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谐波指在电力系统中,电设备所产生的特定频率的信号。它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波,具有一定的频率和持续时间。电磁谐波是由于非线性元件,如整流器、变频器等所引起的。
电磁谐波信号中的频率通常是电源频率(50Hz或60Hz)的整数倍,如2次谐波、3次谐波等。电磁谐波对设备和系统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电磁谐波产生的根源在于非线性元件。非线性元件不仅会消耗一部分电能,还会将一部分电能转换为电磁能。这部分电磁能就会以谐波的形式传播到电力系统中。
电力系统中,有大量的非线性负载对电网造成干扰,如变频器、电子灯、计算机、UPS等设备。这些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将电源提供的电压和电流波形变形,使得电流和电压中出现非基波信号,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电磁谐波。
电磁谐波会对电力系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如损坏电力设备、降低生产效率、影响通信、威胁生命安全等。
由于电磁谐波会使电力系统中的电能传输受到干扰,进而产生各种电磁效应,如电磁感应、电磁耦合等。这些电磁效应对电力系统设备和系统稳定性,特别是电力系统中的保护和自动化装置的可靠性都有不良影响。
因此,需要进行电磁谐波监测和控制,从而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和稳定。
电磁谐波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防止产生、屏蔽、隔离和吸收等。
其中,防止产生是减少非线性元件的数量和功率,以降低系统内产生电磁谐波的可能;屏蔽是在电路内部设置隔离层,以阻止电磁波的传播;隔离是将电力系统分成几个相互独立的工作部分,以防止电磁谐波的相互作用;吸收是通过添加电磁谐波吸收器,以吸收电磁谐波信号,从而达到减少电磁干扰的目的。
为了提高电磁谐波控制的效果,通常需要综合采用多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