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P编程,即面向服务提供技术的编程模式,其主要思想是封装服务提供者的业务逻辑,实现服务提供与服务消费的解耦合。在实际开发中,使用该编程模式可以大大提高编程效率,使得开发者专注于自身的业务逻辑,而不用关心与服务提供者相关的实现方式。此外,ISP编程的服务隔离性也使得开发多人协作时效率更高,不同开发人员可以聚焦在不同的服务上进行开发,各司其职、协作顺畅。
因此,在分布式系统或大型框架中,使用ISP编程模式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开发方法。
ISP编程模式在实现服务提供与服务消费的解耦合的同时,也具备较高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当服务提供者需要修改或更换实现方式时,无需修改服务消费者的代码,只需要在服务提供者的代码中修改即可。这大大减少了系统的耦合度,也使得系统在后期的维护和升级过程中更加灵活和高效。
此外,由于ISP编程模式中服务隔离的特点,即使系统中某个服务出现了故障或异常,也不会影响其他服务的正常运行,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随着系统的运行,业务需求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系统需要具备较高的可扩展性,即能够快速、灵活地新增、修改、删除某些模块或服务而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正常运行。
ISP编程模式中,由于服务提供者与服务消费者的解耦合,系统的扩展性大大提高。当需要新增某个服务时,只需要实现对应的服务提供者即可,而不需要修改其他服务消费者的代码。当需要删除或修改某个服务时,也只需要删除或修改对应的服务提供者即可,不会影响其他服务的正常运行。
可以说ISP编程模式为分布式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一种优秀的编程方法和框架,但对于一个新的分布式系统而言,开发整个系统的工作量是巨大的。因此,某些开发者采用了把整个分布式系统切割成具有单一职能的微服务的方法来完成整个系统的开发工作。ISP编程模式中,服务的单一职能即为实现某个具体的业务逻辑,这可以帮助开发者快速完成一个可靠的分布式系统。
同时,ISP编程模式中的服务隔离、解耦合和可维护性等特点也使得系统在后期的升级、维护、扩展等方面更加具有可操作性,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开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