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口速率是指数据串行传输时,每秒钟可以传输的位数或者字节数。在串口通讯中,每个数据包的传输速度是由串口速率决定的。串口速率的单位为 bps(bits per second),即每秒传输的位数。串口通讯中的串口速率有一定的范围,须保证两个设备之间的串口速率相同,否则就会导致通讯失败。
串口速率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常见的有通讯距离、串口线的质量、传输的数据量等。较长的通讯距离会导致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发生抖动,从而影响数据的完整性;而通讯时使用质量较差的串口线,线路噪声较大,也会发生传输错误,从而影响串口通讯的速率。另外,数据传输的数量也会影响串口速率,数据量越大,传输速率越慢。
串口速率可以分为标准速率和非标准速率。
标准速率是指通讯双方在通信之前就相互确认好的速率,通常情况下,标准速率分别为:110、300、600、1200、2400、4800、9600、19200、38400、57600、115200 bps。这些速率是由串口通讯的标准制定机构所规定的。并且,标准速率之间的变化是以2的幂次方变化的。
非标准速率是指通讯双方协商调节的速率,可以是任意整数值。但是,如果两个设备使用的非标准速率不同,则数据传输会失败。
在选择串口速率时,需要考虑数据传输的速率和传输的距离。传输速率越高,传输距离就越近,或者使用质量更好的串口线,可以保证串口通讯的质量。正常情况下,标准串口速率中的9600 bps和115200 bps速率的应用比较广泛,其中9600 bps速率常用于低速数据传输;而115200 bps速率常用于高速数据传输,同时也具有较好的误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