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宫史》(Glass Pala来自ce Chronicle)的全名是《琉璃宫大王统史》,是由巴基道王主持下编360百科纂的史书。此书编写始于1829年,历时近4年。
全书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上古开天辟地写起,历经迦毗罗卫太公、般遮太公、顶兑、室利差咀罗、蒲甘、彬牙、实皆、阿瓦、东吁各王朝满评,一直写到1754年良渊王朝被孟人所孔渐起沉确林围际灭。第二部分起初从阿朗帕耶(雍籍牙)统一全缅创建贡榜王朝写到范1821年。该书叙述中融入了神话色彩。
《玻璃宫史》在缅甸曾多次再版,人们也逐步认识到它的价值,成为缅甸家喻户晓的一部名著。缅甸学者对它的赞誉之词很多,也曾撰写过不少评论文章。
《琉璃宫史》全书21篇中,第1篇及第2篇共计104节,这两篇均未真正涉及缅甸正史。其史料内容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琉璃宫史 来自上卷——描绘宇宙之形成与触达某于败毁;南瞻部洲的出现;
——围360百科绕南瞻部洲中天竺某些主要国家的产生,简介各国君王简况;
热厂慢氢挥底示的成超 ——略述君王大臣应具有的基本条件、应遵守的纪律或戒规、克敌制胜的若干基本要素等;
——古印度最早诸君王,如迦毗罗卫城的频婆娑罗王、净饭王、悉达多王等佛教观及其他;
——印度孔雀王朝时妒投妈期阿育王传略、阿育王对佛业的贡献(尤其是广建塔庙,派员外出弘扬佛法等)。
从第3篇开始直至第21篇才是真正记叙缅甸历史事件的产生、演变、发展进而延续至贡榜王朝初期(1754年)的全过程,从书史所有的史实内容看,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历代君王世系及对各君王的评介,共120余节;
(2)缅甸国内各地区诸侯之问的战争以及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对外战争,共54节(其脱击攻块报婷中包括对泰国12次,对中国5次,对老挝3次,等等);
(3)有关国王登基加冕典礼方面,共10节;
(4)外交活动方面端商(包括求取或迎奉佛牙等),共8节;
(5)筹回目油定建佛塔、寺庙、积德行善(含建成佛塔升伞等),共27节;
(6)其他事件及有关国内重要国政及治国措施等,诸如,泰国简况,调查地区人口,修建水利工程,处死同谋罪犯,某零大之烧局府达大臣谋叛。塔主西归,战群国王捐献藏经,等机米些破均混露志部请们等,共19节。
时代背景
琉璃宫史 上卷缅甸贡榜王朝初期是缅甸封建王朝时代的极盛时期,造战体下背快械月鸡响染国内形势稳定,经济发达,国力充实,版图也达到了有史以来脚脸第妈合知财最广阔的地步。巴基道王即位后,虽然在这期间英国发动了第一次英缅战争,缅甸初尝败绩,割地赔款。但是巴基道在内心深处并没有服输,仍雄心勃勃地想有朝一日定能雪此大辱,恢复并扩展祖辈基业。
正是在这种形势之下,草尔续烈晶物巴基道王召集了蒙悦逝多林寺大法师、道加彬大法师、咨政大臣摩诃达马丁坚、大骑兵统领吴耀、内廷府传旨官吴前、大侍史吴漂、负责灌顶加冕礼的婆纪她罗门学者亚扎德瓦和古木德亚、内廷府传旨官吴越、大侍史吴鲁基、侍史吴昂达、内廷大臣曹侯、混杆课律旧械创内廷大臣兼平民大臣辛占侯等1望型食3位僧俗学者组成一个“缅甸历史编写组”,并亲自督战,命令他们在琉璃宫偏殿内,参照缅甸国内各种史书、典籍、碑铭、档案文献、佛学经典和“雅都”、“埃钦”、“茂贡”等诗篇编写出一部缅甸大编年史。因在琉璃宫内编写,故名之为《琉璃宫史》。
创作历程
1829年,缅甸贡榜王朝君主巴基道(又译作孟既)下令编撰《琉璃宫史》,以求把史籍的年代更新到最近。巴基道王决定修史的原因,据《琉璃宫史》自身所说,是由于巴基道高行写看到当时的各种缅甸史籍,内容互相矛盾,“众说纷纭其说不一,内容繁杂论点分歧”,乃召集多名僧俗学者到“百宝镶嵌琉璃宫殿”里,下令他们“研究种种典籍史册,考证罪都具剧套自似余住件件碑铭遗篇”,是为该书的编撰来由。其具体编撰时间,据日本学者研究指出,是始于1829年5月3日(缅历1191年3月1日),而完成时间却没有精确的记载,大约是在1832年。
