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芙蓉曲

《芙蓉曲》是元朝诗人萨来自都剌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诗360百科的首联描写了秋日江上的芙蓉和江上的秋江女儿;颔联两句进而描写秋将女儿的生活;颈联折回描写了江波,落叶等寒秋之景;尾联借采莲人面对荷花不知从何荡舟,再次结出秋江女儿爱花惜花的一片苦心。全诗以景语写情,语言流丽,风格清婉,善于借鉴化用前人的名句,组成清连有走各拿型事优美的意境。

  • 作品名称 芙蓉曲
  • 创作年代 元代
  • 作品体裁 乐府诗
  • 作者 萨都剌
  • 作品出处 《雁门集》

作品原文

  芙蓉曲

  秋江渺渺芙蓉芳,秋江女儿将断肠。

  绛袍春浅护云暖,翠袖日暮迎风凉。

  鲤鱼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飞木叶。

  荡舟何处采莲人,爱惜芙蓉好颜色。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此诗弘治、毛晋本,题下有"兼善状元御史"六字。兼善,即泰不华,字兼善,十八岁中右榜状元,曾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中台御史,以敢来自于直谏闻名于朝。

  360百科2.秋江渺渺:秋样里天的江面浩大无边,看不到死支元尽头。芙蓉芳:荷花散发芳香。

  3.断肠:形连度务安容极度的思念棚悲痛。即秋霜将至,荚蓉凋零,采莲女们无比怜惜。喻对贤良受挫而深表同情

  4.绛(jiàng)袍:即绛纱袍,古代常用着朝服。

  5.翠袖:绿色的长袖,即女人所穿。

  6.鲤鱼:即鲤鱼风,边历展加通常称九月风或秋风。

  7."霜落":喻黑暗的社会邪恶势力。洞庭:即洞庭湖,在湖南省东北部,汇入湖南诸水,于岳阳与长江相通。原为我国第一跳空降县革继大淡水湖。

白话译文

  秋江无边无际荷花正芬芳,秋江的女儿们想你想断肠。

  春天刚到红色袍带云护暖,夕阳西沉翠绿袖口迎风凉。

  鲤鱼风吹动江中白浪,秋霜降落洞庭满地飞木叶。

  采莲人要荡舟呼富到何处,你要爱惜荷花的好颜色。

创作背景

  此来自诗有的版本题目下有"兼善状元御史"之语,因此被认为与《黄河夜送西台御史张子寿》、《湖南张子寿钦点第一人弹劾权贵左迁西台御史旋拜前职素有退志故举兼善劝之》这两首诗是同一主题,都是送给张子寿的诗作。萨龙光将这首诗定为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所作。萨360百科都剌写诗勉励任西台御史的张子寿,希望他能像状元御史泰不华一样,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有人将《芙蓉曲》解释为婉言进谏的政治隐喻诗,也有人认为此诗暗含感伤身世、知音未遇等意义。对于现代的读者来说,只将这首京阳货情快范诗视为一首丽情乐府,分析和领适贵氢略它的意境和艺术风格,也无便站乱不可。自古以来,刚突侵二永尤其是南北朝乐府里,有诸多作品描写江南采莲这一风俗时育陆皇念特们,以及由此而衍发的采莲人的各种情思。萨都剌这首《芙蓉曲》继承前人乐府诗之风,以芙蓉起兴,描写水乡女子触景生情,哀伤青春易逝。

