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问

什么是中断 中断的定义及作用

什么是中断

中断是指计算机硬件或软件遇到某些事件后,暂停正在执行的程序,转而执行与该事件相关的程序或服务例程,等待事件处理完毕后再返回被中断的程序。

计算机中的中断可以分为两类:硬件中断和软件中断。硬件中断是由计算机硬件设备发出的请求,如鼠标的点击、键盘的输入等。而软件中断则是由程序员通过编写程序触发的,比如操作系统的调用。

中断的作用

中断的作用在计算机中非常重要。它可以保证计算机的实时性和并行性,让计算机能够在处理外部事件的同时处理其他任务。

例如在计算机游戏中,当玩家移动鼠标或按下键盘时,计算机需要立即响应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在这种情况下,中断技术可以保证计算机立刻执行相关指令,让玩家感受到游戏的流畅性和实时性。

中断的处理流程

当计算机接收到中断请求时,它会立即响应并停止正在执行的任务。接着,CPU会将程序计数器(PC)的值保存在栈中,以便在处理中断后返回到原来的程序继续执行。

然后,CPU会根据中断向量表中保存的地址找到对应的中断服务程序,并执行该程序。中断服务程序也称为中断处理程序,它完成与中断事件相关的操作,并将结果传递给主程序。完成中断处理后,CPU会将之前保存的PC值从栈中取出,以便返回到原来的程序继续执行。

中断的优先级

计算机中有多个设备或程序都需要使用中断服务,这时就需要确定中断的优先级。中断的优先级从低到高依次为0~255级。当多个中断请求同时到达时,CPU会首先处理优先级最高的中断。

在同一优先级中,CPU通常会根据先来先服务(FIFO)的原则进行处理。但也可以通过修改中断控制器(硬件设备)的信息来改变中断的优先级,以适应某些特定的应用程序需求。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