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tm32芯片中,一般会使用到两个晶振,一个是系统时钟晶振,用于提供芯片整体的时钟信号;另一个是外设时钟晶振,用于提供外设的时钟信号。
由于外设的时钟需求和系统时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使用不同的晶振以满足这个需求,如果只使用一个晶振,会导致外设时钟频率不够准确,甚至出现偏差,从而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系统时钟晶振的频率一般比较高,常用的频率有8MHz、16MHz等;而外设时钟晶振的频率则相对较低,常用的频率有32.768kHz、50kHz等。这是因为系统时钟需要提供给整个芯片使用,而外设时钟仅供给部分外设使用,因此频率要求较低。
同时,外设时钟的频率通常是系统时钟频率的整数倍或分数倍,这样可以避免由于频率不匹配而产生的误差。
在stm32系统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用合适的晶振。对于系统时钟晶振,一般会选择高精度、稳定性好的晶振;而对于外设时钟晶振,则需要根据外设的时钟要求来选择频率和精度。
在晶振电路设计方面,需要根据晶振特性进行匹配,包括晶振的工作电压、频率稳定度、起振时间等参数,同时需要加入合适的负载电容来保证晶振的稳定性。
在stm32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对两个晶振进行相应的配置,以确保芯片正常工作。对于系统时钟晶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内部RC振荡器还是外部晶振,同时需要配置系统时钟分频系数;对于外设时钟晶振,则需要根据实际的外设时钟要求进行相应的配置,包括时钟源选择、时钟分频系数等。
在进行软件配置时,还需要注意时钟的优先级问题,例如当使用外部晶振时,要确保系统时钟优先使用外部晶振提供的时钟信号。同时还需要注意时钟的初始化顺序,一般应该先初始化系统时钟,再初始化外设时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