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闪点是指液体闪蒸汽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就是液体在受到外界瞬间加热时,开始蒸发产生可燃蒸气的最低温度。
在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一些可燃溶剂、油品等液体物质在运输、贮存、使用过程中,存在可能受到外界加热的情况,如果液体的开口闪点低于运输或使用环境的温度,就很容易因闪蒸产生蒸发的可燃蒸气而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开口闪点的测定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最常见的是闭杯法和开杯法。
闭杯法是将待测试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并在一定温度下逐渐升温,当容器内产生刚好能自燃的蒸汽时,记录此时的温度为开口闪点。闭杯法可以较准确地测定液体均匀性好、测量要求精度不高的物质的开口闪点,但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测得的结果可能会略有差异。
开杯法则是将待测试物质放入开放杯中,在温度逐渐上升时进行观察,当液体表面出现火花或闪光时,即记录此时的温度为开口闪点。开杯法操作简便,而且比闭杯法更能反映实际使用中物质表面在受到加热时产生的蒸汽,但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相对闭杯法较低。
针对不同具体液体物质,各国家和地区均设定了相应的开口闪点标准,以保护生产和使用中的安全。例如,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规定,对于不同的物质,其开口闪点必须达到或高于规定的最低要求,否则不得在操作场合使用。我国也有相应的《可燃液体危险性评价和分类》标准,此外还有国际性的ISO 13736等规范。
开口闪点作为液体易燃性的重要参数,被广泛用于石油、化工、航空、交通等领域。在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生产中,开口闪点不仅是石油品质等级的一个重要指标,还直接影响安全生产。在交通运输领域,各种燃料零部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要求主要成分的开口闪点符合规定。
除此以外,在一些特殊行业,例如空气化工、航空,以及火箭等领域,液体至少要具有一定的开口闪点,以保证特定的应用和操作过程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