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导航系统由于是由地面监测站和卫星组成的,所以其导航原理基本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同。北斗系统的起源是中国的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GPS)相比,北斗系统的一大特点就是提供全球、区域、城市,三种服务应用。
不过,在卫星监测站的分布、地理环境、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下,北斗导航系统还存在很多不足,如信号弱、信号延迟、覆盖范围窄、较易失锁等问题。
北斗导航系统的卫星数量比GPS系统少很多,GPS系统有27颗卫星,而北斗系统仅有35颗卫星,其中只有5颗卫星提供全球覆盖。由于卫星分布较少,目前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尚无法和GPS系统相比。
而且,北斗导航的卫星在中国的分布较为集中,北斗系统主要服务于中国境内,对于全球其他国家的信号覆盖仍然比较薄弱。
不同于GPS的L1、L2两种频段,北斗的导航信号仅在一个B1频段上工作。同时,B1频段中所使用的码域方式同GPS的C/A码并不相同,因此北斗和GPS并不互通。
此外,由于北斗B1频段的频率较低,对于高楼、树木、桥梁等物体的穿透能力不如GPS。同时,在城市密集区或信号强壮区域,由于信号的多径效应导致出现误差比较大的现象。
北斗导航系统自2000年开始建设,虽然经过了多次升级和改进,但是部分基础设施仍然存在老化、陈旧的问题。同时,受制于技术不断变革和升级,北斗导航系统的更新换代速度相较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略慢,技术瓶颈也存在。
另外,北斗系统性能的提高也受到成本和国际政治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部分技术原本可以实现但由于成本或政治原因而难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