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纹是一种表面缺陷,通常出现在钢板、钢带等金属表面。它是由于电机械加工或类似工艺造成的,通常是金属表面被轧辊或刀刃切割时,由于表面应力引起的局部拉伸、冷变形以及化学反应形成的。
电解纹在金属表面形成纵向条纹状的凹洞,深度各异。其宽度一般达到几微米(1微米相当于百万分之一米),一般肉眼难以分辨,但它对某些工业产品的表面质量有严格要求,比如车身板等。
电解纹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
1、材料本身的缺陷:金属材料中存在缺陷时,在加工过程中就容易出现电解纹。
2、机械加工引起的应力:电解纹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材料在机械加工中承受了过多的应力所造成的。
3、化学反应:金属表面与酸性或碱性液体接触就会引起化学反应,从而导致电解纹的形成。
针对电解纹的防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减小机械加工应力:在机械加工中尽可能的减小应力,避免金属表面局部受到过大的拉力,就能避免电解纹的出现。
2、减轻化学反应:在加工金属的过程中,尽量不让金属表面接触到酸性或碱性液体,或者选择相应的表面处理方法,如镀锌等。
3、提高材料质量:使用高质量的金属材料,能够减小电解纹的发生概率。
检测电解纹通常采用的是放大倍数较高的高分辨显微镜,可以对金属表面进行放大观察,用目测法或者镜摸法进行检测。一些自动化检测仪器也可以进行电解纹的检测。
电解纹对于某些行业的产品表面质量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检测设备的精度都需要达到严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