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元器件产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起步,相比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起步时间晚了20年左右,因此技术相对落后。其中,IC制造领域需要具备复杂加工设备,高难度的工艺和操作过程,这些都需要通过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和重金投入才能打造出自主可控的制造能力。
此外,由于国际上很多电子元器件是由跨国公司承担研发、制造和供应的,新技术的门槛很高。我国电子元器件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以后发展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配套领域的建设滞后,例如检测、封装等,配套能力和技术一直不能完全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同时,相关政策法规也不完善,没有为企业的研发、生产提供相应的政策、法律保障和扶持政策。
这些问题制约了国内电子元器件产业的发展,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竞争力。因此,在政策、技术、配套能力等方面需要加强支持和改善,提升国内电子元器件的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我国电子产品制造厂家的消费需求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其它电子新兴设备需要大批量的电子元器件支撑。但是由于我国国内市场对高端、高质量、更高参数要求的电子元器件需求量相对较小,因此与国际厂家相比,我国的电子元器件市场需求并不够强劲。
此外,我国的一些地方有大量的政府主导的项目,虽然这些项目存在巨大需求,但是并不一定能够提高我国的电子元器件产业,反而可能导致一些资源的浪费。
我国缺乏完整的电子元器件供应链,很多核心电子元器件仍需要从国外进口。进口元件的质量标准要高很多,同时进口元件价格也高昂。因此,国内企业的成本很高,导致他们很难与国际电子元器件企业竞争。
同时,因为缺乏供应链,国内需要寻找更多的资源来保障电子元器件的生产。这也导致了一些不良商业体系的出现,如假货、山寨、盗版等问题,给发展国内产业带来了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