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断是指在计算机的工作过程中暂停当前运行的程序,转而处理其他优先级更高的任务,以保证计算机系统能够支持并发执行的多个操作。
中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计算机系统更高效地调度资源,提升计算机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实时性。在中断过程中,需要保护现场,即保存当前程序执行的所有状态信息,以确保程序可以在中断结束后正确地恢复运行。
现场是指程序当前的执行状态和相关数据。在中断过程中,需要保护现场,即保存当前程序执行的所有状态信息。具体的保护方式包括:
1. 保存所有CPU寄存器的值:CPU中有一组寄存器,保存着程序的执行状态和相关数据。在中断过程中,需要将寄存器的值保存在一个被称为堆栈的内存区域中,以便之后的恢复。
2. 保护中断向量表:中断向量表是存储操作系统中断处理程序入口地址的数据结构。在中断过程中,需要保护中断向量表,以免被覆盖或篡改。
如果在中断过程中未能保护现场,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1. 寄存器值丢失:如果未将寄存器的值保存在堆栈中,中断处理程序执行结束后,CPU将无法找回程序被中断之前的状态和数据,导致程序无法正确恢复运行。
2. 中断向量表错误:如果中断向量表被篡改或者被覆盖,操作系统将无法正确响应中断请求,导致系统崩溃或异常。
现场保护的实现方式包括:
1. 堆栈保护:在中断过程中,需要开辟一个特定的堆栈空间,保存被中断程序的寄存器值。在中断处理程序执行结束后,需要恢复堆栈中的寄存器值,才能保证程序正常恢复运行。
2. IRQ禁止:IRQ是中断请求,为了避免新的中断请求干扰正在被中断的程序,中断处理程序开始时需要将IRQ禁用。在中断处理程序结束后,需要将IRQ重新启用。
3. 临界区保护:在中断过程中,需要保护临界区的代码不被其它中断或线程干扰。一般使用自旋锁或互斥量等方式来实现临界区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