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波动指电力网络内部的电压和电流在一定时间内,出现较大的变化和波动的现象。它是电网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但过大的波动会造成电力设备的损坏,对电网的安全和稳定运行也会产生不利影响。电网波动的主要源头是电力负载的突变和电力的重复供应,因此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管理等都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和控制。
根据波动时间的长短,电网波动可分为瞬时波动(瞬变)、短时波动和长时波动。其中,瞬时波动是指电流、电压等瞬间发生较大变化,时间很短(一般为几十毫秒至几千毫秒),如当短路或接通大功率负载时产生的电流瞬变;短时波动是指电流、电压在0.1秒到1秒左右周期内产生的波动,如突然切负载、切换电源等;长时波动是指电流、电压在1秒以上周期内产生的波动,如电力电缆线路漏电、老化等。
电网波动是电力系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合理控制电网波动有利于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安全运行。过大的电网波动会给电力设备带来损害,甚至引发电网事故。具体危害如下:
(1)引起稳压器过热、二次回路电流增大、电源变速器故障等电力设备的损坏;
(2)对工业生产、通信等带来影响,如机床、液晶屏幕等电子设备容易受到电网波动的干扰和损害,导致生产效率降低或产生额外成本;
(3)在智能电网建设中,过大的电网波动会对电力信息化建设造成阻碍,影响指令的传输、能源管理等智能系统的正常运行。
为了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对电网波动进行严格的控制。建立和完善电网波动控制管理体系是控制电网波动的关键。具体的控制方法如下:
(1)电网优化设计,提高电网的容量和稳定性;
(2)加强电力设备的维护和管理,降低故障率,减少突发电力负载的出现;
(3)在电网中使用用较低档次的负载率设备;
(4)使用电容器和同步电机等电力设备,在减小电网波动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5)运用先进的电网控制技术,实时监测和控制电力设备的负载和电压,保持电网的平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