飞弧现象,指的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尤其是在强电压作用下,当绝缘体电场强度高于其材料介电强度时,电力设备表面会产生类似于等离子体的放电现象,这种现象也叫做表面放电。在该现象下,会产生瞬时高温、气体等效应,不利于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会导致设备故障、事故。
飞弧现象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介质本身的欠佳导致强电场的出现。如环氧树脂绝缘体中可能含有水分或其它杂质,会导致电导率的出现。
第二,介质表面的污垢或者潮湿等导致表面电性能降低,产生强电场。如积尘过多、绝缘绳外皮潮湿等情况。
第三,设备的设计缺陷,如表面几何形状、接地方式等原因都会导致飞弧现象的产生。
飞弧现象会对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威胁,产生以下几种危害:
第一,飞弧现象是设备局部热失控的重要原因。在强电场作用下,气体放电、电弧放电都会产生高温,若不能及时消散,会导致局部过热、燃烧。
第二,飞弧现象会影响电力设备的绝缘性能。在电弧放电的过程中,会导致介质表面分解,严重的甚至产生局部炭化和机械损伤。
第三,飞弧现象会导致设备局部电压瞬间下降,从而造成电力系统的故障甚至事故,对正常的供电造成极大的影响。
为了有效控制飞弧现象的产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第一,注重材料的质量,渗水率、气孔率等要求不能越标。
第二,加强设备的日常检修和保养,确保绝缘体表面干燥、清洁、整洁。
第三,加强对电力设备使用和维护的培训和教育,提高电力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人员的技能和素质。
第四,改进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对表面几何形状、接地方式等方面进行优化,从根本上避免飞弧现象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