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程序变量,简称“SUB变量”,是指在子程序中使用的变量。子程序是可以独立的代码块,它可以被其他程序重复调用。在子程序中使用的变量,第一次调用时被初始化,后续调用时保留之前赋值的值。
子程序变量与全局变量的区别在于其作用域和生命周期不同。全局变量的生命周期是程序的整个运行期间,而子程序变量的生命周期只存在于子程序运行的过程中。当程序跳出该子程序,该子程序变量便被清除。
此外,全局变量可以在整个程序的任何位置进行读写,而子程序变量只能在该子程序中被读写。
在程序设计中使用子程序变量有以下优点:
(1)可以避免在子程序中使用全局变量,使得程序更加模块化,避免出现变量重名等问题。
(2)可以避免在子程序中修改全局变量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3)可以降低出错概率,减少编程时出现的错误和调试的难度。
要在子程序中使用子程序变量,需要先在子程序声明时定义该变量,如下所示:
SUB MAIN
DIM A AS INTEGER
A = 1
B = 2
END SUB
在上述代码中,定义了一个子程序“MAIN”,声明了一个子程序变量“A”,并赋初值为1。在子程序中还可以使用其他全局变量,如B。
需要注意的是,只能在子程序中定义,不能在全局代码模块中定义。此外,还需要避免在子程序中使用全局变量,以免出现意想不到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