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模式是一种设计模式,它用于创建对象而无需明确指定其类。在软件开发中,通常会遇到需要创建相似对象的场景,但不能在运行时确定所需的具体实例种类。此时,使用工厂模式可以增强代码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在实际开发场景中,可能需要在一个类中创建其他类的对象。如果直接在这个类中使用“new”关键字,会使这个类与创建其他类对象之间产生紧耦合关系,如需修改创建的对象,就需要同时修改使用这个对象的类,代码维护性差。使用工厂模式,可以将对象创建过程封装到工厂类中,将创建对象的职责与使用者分离开来,松耦合。
有时候需要根据特定条件来实例化不同的对象。比如一个电商平台卖衣服,不同颜色、尺码、材质需要实例化不同的物品对象。如果使用简单工厂模式,需要在工厂类中进行大量的判断语句,降低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工厂方法模式或抽象工厂模式,可以对应不同的产品族或产品等级来创建对象,避免了使用大量判断语句的难题。
有时候并不能在编译时期确定需要创建哪个对象,而需要在运行时期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创建。比如一个软件的插件系统,用户下载安装的插件不一定在软件编译时期就存在。此时使用简单工厂模式或工厂方法模式,无法满足动态创建对象的需求,需要使用抽象工厂模式来实现。
在某些场景下,需要对某些类进行访问控制。比如一个制度系统要求在每月结算时用户只能看到上一月的账单,而不能看到其他月份的账单。在这种场景中,可以使用工厂模式来控制账单类的构造函数访问权限,并在账单工厂类中添加控制访问的方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