后来,敏东王1853甲河善乱喜距她石自花陈——1878年在位时,命大臣们在琉璃宫内将第二部分校订续写。贡榜王朝灭亡后,原王朝大臣助理吴丁在1905年、1922年又两次校订续写,写至1885年英人将锡袍王劫往印度,贡榜王朝亡。《琉璃宫史》的第一部分曾在贡榜王朝枢密院监督下出版过。1936年吴山纽及其子女杜普瓦钦、吴拉貌请吴尼乔陀法师校订了他们珍藏的稿本后正式印刷出版。即今日流传之缅文《琉璃宫史》三卷本版。第二部分加上两次续写的内容后来也经整理正式印刷出版,称之为《贡榜王朝史》,即《琉璃宫史》的续编。
作品取材
《琉璃宫史》引用的资料众多,大体而言可分为碑铭、编年史书、文学歌谣,以及其他史籍、佛教经典、民间传说等材料。
(1)礼敬三杂宝卷首二十三颂 | |
(2)宇宙之形成与败毁 | (40)依靠阿阁世王摩诃迦叶长老为首的五百罗汉举行第一次佛经结集 |
(3)世先收收出标界形成后摩诃菩提座所在的大地出差场现 | (41)贤劫成佛之佛众世系 |
河得(4)梵界之众梵来自天命终化身人间 | (42)南赡部洲形成之说 |
(5)上古人众有造化日月出现 | (43)村、镇、城之区别 |
(6)世上须弥山、七金山、七香海等形成 | (44)都城之七条件 |
(7)上古人众以土为食贪欲过盛食物渐缺 | (45)君王必备之七条件 |
(8)上古三种食物消失人众食用达雷米饭始分男女 | (46)城市必备之四大资源 |
(9)上古人众360百科相爱媾合 | (47)四军 |
(10)上古人众建们我待顺责架绿造屋舍 | (48)君王登基之五宝器 |
(11)上古人众储存食物达雷米遂混杂糠秕 | (49)五种乐器 |
(12)上古人众相互慨叹议论 | (50)君王五力 |
(13)上古人众为王命名三尊号 | (51)君王八法 |
(14)上古人众行善精进四种姓产生 | (52)转轮王十二规 |
(15)注释 | (53)君王十规与八则 |
(16)南赡部洲人将所得十分之一献给摩诃三末多王 | (54)精进七法 |
(17)摩诃三末多王建拘沙婆提哪销北是停足料火行工含城 | (55)君王之四品 |
(18)摩诃三末多王子孙二十八代 | (56)贤臣之八要 |
(19)二十八代王中乌包萨塔王之子曼陀王统治简况 | (57)将官之九要 |
(20)曼陀王生平 | (58)使臣之八要 |
(2赶标1)摩诃三末多王后裔各代建都立国 | (59)承旨之六要 |
(22)奥伽迦梨王 | (60)良奴之六善 |
(23)奥伽迦梨王的王子公主率众出走迦毗罗卫城之建立 | (61)君王所需四种人 |
(24)奥伽穆卡四兄弟为种姓纯洁与四公主成婚称为释迦族 | (62)克敌五因 |
(25)拘利耶城之建立 | (63)国家兴盛之四因 |
(26)提婆陀诃王 | (64)七种光彩 |
(27)建立迦毗罗卫城之奥伽穆卡至悉哈娑罗等十代君很奏丝皇硫没铁水田那高王 | (65)五白伞、三鼓、十二鼓、十铜乐、八号角、音色柔和的六乐器 |
(28)悉哈娑罗王着吧友三至阁耶斯那王等八普茶被吧裂本胶席万二千代君王简况 | (66)君王所需四种人 |
(29)从摩诃三末多王至后来成佛的悉达多王 | (67)君王应重用的十四种刑至右析空蒸却下格配止人 |
(30)从摩诃三末多王至压斗列接阿古线风选罪伟后来成佛的悉达多王分成城经构法系边测两王族世系之说 | (后环民钟概染全铁68)君王不应遗弃的三种人 |
(31)从劫初摩诃三末多王至强左料贵奥伽迦梨王共有二十四王系之说 | (69)国家繁荣十因 |
(32)二十四王系中摩诃三末多王系是最根本的 故有人将该王系喻为大树 | (70)版图扩展八因 |
(33)摩诃三末多王曾出现十一位之说 | (71)战因十三则 |
(34)据典籍记载劫初只有一位摩诃三末多王 | (72)侦察敌情七法 |
(35)悉达多王子成佛的经过 | (73)制胜十二因 |
(3评算龙汽弱卷针6)鹿野苑中为五比丘说法 | (74)兵败十因 |
(37)四十五个安居期 | (75)应受尊重的三种人 |
(38)释迦牟尼涅粱火化 | (76)应视若纯金般的六种人 |
