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长期不使用或存储时,电池内部会由于自身的电化学反应引起一定程度的放电,这就是所谓的自放电。长时间不用的锂电池中,电池内部的锂离子和电子会逐渐发生反应,从而消耗电池内部的电化学势能。这会导致电池电量的减少,时间越长放电越多。如果长时间放置电池不进行充放电,那么锂电池的电量将会大幅度降低甚至会达到饮用水平以下,这时候锂电池基本就算是报废了。
锂电池在未充满情况下,如果长时间不使用就可能会导致电量严重不足。此时再进行充电时,相反会导致充电过程中电池内部的极性颠倒,使锂离子失去稳定性,甚至出现充不进电的短路情况,这会导致电池严重受损,甚至作为整个电子产品的核心部分,也会影响到其他部件。
同时,长时间不使用锂电池也会产生所谓的内阻增加问题,电池内部的阻力随着长时间不能使用而不断提高,可能会造成电池损坏、没电或容量减弱等问题,影响了锂电池的性能表现。
电解液是锂电池内的核心物质,其质量会直接影响到电池的性能。电解液是由有机溶剂等高级物质组成,如果长时间不使用锂电池,这些高级物质有可能会分解或蒸发干燥。这会导致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减少,此时电极和分离膜之间的距离就会变小,进而会形成内部的电极腐蚀,从而导致锂电池的性能进一步受到影响。
为了避免上述的问题,用户可以定期对长时间不使用的锂电池进行一次充电。这样可以增加电池内部的电量,能够一定程度上防止电池出现自放电的情况,而且还有助于维持电化学反应的稳定性。在进行存放时,用户也可以把锂电池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电池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还能延长其寿命。需要注意的是,电池不应该和金属或触媒等材料长时间接触,否则容易短路,从而降低电池的性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