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是指某一电、磁、电磁场的变化对另一电子电路产生的干扰。对电磁干扰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电子电路之间的互相影响和研究电磁波在某种环境下的传输和接收。
电磁干扰的产生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外部环境对电子电路的影响引起的干扰,一种是电子电路内部之间的电磁干扰,称为内部干扰。电子产品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电磁干扰的影响,进行干扰源的控制和被逼近物体的屏蔽等处理,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由于电磁干扰的产生,会对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的工作产生不良影响,比如造成设备的噪音、杂音、失真、丢失数据、误差、死机等。在军事、医疗、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电磁干扰的影响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如导致事故、信号干扰、严重的通信中断,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此外,电磁干扰还可能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对无线电飞机导航、雷达设备和船舶导航、GPS等造成影响,减少信号距离、准确度和精度。
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是指电器电子设备或系统在共同电磁环境中共存并能相互协作,同时不会对共存于该环境中的其他设备产生无法接受的干扰。实现电磁兼容性不仅需要对电子设备本身进行抗干扰设计,还需要考虑设备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兼容性。
对于电子设备来说,实现电磁兼容性可以提高设备的性能,避免干扰和损坏等问题。同时,对于各种电子产品标准的实施,也对提高消费者的电子设备的安全性能和质量上的保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针对电磁干扰的产生和影响,需要进行一系列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干扰源控制、屏蔽措施、接地设计、滤波措施、隔离处理等。
其中,干扰源控制是对干扰源的控制和减弱,也是解决干扰问题最为基本和最有效的方法。例如,减少电器设备的电流峰值和时间上的过短,采用大电容器减少电器过负载的瞬变,缩短互感器的长度和采用减小线圈匝间空隙、软磁材料等,都可以有效减小干扰源对周围环境的电磁干扰影响。
屏蔽措施是通过屏蔽设计实现对电磁干扰的控制,例如对设备和机房进行屏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