(39)众国顶仍呼严表获王分佛陀舍利起塔供奉 | (77)雄狮般的两种人 |
(78)神花般的人物 |
(79)频婆娑罗王 | (92)目犍连子帝须苦长老 |
(80)阿闭世王 | (93)帝须王储解除疑惑削发为僧 |
(81)乌陀耶婆陀王、阿努楼陀王、蒙陀王、那伽达萨王 | (94)阿育王建阿输迦罗摩大寺及八万四千塔寺 |
(82)苏苏那伽王 | (95)阿阁世王珍藏舍利圣骨 |
(83)伽拉索伽王 | (96)阿育王挖取迎请舍利圣骨 |
(84)婆陀先那王至般阁摩伽王等十王简况 | (97)八万四千寺塔之建成 |
(85)以乌偈先那为名的贼首难陀 | (98)阿育王庆贺塔寺建成命子女为僧本人继承佛教大业 |
(86)乌偈先那等九兄弟 | (99)贡达子帝须长老与苏密达长老 |
(87)陀那难陀王 | (100)阿育王每日施舍五十万钱财并建四池储放奶油等 |
(88)阁那伽婆罗门和姜陀拘达王 | (101)目犍连子帝须长老排除佛教大业祸患弘扬佛法 |
(89)宾睹娑罗王 | (102)优波氇多长老 |
(90)阿育王 | (103)派员到边远九地弘法 |
(91)尼乔陀沙弥 | (104)阿育王辞世归天 |
(105)中天竺释迦族系的阿毕罗阁王首建太公国 | (120)骥绍梯千之子梯明尹至底坦王六代君王 |
(106)室利差咀罗城之建立 | (121)丁里姜王在位时摩诃吉里兄妹二神简况 |
(107)素拉丹婆瓦与摩诃丹婆瓦两兄弟 | (122)高僧佛音赴锡兰岛取经 |
(108)竺多般王 | (123)非王族的牟克曼大臣与都耶大臣篡位为王 |
(109)竺多仰王至悉梨罗阁王等八代君王简况 | (124)达拉蒙帕耶王之子代傣王至吞漆王等八君王简况 |
(110)鄂达巴王 | (125)吞漆王后之师非王族出身的僧伽罗阁王 |
(111)巴比仰王至贝阁王等十二代君王简况 | (126)吞漆王之子瑞翁蒂以及鄂奎等三王简况 |
(112)苏蒙陀梨王 | (127)敏最王 |
(113)阿蒂达罗王 | (128)登卡王至丹奈王等十位君王简况 |
(114)苏般若那伽罗岑那王 | (129)色雷鄂奎王 |
(115)骠、干延、德三支分成永录岛地区十九村民众及萨牟陀梨大王登基 | (130)色雷鄂奎之子登科 |
(116)阿梨摩陀那——蒲甘城 | (131)农夫良吴苏罗汉 |
(117)骠绍梯王 | (132)宫错姜漂王 |
(118)罗西姜王 | (133)基梭王与叟格德王 |
(119)继恩师罗西姜王之后骠绍梯王即位 | (134)阿奴律陀王 |
(135)阿罗汉长老自直通来到蒲甘 | (141)江喜陀、鄂推友、鄂隆赖佩、良吴毕奉命出兵援助欧德白古 |
(136)印度兄弟两壮士 | (142)阿奴律陀王率众巡游各地修筑浮屠、佛窟、寺庙兴建堤堰、沟渠、池塘 |
(137)阿奴律陀王赴直通取三藏 | (143)苏卢王 |
(138)到妙香国——中国奉迎佛牙 | (144)梯莱辛江喜陀王 |
(139)木邦等九国土司之女苏蒙拉 | (145)江喜陀王重修阿奴律陀王的善业瑞喜宫佛塔 |
(140)迎奉佛陀额骨、佛牙并珍藏在瑞喜宫佛塔内 | (146)阿朗悉都王 |
(147)那腊都王 | (152)明奎齐王 |
(148)明因那拉登卡王 | (153)卑谬侯底哈都 |
(149)泽亚登卡南当米亚王 | (154)达拉侯觉苏瓦 |
(150)加苏瓦王 | (155)苏涅王与苏蒙涅王 |
(151)乌兹那王 |
(156)阿丁克亚、亚扎丁坚、底哈都三兄弟在敏塞、麦克亚、宾垒称王 | (162)从苏云之兄德腊帕耶基至明标六位君王简况 |
(157)底哈都王建彬牙城 | (163)德多明帕耶建阿瓦城 |
(158)乌兹那王 | (164)明基苏瓦绍盖王 |
(159)五象主觉苏瓦王 | (165)学者温辛波亚扎大臣简况 |
(160)五象主之子觉苏瓦至乌兹那比昂等三代国王简况 | (166)与孟王亚扎底律作战情况 |
(161)阿丁克亚苏云建实皆城称王 |
(167)亚扎底律进攻渺米亚侯劳皮亚 | (170)明翠王 |
(168)信漂辛王 | (171)王子明耶觉苏瓦 |
(169)鄂瑙灿篡位 |
(172)阿瓦王明康第一 | (179)明康王与亚扎底律辞世归天 |
