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用于计算机通信的网络通信协议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共分为7层,而OSI RM(Reference Model)就是该体系结构的参考模型。
OSI RM中的第一层是物理层,该层的主要作用是处理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物理接口和通信信号。在该层中,数据被转换成适用于物理介质的信号,例如电信号、光信号等,并通过物理介质进行传输。
在这一层中,使用了一些常见的物理层协议,例如RS-232、V.35、Ethernet等。这些协议能够在物理传输上提供可靠的通信,但并不关心数据的格式、传输错误等问题。
数据链路层是OSI RM的第二层,该层的主要作用是解决在物理层上的数据传输问题。它为物理层提供了逻辑上的连接,并通过控制数据的传输,从而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可靠性。
在数据链路层,数据被分为不同的帧(frame),每个帧包含了数据部分和控制部分。通过对这些帧的控制,数据链路层可以提供流量控制、差错检测和纠正等功能。一些常见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有PPP、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和IEEE 802.3等。
网络层是OSI RM的第三层,该层主要对数据进行分组和路由选择。网络层负责将数据分成较小的数据包,并在不同的网络间进行路由选择,以确保数据能够准确地传输到目标主机。在这一层中,数据被使用IP(Internet Protocol)进行封装和传输。
网络层处理的是主机之间的通信,它负责寻找最佳的路由选择,并将数据逐层向下传递。在这一层中,还涉及到一些常见的网络层协议,例如Router Information Protocol(RIP)和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等。
传输层是OSI RM的第四层,该层主要负责将数据从一个设备传输到另一个设备。它提供了端到端(End-to-End)的通信服务,并用于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在传输层中,数据被分成更小的单元,即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报文段。
在传输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对数据的排序和丢包重传等处理,保证传输的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常见的传输层协议有TCP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等,其中TCP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通信,而UDP则提供面向无连接的不可靠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