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模型是开放式系统互联通信的基本参考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制定发布。它把网络体系结构划分成了七个层级,每个层级之间通过各自规定的协议进行交互,从而实现网络通信。
这七个层级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每个层级都有各自独立的任务和对上下两层的接口,保证了通信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每个层级都有不同的功能,因此它们处理的数据类型不同,也有各自的命名。
物理层主要负责传输二进制数据流,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比特,在这一层级的数据命名通常为“比特流”或“比特帧”。
数据链路层主要将比特流转换为帧,同时也负责帧的传输和错误校验等工作。因此,在这一层级的数据命名通常为“帧”。
网络层主要负责数据的路由和跨网络的传输,其数据处理的单位是网络层数据包,也称为“分组”。
传输层主要负责进程间的数据传输,向上层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其数据处理的单位是传输层数据段,也叫做“报文段”。
会话层主要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进程之间的会话,其数据处理的单位是会话层数据“交互”或“会话”。
表示层主要负责数据的转换、加密和解密等,其数据处理的单位是“表示格式”或“数据格式”。
应用层是最高层,是用户直接使用的,主要负责提供各种网络应用服务,其数据处理的单位是“消息”、“报文”或“请求”。
OSI七层模型是设计和管理网络时常用的一个标准参考模型,七个层级可以保证网络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每个层级都有着不同的任务和数据处理方式,因此,各层级数据命名也是不同的。了解这些命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网络通信过程,为网络设计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