(173)王子明耶觉苏瓦进军汉达瓦底与亚扎底律交战 | (180)底哈都王 |
(174)骁将勒宫恩兵败殒命 | (181)明拉艾王 |
(175)阿瓦英雄德门巴仰骑马会战中国勇士伽马尼 | (182)格礼杰当纽王 |
(176)贤士为亚扎底律卜算战胜明耶觉苏瓦之时日 | (183)孟养王 |
(177)亚扎底律于象背之上立誓 | (184)废历七九八年事 |
(178)众将相上书明康王 |
(185)孟养德多王之子明耶觉苏瓦 | (191)卑松王底哈都 |
(186)那腊勃底王 | (192)孟王达马塞底 |
(187)中国军队进兵阿瓦 | (193)中国大将色隆觉康与德门巴仰单骑比武 |
(188)中国人讨还多岸发之原由 | (194)明康第二 |
(189)信绍布 | (195)明康第二精通十七项骑术 |
(190)王孙德多觉谋害祖父那腊勃底王之经过 | (196)瑞南觉欣那腊勃底王 |
(197)多汉发王 | (205)古领阿瓦 |
(198)东吁王瑞梯 | (206)德多明绍 |
(199)阿瓦王多汉发大肆屠杀僧侣 | (207)泽亚沃德纳国东吁城历代国王 |
(200)阿瓦王多汉发被杀 | (208)德彬瑞梯出世 |
(201)翁榜孔迈 | (209)汉达瓦底王系简况 |
(202)摩别那腊勃底王 | (210)孟王都信德伽育毕 |
(203)实皆西都觉廷 | (211)都信德伽育毕遇神女 |
(204)色加当侯到汉达瓦底试探 | (212)卑谬王明康 |
(213)在室利差咀罗卑谬城称王的各代君主 | (219)瑞梯王与一不应结交的洋鬼子为友致使明君失道 |
(214)阿瓦王翁榜孔迈与瑞梯王之战 | (220)还俗僧人德门陶亚马谋叛瑞梯王 |
(215)按孟发式剪发 | (221)瑞梯王遭左刀卫刺杀身亡勃印囊灌顶登基 |
(216)瑞梯王进军若开 | (222)获白象之主称号的勃印囊 |
(217)若开王派四位高僧议和 | (223)德门陶亚马兵败 |
(218)瑞梯王进攻阿瑜陀耶 |
(224)王对孟三邦之安排 | (228)征服包括孟三邦在内的全缅后进军木掸九邦 |
(225)白象之主调兵遣将进军阿瓦 | (229)哈里奔猜清迈国简况 |
(226)征服阿瓦 | (230)白象之主在京都汉达瓦底建摩诃泽底佛塔 |
(227)白象之主将公主许配王弟阿瓦王德多明绍 |
(231)摩诃泽底佛塔珍藏舍利子情况 | (236)修缮瑞牟陶佛塔 |
(232)缅王进军卡随 | (237)建造汉达瓦底京都 |
(233)缅王征服孟卯、西昆、霍达、拉达、摩纳、山达等地 | (238)兴建汉达瓦底京城等三大工程 |
(234)白象之主进军阿瑜陀耶 | (239)汉达瓦底的二十座城门 |
(235)称之为堕罗钵底的阿瑜陀耶国简况 |
(240)为瑞牟陶佛塔升宝伞、建新塔、封赏各级官员 | (242)缅王亲征阿瑜陀耶 |
(241)阿瑜陀耶王谋反 | (243)万象王的计谋 |
(244)汉达瓦底王的功德 | (251)国王陛下返回京都 |
(245)派遣使节 | (252)国王亲征孟拱和孟养 |
(246)派员去见彬尼亚丁 | (253)万象臣相们的计谋 |
(247)统帅彬尼亚德拉简况 | (254)为摩诃维兹亚佛塔修建珍藏宝物的地宫 |
(248)为瑞德宫佛塔举行升宝伞仪式 | (255)彬尼亚坝简况 |
(249)为王子公主们择偶配婚 | (256)建造摩诃维兹亚佛塔 |
(250)御驾亲征万象 | (257)教诲二位王子 |
(258)摩诃乌巴亚扎王子进军万象 | (265)国王兵征阿瑜陀耶镇压阿瑜陀耶王比亚那律叛乱 |
(259)国王捐赠三藏经 | (266)屡征阿瑜陀耶未果国王遂亲征为五座庙宇开光并为摩诃泽底佛塔升宝伞 |
(260)白象之主的诞生与驾崩 | (267)遣将征讨孟拱土司叛乱 |
(261)国王属下的邦国 | (268)毛淡棉侯带领孟人叛乱阿瑜陀耶王比亚那律进犯汉达瓦底 |
(262)白象之主的王后、王子与公主 | (269)汉达瓦底大国灭亡五塔施主驾崩归西 |
(263)王储乌巴亚扎登基其子明基苏瓦被立为王储 | (270)东吁王摩诃达马亚扎驾崩王子那信囊即位 |
(264)阿瓦王德多明绍与汉达瓦底五塔施主之战 |