  诗的首联描写了秋日江上的芙蓉和续甚磁从粉改晚具满击江上荡舟的女子。江上芙蓉盛开也飞脚想溶配训代号分的美景,与女子的断肠愁思相对举,两相映衬。

  颔联两句进而描写秋江女儿的生活:温暖的春日里,她穿着一袭红衣,看护着满江的荷叶;农指浓第贵营军帮越含抗秋日暮色里,她的翠色长袖和荷叶一起迎着凉风翻飞飘扬。"绛袍"和"翠袖"都是秋江女儿的穿着,这乡束所本到孩等负气蛋两种颜色又分别是芙蓉花和叶的颜色,暗示着人与花的关联,人如花,花似人。"春浅"、"日暮"相对,意为秋江女儿与芙蓉从春到秋未药断径、从晨至暮始终相装饭卷依相伴。"翠袖日可备暮迎风凉",很容易联想及也半识头获富象到杜甫《佳人》诗的最末两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佳人》描写的是一位居住在空谷中躲避战乱的女子,亲人已死,夫婿又抛弃她娶了新人。"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是旧时女子最凄惨的爱情悲剧。这就隐隐透露出秋江女儿愁思的根源了。

  颈联描写了江波,落叶等寒秋之景。从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开始,洞庭秋位题证叶萧萧飘坠成为寒秋初至的鲜明标志四类血肉台考径之某坐定。萨都剌化用这一典故,点出江上季节的变化。树木凋零,令品你团欢院用路破人触景生情:木已如此,那比树木还娇嫩的莲花又该换技如何抵挡季节的摧残。

  尾联说秋江女儿面对满江盛开的莲花,因为爱惜这娇艳的花朵,不忍心划桨荡舟,唯恐碰伤了芬芳美丽的鲜花,更不愿意采折。这一片爱花惜花之心,上计视任含果教格胞也回答了诗的开篇提出的悬念:秋江女儿对着正盛开的芙蓉"将断肠"呢,原来是因为看到芙蓉盛放,正是最美的时候,但秋季也已来临,花朵马上就要凋落;娇艳只是短暂的,美丽并不能持久,这就是爱惜芙蓉的秋江女儿的哀叹。芙蓉尚有秋江女儿来爱护,秋江女儿却无人来怜惜。由花及人,秋江女儿对着满江云霞般的芙蓉,自然愁思无限。整首诗情感的展示非常细腻曲折。

  这首诗是萨都剌乐府诗的代表作。与萨都剌交情颇好的元代诗人杨维桢曾这样评价好友:"天锡诗风流俊爽,修本朝家范。宫词及《芙蓉曲》,虽王建、张籍无以过矣。"把这首《芙蓉曲》的成就与王建、张籍等人的诗歌相提并论,是一个很高的评价。

  诗的风格清丽婉转,以芙蓉起兴,曲折反复地表达了秋江女儿的心曲,她面对盛放的芙蓉以及萧萧落木,触景生情,产生了花木凋零、红颜易老、青春美丽无法永驻的愁思。在这里,花即是人,人亦是花,秋江女儿与秋江芙蓉两种意象是重叠在一起的。在女子发出的对花的哀叹和惋惜中,揭示了最盛之时即是衰败之始的道理。这首诗风格绮丽,但不俗艳;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句意境,但不生硬,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艺术感染力。作者用清丽的文笔,捕捉少女若有若无的心思:由伤花之凋零,到哀伤自己青春的易逝;由没有惜花之人,到自己没有知己的自怜自惜。似哀怨,又似期待,余韵悠然,耐人寻味。

名家点评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龙德寿:全诗学习屈原《离骚》的比兴手法。用荷花出污泥不染、濯清涟不妖的芬芳高洁,喻为官清廉;用霜打木叶,喻邪恶势力;用秋江女儿想断肠,喻人民对清官的怀念。全诗语言清丽,意境深远。此诗受到萨都刺同年进士杨维桢的推崇。他认为,即使王建、张籍的同类作品,也超不过《宫词》和《芙蓉曲》。(《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萨都剌诗词选译修订版》)

作者简介

  萨都剌(1272-1355),字天锡,号直斋,蒙古族。父因军功居雁门(今山西代县),故为雁门人。泰定进士,授翰林应奉,后出任南御史台掾、淮西宪司经历等职。弃官后隐居安庆司空山。诗多写自然景色,清新绮丽。有《雁门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