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机程序设计中,判忙处理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它可以让CPU在等待外设响应时不浪费时间。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很少会用到判忙处理。这篇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为什么实际应用中没有判忙处理。
在早期的计算机中,CPU的处理能力相对较弱,而外设的响应速度又较慢。当CPU等待外设响应时,会大量浪费时间。因此,此时使用判忙处理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
然而,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现在的计算机CPU处理能力已经非常强大,大量的CPU时间大多用于运行其他的任务,而不是等待外设响应。因此,即使没有使用判忙处理,也不会对整个系统的效率造成太大的影响。
随着多线程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同时运行多个线程,这些线程可以在不同的CPU核心上运行。因此,当一个线程等待外设响应时,其他线程可以继续运行。这样就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CPU的多核心性能,提高系统的效率。
在多线程应用中,如果使用判忙处理,可能会引起线程之间的竞争条件和死锁。因此,为了保证应用的正确性和安全性,我们往往不会使用判忙处理。
在异步编程模型中,我们使用回调函数来处理外设的输入输出操作。当一个输入输出请求发生时,操作系统会发起一个回调函数,在回调函数中处理外设的响应。这种方式不需要等待外设的响应,因此也不需要使用判忙处理。
在异步编程模型中,使用回调函数的方式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并且可以避免使用判忙处理所带来的线程竞争和死锁问题。
在实际开发中,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往往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使用判忙处理可能会使代码变得复杂,并且不易于维护。因此,为了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我们往往不使用判忙处理。
总之,在实际应用中使用判忙处理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由于硬件性能的提高、多线程技术的发展、异步编程模型的使用以及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等原因,我们往往使用其他的方式来处理外设的响应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