(271)东吁王与若开王合攻汉达瓦底向罗陀那补罗阿瓦进军 | (278)阿瑙白龙王登基广修功德善事 |
(272)遣长子征讨孟拱、孟养王储夺得央米丁、良瑞 | (279)将阿瓦人与东吁人分别组织起来 |
(273)良渊王父子进攻八莫城 | (280)葡人鄂辛加劫持东吁王 |
(274)为功德事业摩诃牟尼塔基填土 | (281)东吁王兵败国王亲征东吁、丁因 |
(275)宫殿尖顶阁起火征服掸族各邦与孟乃 | (282)东吁王死于丁因东吁王之子女 |
(276)为功德事业摩诃妙牟尼珍藏宝物出征孟密、登尼国王驾崩 | (283)征服丁因后按民族统计人口将丁因侯同族男女四五百人送至阿瓦 |
(277)良渊王之威德及其子女 | (284)国王驾临汉达瓦底第七行宫接受三十二位镇侯宣誓效忠 |
(285)向汉达瓦底东部的莫塔马方面进军 | (293)阿瓦城明耶乌兹那叛乱 |
(286)调查德林达依情况 | (294)王兄弟二人由孟乃返回战胜阿瓦明耶乌兹那部下活捉明耶岱巴处死同谋者底拉黛维与明耶瑙亚塔成亲 |
(287)国王在莫塔马时清迈发生事变 | (295)若开王派来使臣 |
(288)战胜阿瑜陀耶军向清迈进发 | (296)若开王再次派使前来缅王将旧部属组成五十夫队组织并命名 |
(289)清迈事件国王征服拥有五十七座城镇的哈梨奔猜国 | (297)征服清迈孟昆不降发兵攻打 |
(290)为介果佛塔升宝伞国王命东吁明耶觉廷和明耶觉苏瓦追捕孟乃土司 | (298)加冕大典 |
(291)阿瑙白龙王遭其子明耶岱巴谋害原委 | (299)向阿瑜陀耶派出使节处理汉达瓦底事务 |
(292)阿瑙白龙王之后妃、子女及功德事业 | (300)达龙王在瑞牟陶塔周围建寺院扎拉甘梅雷等叛乱若开使臣到来 |
(301)若开王贝叶书 | (306)达龙王前往功德善业亚扎马尼素拉佛塔达龙王驾崩达龙王的子女 |
(302)给若开复信修建王宫 | (307)中国皇帝在东部城镇征税情况 |
(303)达龙王迁入新宫 | (308)与中国交战期问御弟卑明将王兄王嫂溺毙 |
(304)在因耶佛塔院墙内书写三藏经和吠陀南达约达大臣简况 | (309)明耶仰达梅在位时间及其王后子女情况 |
(305)为报时大鼓绷鼓面埃格巴来使御弟明耶觉苏瓦和王子阿敏王信德娄谋反 |
(310)为官员赐封名号 | (315)明耶觉廷在位时问与其王子公主情况 |
(311)卑明驾崩卑明在位时间享年及其功德善业王后王子公主情况王储登基 | (316)色内王登基并分封封号 |
(312)那拉瓦亚在位时问子女及所做功德善行明耶觉廷登基 | (317)进军莫塔马向景栋土司索女求婚遭拒王进军景栋立子为王储 |
(313)卡随使者到来处决登尼土司色梅坎及其妻子儿女地震情况 | (318)中国送来礼物曼昂亚德那施主升天 |
(314)国王上朝赐封国王驾崩王储曼昂亚德那施主登基 |
(319)征讨蒲甘金殿失火卡随土司施展阴谋清迈叛乱 | (325)彬尼亚达拉被汉达瓦底拥戴为王在阿瓦发生之战事 |
(320)琉璃宫主驾崩王储劳伽德勒蒲施主即位 | (326)劳伽德勒蒲施主做梦卡随土司进攻阿瓦 |
(321)卡随人攻至实皆 | (327)中国皇帝使节来缅 |
(322)汉达瓦底出现王位继承者 | (328)孟人来攻阿瓦城内饥荒阿瓦城被攻破 |
(323)汉达瓦底问题 | (329)阿瓦缅王劳伽德勒蒲施主被溺毙 |
(324)在汉达瓦底称王之德门陶 |
作为意识形态,历史与文学都是精神生产的产物,它们之间本来就有着密不可分的亲缘性,二者在叙述语言、叙述结构、社会功能、价值取向上都有相通之处。《琉璃宫史》作为一部国王钦定的“正史”,一部世界公认的史籍,其真实性与可信度是毋庸置疑的。而另一方面,它在文笔上的流畅典雅,叙事上的故事性、传奇性,人物塑造上的形象性和感染力等文学性特征又是显而易见的。这正是《琉璃宫史》具有历史和文学双重学术价值的原因所在。
历史叙述追求真实性,文学叙述则带有虚拟性,《琉璃宫史》将二者糅合在了一起。它在历史叙述中一个突出的文学表现技巧就是神化。人类早期艺术大抵从神话衍化而来,古代艺术中火们所景仰崇敬的英雄往往都与神挂钩,而古代史书中对民族祖先形象的刻画。对帝王的身世、生平事迹和英雄业绩的记录也都会神化,把他们描写得超凡入圣、神通广大,他们的思想行为往往也都有神灵相助。
