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能够放电是因为其中的化学反应原理,蓄电池内部有正极和负极,以及扮演着媒介作用的电解质液体。当蓄电池处于静止状态时,正极内部有多余的电子,而负极则欠缺电子。当外界连接负载,如灯泡、电动机等,蓄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得以启动,正极的多余电子会沿着负极接驳到负载,同时通过电解质液体中的离子平衡,电子缺失的负极也能够获得电子,从而形成了电流。
这种化学反应的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换言之,当负载电流不再流动时,正极和负极的电子逐渐平衡,蓄电池场内的化学反应也随之中止了,此时蓄电池即处于放电状态。
所谓电位差,简单来说就是两点之间的电势差,或者说两点上的电荷分布产生的能量差。在蓄电池中,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电势差产生了一种强力,这个强力使得蓄电池内部发生了化学反应,并贯穿着负载电器。
当蓄电池输出电流时,正极上的多余电子与负极上的缺少电子之间的电位差更大,因此负载电器可以从电极之间获得电流。当负载电晕消耗完毕,电位差也随之为零,此时蓄电池处于放电状态。
外力对于蓄电池的放电也有作用。在蓄电池运转时,负载电器和电池本身内部的电导管路都会产生一定的电阻,这种电阻会引起电池内部的温升和能量转化的损耗。
如果通过加热、震动等方法给予足够的外力,还完全可以使电池内部的电位差发生变化,电池的内部构造也会发生变化,这样就影响了蓄电池的性能,并且也有可能使得蓄电池不能正常的放电。
另外,蓄电池内部的电解质液体也是蓄电池能够放电的关键因素。电解质液体中的离子会在蓄电池放电时移动,从而促成了电荷的运动和电池的放电。如果电解质液体中的离子浓度过低或者电解质存在缺陷,电池的放电也会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