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器在工作时需要一定的输出电压或电流才能正常工作,但是因为放大器本身的放大作用,会造成输出信号的反馈到输入端,同样放大,继续反馈回输出端,这样就出现了由输出回馈到输入的反馈回路,导致放大器自激。
如何解决自激问题?首先需要分析电路模型,寻找引起自激的元器件和路径。调整某些元器件参数如增益、带宽等,或者加入消除反馈的元器件来抑制反馈,从而消除自激。
反馈是造成放大器自激的重要原因。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正反馈会导致放大器发生自激现象。
放大器反馈的机制是将一部分输出信号返回到放大器输入端,这样产生的结果是放大器的放大效果成倍增强,一些简单的单级增益器甚至可能会因此而崩溃。
引起自激的反馈路径可以通过电路分析找到,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消除反馈或者改变电路参数来解决问题。
放大器的电路参数选择不合理也可能导致自激,例如对于开环增益过大的放大器,在满足一定的反馈电路条件下,就会产生自激。
同时,电路元器件也需要选择合适的参数,比如在其他元件固定的情况下,更换输入电容的电容值可以防止放大器自激的发生。
因此,在设计放大器时,需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选择适合的参数,避免不必要的自激现象。
在一些高功率放大器中,过大的功率输入也可能引起自激,尤其是在工作频率接近放大器本振频率时,更容易出现自激现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电路中适当加入带通滤波器,限制输入信号的带宽;还可以通过加大输出负载,以增加输出阻抗来抑制自激。
在高功率放大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功率参数的合理选择,以及输入输出匹配问题,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自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