如《琉璃宫史》中神妖赐眼药使太公国双目失明的两王子重见光明,宫错姜漂王的即位有天帝释等保护佛教之神的扶助,江喜陀为救苏卢王遭鄂耶曼甘部下追击,途中疲劳不支时得到摩诃吉里神暗中相助方得以脱险等等。在描写君王即位登基、被黜或临终情景时都会联系一些奇妙而震撼的宇宙景观,充满神话意境。
神话是远古劳动人民思想观念的反映、闪耀着民族的智慧,是缅甸古代独特的民间文学样式。它涵盖着深广的社会内容,又携带着历史的影子。在缅甸接受了佛教信仰后,很多神话故事又融入了佛教色彩。《琉璃宫史》对部分神话传说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在历史客观性的基础上保留早期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的遗韵,构成了今人能够认识的缅甸上古历史风貌,使历史叙述在可靠、可信基础上又增加了形象和生动性,大大提高了它的文学欣赏性和可读性。
《琉璃宫史》中的虚构有很多是受佛教文学的影响,吸收了《佛本生故事》的叙事方法和展现形式。该书前两编是集中讲述佛教的字宙观、价值观,以及佛教产生发展的史实,受佛教文学的影响自不用说,在第三编至整部著作中受佛教文学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如将历史人物的今生故事与前生故事联系起来;有相对应的前生人物角色。阿罗汉长老前世曾是一名持戒者,梯来辛(江喜陀)前世是一条小狗、阿朗悉都王前世是勃代格亚王子等等。书中有些神话本身就是根据佛本生故事改编的。而佛本生故事实际上绝大部分也是长期流传、不断演义的民间寓言和故事,将其中丰富的文学成分和营养附会到历史叙述中,便增添了史书的文学色彩。
《琉璃宫史》是一部大王统史,其中的主要历史人物是缅甸历代帝王及世族成员。历史年代越久远,历史人物的神话色彩越浓,而随着历史年代的进展,神话色彩也渐趋淡化甚至消失,年代越近,历史人物越接近生活的本来面貌。显而易见,在史书中的历史人物身上同样附有时代审美意识的表现和创作主体审美理想的熔铸。神话色彩的褪去,并不等于人物就变得干巴巴了,历史人物也是社会中的人,也是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的。同样可以用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手段加以表现。《琉璃宫史》的写作特色之一就是善于通过历史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在《琉璃宫史》中也有不少过分夸张之处。有些君王登基的场面、出巡场面、战争场面的描写不仅带有神话色彩而且过分夸张。如书中记载骠绍梯王即位时所收大批馈赠礼品有……黑象4000头、内廷用马6000匹、富外用马6000匹等。据称国王手下有朝臣8000名、统领16000名、步卒10亿、骑兵3600万、战象600万头。这些数字明显过分夸张到了不可信的地步。
《琉璃宫史》还有不少不足之处。比如:一、国王钦定的史书,所以全书对历代缅甸国王大都是持肯定态度大加吹捧过分溢美,不能客观地评论他们的功过;二、只记录了缅甸主要民族缅族王朝的历史,而对缅甸境内其他少数民族政权的变迁却记述较少,甚至避而不谈,不公正;三、对缅甸对外关系中的一些事件的表述往往出于民族情绪,过分渲染己方的强大或威势;四、文中所述带有某些唯心主义的成分或迷信色彩;最后,全书体例上不统一,许多章节的文风笔法也极不一致等等都是它的不足或缺憾。
《琉璃宫史》自成书以来,曾多次重印,并先后被译成英、日、德、俄等文字出版,受到世界史学界的高度重视,被看作是研究缅甸历史、文化、南传佛教的传播与发展的必读的权威性参考书。
从历史学角度看,《琉璃宫史》是缅甸的一部编年史,是缅甸封建王朝的一部帝王将相史。内容从上古开天辟地开始,一直写到贡榜王朝达亚瓦底贡榜王时期,缅甸各朝各代的兴衰,历届国土的成败,尽收其中,是一部珍贵的记述缅甸历史发展的巨著。
