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导率是指物质在外磁场作用下,磁通量密度与磁场强度之比。磁导率与物质的种类、结构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在同等条件下,不同种类物质的磁导率不同。铁、钴、镍等铁磁性物质的磁导率相对较高,达到几百到几千之间。而对于非铁磁性物质,磁导率相对较低,一般在10^(-6)左右。
此外,物质的结构也会影响其磁导率。晶体中物质的磁导率与其对称性有关,通常符合晶体对称性的物质磁导率较高。
温度对物质的磁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也会影响物质的磁导率。
当磁性物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其磁导率会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磁矩的热运动增强,磁矩的自发翻转会增多,导致磁化强度减小。
而对于顺磁性物质,随着温度的升高,每个原子的磁矩不断增大,导致整个物质的磁导率也增大。但当温度达到一定值后,热运动给磁矩带来的翻转作用与磁场的作用平衡,此时磁导率不再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是趋于稳定。
在不同磁场频率下,物质的磁通量密度和磁场强度的比值也不同,因此磁导率与磁场频率有关。
对于低频磁场,物质的磁导率一般比高频磁场下的磁导率高。
在磁场频率较高(10^6 Hz以上)时,磁导率不仅与具体的物质有关,同时也受到磁场频率的影响。
当磁场强度较小的时候,物质的磁导率一般是线性的,即磁导率随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但当磁场强度达到一定值后,磁导率不再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大而线性增加,反而会出现饱和效应。
因此,在较强的磁场下,物质的磁导率与磁场的强度呈现出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