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断向量是CPU in/out 指令的操作码高字节中断类型号。它决定着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地址。当CPU检测到一个中断信号的时候,会先查找对应的中断向量,然后跳转到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地址。中断向量表可以存放在系统BIOS的内存空间或者是操作系统的内存空间,它们通常以一种预定的顺序来存放。
在某些情况下,中断向量表需要被重新定向。这个过程就被称为中断向量重定向。
在实际的操作系统中,中断向量表的内存地址是固定的,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需要修改中断向量表中某个中断类型号对应的中断处理例程的地址。比如,在操作系统内核开发中,如果我们想要替换某一个中断处理例程,就需要进行中断向量重定向。
另外,在虚拟化技术中,当使用虚拟机来运行多个操作系统时,中断向量表可能会被重新定向,因为虚拟化软件需要截取一些中断并将它们发送到虚拟机中运行的操作系统。
当需要对中断向量表进行重定向时,需要进行以下步骤:
1. 备份原始的中断向量表。
2. 修改中断向量表中某个中断类型号对应的中断处理例程的地址。
3. 在修改后的中断处理例程前插入一条跳转指令,跳转到新的中断处理例程中。
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实现中断向量的重定向,从而达到修改中断处理例程的目的。
在进行中断向量重定向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 中断向量表的内存地址一般是只读的,因此在修改中断向量表前需要先进行保护措施,防止意外的修改对系统造成损坏。
2. 在进行中断向量重定向时,需要先确定应该修改哪个中断类型号对应的中断处理例程的地址。如果修改错误,可能会导致系统崩溃或者出现其他不可预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