从文化视角看,《琉璃宫史》又是一部缅甸小乘佛教发展史,也是一部缅甸文化发展史,还是一部东南亚国家文化交流史。它对缅甸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形态、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以及缅甸文化的各种表象做了详尽的论述,对缅甸小乘佛教的传入、传播、发展做了全面的记载,对缅甸与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文化和交流进行了记录,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研究缅甸文化,进一步研究东南亚区域的文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琉璃宫史》不仅记叙了缅甸本国的历史,而且在许多章节都谈到了它与邻国交往的史实,这又为研究东南亚相邻各国的学者们提供了一些史料的佐证或补充。在这部分材料中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提到印度有关的史料甚少。而提到中国、泰国和斯里兰卡的内容却很多:这部分史料中有相关国家国内都未曾记载的宝贵史料,也有能对该国史料作出补充或佐证的材料,还有一些是相差很远甚至类于荒诞的事例。由于古代的信息传播受到条件的种种限制,加之撰写者们往往又都是站在本民族的立场上看待所见所闻的,难免有所取舍、夸张或进行主观的描绘、臆断不实之处。读者可以在该书论及缅中、缅泰之间发生的事件、冲突或战事中找到很多这样的例子,平常的心态看待这些内容。可以认为无论如何这些不实或失实的材料也还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参照系。从这点上看,这些内容也还是有着一定的史料价值的。
《琉璃宫史》前两编集中讲述了佛教的宇宙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及佛教产生、兴起的史实,其余各编也非常注意描述缅甸与周边各国尤其是与中国、斯里兰卡的佛教往来,以及在缅甸国内发生的有关佛教的事件。值得一提的是该书第三编专门有一书是讲述佛音长老去锡兰取经的事,文中讲佛音原是出生在摩诃菩提附近的一名学识渊博的婆罗门青年,后出家为僧,攻读三藏,名声显赫,遂得名佛音。到处云游,后来得到直通达磨巴拉王的支持,从勃生港出发前往中犬笠,在中天竺绘制成佛教几处圣地的图像后,再携圣图从海路奔赴锡兰岛求法取经,在锡兰著《清静道论》,又将经释全部译成摩揭陀文(即巴利文)。后来佛音又从锡兰返回直通,将抄本带回。这一所述过程与其他经典所述有些出入,有些还是《琉璃宫史》的独家说法,这为把这一事件考征清楚提供了某些宝贵的线索。另外《琉璃宫史》还在多处引用了《本生经》中的多则故事。
南传佛教史的资料比较分散,在南传佛教盛行的诸国很少见有这样在多处论及南传佛教发展传播史实的典籍,所以有人认为《琉璃宫史》是学习南传佛教发展史的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籍,也是一部比较集中论述佛教交流史的论著。
后世史学界在研究缅甸史时相当重视此书,如英属缅甸时,英国学者哈威(G. E. Harvey)撰《缅甸史》,便大量采用《琉璃宫史》等缅甸古代史料。这部史籍也成了缅甸大、中、小学在校学生们的必读书籍之一。
缅甸作家吴梭纽《“缅甸人家家户户都应珍藏的一部充满民族自豪感的历史”》:“缅甸史学家认为在缅甸古代史籍中《缅甸大史》和《琉璃宫史》是尤为突出的两部。《琉璃宫史》是缅历1191年即公元1829年贡榜王朝巴基道王在位时写成的史籍。这部史书是巴基道王亲自主持.把僧俗和婆罗门学者们组织起来,责成他们编撰完成的。……缅甸人应该不断地解读自己历史过去与现代的联系。为此寻找历史书籍来读,读后进行分析考虑,记住自己民族的进步与不足。在此基础之上寻求自己民族、自己国家的进步发展。自己生活的改善……这是一部凡缅甸人家家家户户都应珍藏的充满民族精神的史籍,也是一部可以赠送给想了解缅甸历史源流的与缅甸友好外国人士的值得我们自豪的史籍。祝愿这部巨著与世长存,与缅甸同在!”
