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振是一种电子元器件,它可以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进行振动,从而产生一定频率的电信号。由于其稳定性和准确性,晶振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中的时序控制、频率控制、计时等方面。
晶振的频率是指晶振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一般情况下频率越高,输出的电信号周期越短,信号速度越快。
外部晶振12的频率为什么是72MHz,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STM32芯片内部有一个PLL(Phase Locked Loop)倍频器,可以将外部晶振的频率进行倍频得到内部时钟频率,进而控制外设的工作速度。对于STM32F103系列芯片而言,最高可将外部晶振的频率倍频6倍,即72MHz。因此,外部晶振12的频率就是STM32F103芯片最高时钟频率的来源。
在STM32芯片中,时钟频率可以通过RCC(Reset and Clock Control)寄存器进行配置,其中包括时钟源的选择、分频比的设置等。当分频值为1时,时钟频率就等于外部晶振的频率,因此,为了得到72MHz的时钟频率,需要将外部晶振12的频率除以2得到36MHz,再将36MHz分频2倍得到72MHz。
在选择STM32芯片的时钟频率时,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如功耗、速度、稳定性等。
时钟频率越高,芯片的运行速度就越快,但同时也对功耗的要求相应提高,因为芯片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其稳定性。因此,在选择时钟频率时,需要平衡运行速度和功耗的关系。
不同的外设对时钟频率的要求也不同,在选择时钟频率时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外设的工作速度和稳定性要求。如果时钟频率太低,可能导致某些外设无法正常工作;而如果时钟频率太高,则可能浪费功耗,增加系统成本。
最终的时钟频率选择还需要考虑实际应用需求。对于一般嵌入式应用而言,72MHz的时钟频率已经可以满足大多数需求,而更高的频率只有在特定场合才有必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