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的内部结构是由两个平行的金属板构成的,中间加入一种介质(如空气、聚乙烯、陶瓷等),当两个板产生电势差时,“电”便在这个介质内移动,并积聚在中间的金属板上。但是,当介质不足或存在微小缺陷时,电容就容易出现故障,电势差就会聚集在这个缺陷点上,导致局部击穿。
如聚乙烯电容若受到机械挤压或加热功率过大,就会发生泄漏电流增大或短路故障,最终导致电容击穿。
电容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会承受一定的电压。如果电压超过其极限承载范围,电容就会发生击穿,产生永久性的损坏。
例如,有些电路设计过于简单,未能考虑到电容的工作原理和极限承载能力,直接将高电压直接加在电容两端,很容易导致电容击穿。
环境温度过高会引起电容内部介质变化,使介质的绝缘性能降低,同时电容的内部氧化加剧,电容的绝缘性能也会降低。当环境温度达到电容的极限,电容就会容易发生击穿,甚至形成火灾等严重后果。
例如,电器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运转,电容的绝缘老化速度加快,造成电容击穿故障。
有些电容是胶囊式的,内部充满了某种介质,外壳由玻璃和金属丝等材料构成,胶囊壳体的内部压强应该在正常水平范围之内,一旦被压缩超出极限,就可能在介质内引起局部电弧,同时使介质吸收电能,形成内部断路故障。
例如,胶囊电容器的外形直径和长度的规格都避免被过度挤压、弯曲或压迫,否则可能会导致其电容器出现击穿而无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