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断是计算机系统用于处理外部信号或异常情况的一种机制。当计算机执行某些操作时,如果接收到外部的信号或者出现了异常情况,就会发出中断请求信号,让处理器暂停当前执行的程序,转而执行与中断相关的程序或函数,待程序执行完毕后再回到原来的程序中继续执行。
中断可以分为软中断和硬中断两种。软中断是由程序主动发起的中断请求;硬中断是由硬件设备发起的中断请求,比如设备传送数据完成、数据传输出错等,都会触发硬中断。
按照中断的处理方式,《Intel 80386程序员的参考手册》中将中断分为以下四类:
1)可屏蔽中断:可被屏蔽的中断信号,只有当中断被允许时才会被响应,若中断被禁止,则该中断请求不会被处理,直到屏蔽结束。
2)非可屏蔽中断:由于其代表的是非常严重的故障,不可被屏蔽,一旦被触发,CPU会立即响应,比如CPU检测到奇偶校验出错。
3)软中断:由CPU执行一条特殊的指令产生,其信号不能被屏蔽。
4)异常:由CPU检测硬件或软件操作产生的错误,也是CPU所持续的的一种程序中断。
中断的优先级是由中断控制器来管理的。通常情况下,优先级较高的中断会在优先级较低的中断被处理完之前先得到处理。在PC机中,中断的优先级分为0~255,其中0~31被称为异常或陷阱,是系统或CPU自身产生的中断;32~255被称为外部中断或硬件中断,由外部硬件设备发出。这些中断的优先级不同,具体实现方式也不同,比如一些中断可以抢占正在执行的任务,而其他中断则不能。
当中断到来时,CPU会立即响应,中断控制器会将中断类型和中断向量号等信息交给CPU,这些信息告诉CPU应该去哪里执行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执行中断处理程序时,CPU会依据中断类型和中断向量号等信息跳转到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点,进行处理。
中断处理程序负责处理中断请求,完成中断后就跳回到主程序执行。中断处理程序可以是操作系统内核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其他用户进程代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