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D,即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指当两个静电带电体之间发生电荷失衡时,通过放电使电荷重新平衡的过程。静电放电现象可以出现在任何物质中,包括电子器件、塑料、石头、水等等。在电子器件中,ESD是一种危险的现象,可能对器件造成永久性损坏,从而导致设备出现故障。
ESD是由电荷积聚产生的,而电荷的积聚是由于两种材料之间的摩擦产生的。比如,在干燥天气下,摩擦塑料材料就会形成电荷,这些电荷积聚在了材料表面或内部,会在材料接触其他材料时产生放电。除此之外,电场强度也会导致ESD,在一个电场强度超过空气中的击穿电压时,会产生放电。
ESD对于电子元器件和电子设备具有非常大的危害。在电子制造过程中,ESD可能会导致薄膜电阻器、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元件、微波元器件等等重要器件和组件受到永久性损坏,甚至可能导致系统瘫痪。除此之外,如果ESD放电的能量较大,还可能会使电子器件或设备内部的壳体出现裂纹和击穿,从而导致设备的机械强度因数下降。
为了防止ESD产生的危害,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一般来说,首先建议在ESD敏感设备的周围的地面上铺设静电抗拒型工作踏垫或者地面铺设静电防护地毯。其次,在电子器件的制造、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应该配备防静电手套、防静电鞋、防静电工作服等等专用防静电用品。此外,还可以采用ESD热熔胶、ESD防静电袋、ESD防静电箱等等ESD防护设备,来降低ESD的危害。另外,在ESD敏感的场合,还应该装置静电监控设备,及时发现ESD的预兆并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