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送数据之前,必须确保串口的波特率设置正确。波特率是指每秒钟可以传输的二进制位数。如果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波特率不一致,那么接收方可能无法正确接收数据。通常情况下,常用波特率为9600、19200、38400等。
因此,在使用串口发送数据之前,需要确定两端的通信波特率,才能保证数据可以正确地传输。
串口通信需要两个设备之间的协议。在发送数据之前,必须确保两个设备使用的协议是一致的。对于偶校验来说,需要确保发送方和接收方在数据位、停止位、校验位等方面设置一致。例如,如果发送方使用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偶校验,那么接收方必须使用相同的设置才能正常接收数据。
如果不确定两端的数据格式是否一致,可以使用串口调试工具进行检测和设置。
偶校验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校验方式。在发送数据时,需要将数据按照偶校验规则进行处理。做法是将需要发送的数据的每一个二进制位相加,如果和是偶数,那么校验位就是1,否则校验位就是0。
举个例子,如果需要发送的数据是1011,那么校验位的计算方式为:1+0+1+1=3,是奇数,因此校验位为0,最终发送的数据是10110。
在发送数据之后,需要等待接收方发送应答信息,以判断数据是否发送成功。应答信息可以是一个特定的字符或者一组数据,根据具体协议而定。
如果接收方发送了应答信息,说明数据发送成功。如果没有接收到应答信息,则需要重新发送数据。
综上所述,串口偶校验发送数据需要注意波特率、数据格式、偶校验规则和接收方的应答信息。在进行串口通信时,必须保证两端的设置一致,否则数据无法正常传输。如果遇到问题,可以使用串口调试工具进行检测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