缅甸历史委员会钦貌纽博士1992年再版《琉璃宫史》前言:“按照当时的写作风格、句型组成、语法修辞、比喻举例,详尽地描述了当时正巧出现的地震、星损、彗星、洪水、火灾等自然现象,并将年代、日期、地点、人物、事件等记录下来。”
中国学者许清章:“三卷本《琉璃宫史》中极其详尽地记述了缅甸大部分历史朝代的极其丰富的各类事件的产生、经过、发展等具体情节,包括有关事件的实物名称和数字等。其翔实、细腻之程度明显超越其他史书中同类史实的记载”;“《琉璃宫史》一书中的许多篇章,几乎都能读到情系佛陀、佛经、佛塔、佛塔、佛牙等生动细腻的情节。……有人称该史书是一部南传佛教史,这种说法可以理解,但又不完全准确。因为它没有概括南传佛教发展的全过程及其教义核心部分。笔者认为,它只能称之为以南传佛教为主要题材的缅甸大王统史。”
中国学者李谋:该书有关中缅交流的内容,有些在中国史籍里极为鲜见,如阿奴律陀王、阿朗悉都王派使到中国西南大理国求取佛牙,元兵攻缅时在当地协助兴修水利,南明永历帝流亡缅甸的经历等等。这些记载对了解中缅关系渊源和发展都有一定参考意义。
中国学者陈序经:该书在时间记述、事实记录等方面,都有很多错误,而且神话多而史事少,有时甚至流于荒诞,故此有必要参考近代发现的碑文及古物等资料,以互相补充参证。
《琉璃宫史》写成后,曾在贡榜王朝枢密院监督下出版过。1936年,吴山纽将其珍藏的稿本,提请吴尼乔陀法师校订后正式印刷出版,是为日后流传的三卷本《琉璃宫史》。其后,有英国、日本、德国、俄国学者译成各种语言版本。中文译本由李谋、姚秉彦、蔡祝生、汪大年、计莲芳、赵敬、韩学文等翻译出版。
编撰《琉璃宫史》的僧俗学者达十三位之多,他们各有分工,情形如下表:
参与编撰者 | 工作 | |
蒙悦逝多林寺大法师 | 担任主编,对本史所引之碑铭、比釉诗、埃钦(摇篮歌)、古史等进行比较校对及调查,及负责全文的编著。 | |
道加彬大法师 | ||
曹侯内廷大臣底里摩诃南达丁坚 | 负责草稿的最后修改。 | |
辛古侯内廷大臣兼平民大臣 | ||
咨政大臣摩诃达马丁坚 | 负责对该书进行审查,并向蒙悦逝多林寺大法师和道加彬大法师献言献策。 | |
大骑兵统领吴耀 | 负责对该书引用的古埃钦(摇篮歌)、旧编年史书、斗争史,调查这些文献是否被引用,并协助全书的编著工作。 | |
内廷府传旨官吴勤 | ||
大侍史吴漂 | 负责协助内廷传令官吴越和大侍史吴鲁基。后来退出。 | |
内廷传令官吴越 | 负责编写草稿和整理文献,并在曹侯内廷大臣底里摩诃南达丁坚和辛古侯内廷大臣兼平民大臣面前朗读。 | |
大侍史吴鲁基 | ||
侍史吴昂达 | ||
婆罗门学者亚扎德瓦 | 负责研究孟加拉文和天城文的梵文经典里有关灌顶礼及祭祀仪式的记录,并调查瑞南觉欣王(1502─1527年在位)建造王宫时的相关文件和碑文。 | |
婆罗门学者古木德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