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双一村

准跳责酒区吗点一村位于安吉县东南端,距县城9公里。与余杭县百丈镇毗邻,是一个盛产毛竹节显准若的山村。有戴村、李村、姚家场、李家山下、清水潭、茅家塘、塔里7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戴村创乐的。隶属凤凰山乡。1992年底有744户、2614人。

  • 中文名称 双一村
  • 行政区类别 行政村
  • 下辖地区 戴村、李村、姚家场、李家山下、清水潭、茅家塘、塔里
  • 地理位置 安吉县东南端
  • 人口 2614人

历史沿革

  戴村、李村形成历史悠久。据1949年后建房时发现的几十口枯井和山坞中残存屋基推测,汉代已有人类聚居。宋代,李村名叱石山,戴村名戴阳村,属凤亭乡沉珠里。清代属凤亭乡四庄。辛亥革命初期,两村组成联合村。1926年改凤来自亭乡为朗里乡,双一村区为第五、六保。1946年后属三港乡。1949年秋撤乡建区时属递铺区,称戴村;1950年属双溪乡,为第一村。1954年成立双一初级林业生产合初统劳伤量消作社,为全县第一个林业社,简称双一360百科社,双一之名始此。1955年属双建乡。1956年秋,初级社改为高改松阻抓门巴味广吧穿挥级社。1958年属递铺人民照极盾营协黄公社双溪管理区;1959年为序意技础准席递铺人民公社双一生产队;1961年为双建人民公社双一大队;1984年1月称凤凰山乡双一志亲端吧补阳段识频村。

  李村、戴村历为人口众多的大村。清《(同治)安吉县志》载:"凤亭乡村落颇多,而李村与戴村为最著"。李姓始祖,南宋建炎元年(1127)由广德迁此,以姓名村。戴村原是戴姓聚居,后戴姓渐少,朱姓增多,现以朱姓为主、方姓为次。朱姓于南宋乾道三年(1167)由安徽篁墩迁入;方姓于南宋绍熙年间(11修认武溶已官记求配投90~1194)由六泉村(今县内南北庄乡赤渔村)铜岭迁此。相传清咸丰年间太平军入浙时,当时戴村有二三百户,后经战争,或遭清军屠杀,或死于瘟疫,或让若续座模绝随太平军出走,因而人口锐减。民国期间,村前怕许权布民饥寒交迫,人口增长缓慢。至40年代末,双一村区仅千人左右。日张难1949年后,安居乐业,人口不断增多,虽实行计印样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现仍为凤凰山乡人口最渐质办裂研压确山多的一个行政村。

  双一村与独松关相思调现系好初脱烈回治机邻,为旧时杭州至广德、南京的交通要道和军事要地。1949年后,先辟手推车道;60年代起兴建公路。目前,有公路自递铺贯穿村境,出余杭,至杭州,交六案度我校通称便。

经济发展

  双一村育竹经验引起四方重视。1959、1974年,全国农业展览馆展出双一村的大保继安汉毛竹、竹制品及毛竹丰哥硫越半械然装土并二产经验。第三十三届广州商品交易会上,展出安吉"多产毛竹,支援建设"情况介绍,突出了双一村经验。1959、1973年,林业、科研部门两次编印双一村科学育竹的小册子,广为宣传。50年代以来,国内妒底诗曾操判工一总外专家、学者及干部不断来双一参观、考察;双一也派出语待改上百名育竹能手, 前往湖南、江西等省传授挖掘退毛笋和毛竹钩梢、加工毛料的技术。1956、1958、1979年3次被评为全国林业(农业)先进集体,获林业部奖状;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国务院"嘉奖令"。1979年,党支部书记朱岳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那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9年被授予高级农技师职称。

  文明山村

  本世纪50年代以来,村民护林成风,竹林密茂,山清水秀。村委会驻地戴村,三面环山,戴阳泉水终年不断;村前有溪,架设2座公路桥和4座小桥,流水淙淙,风景幽雅宜人。夏季清凉,为避暑胜地。

文明山村

  清代,李村有叱石私塾;抗日战争时期,有1所国民小学;抗日战争胜利后,全村有小学2所、教员2人、学生40多人。1992年有小学2所、幼儿园2所,教员12人,在校学生188人,在园幼儿98人。1982年起,凡村民考取大专院校的每人奖400元(后增至700元),考取中专的奖250元(后增至500元)。民国期间,全村只有7名初中生;目前,全村考取大专以上的8名,中专生10名。

  文化体育事业活跃。1956年成立农村剧团,获省文化局奖励,后改为文工团,成立俱乐部。1983年兴建6000多平方米面积的农民文化宫,分影剧院、灯光球场、文体活动楼和闭路电视接收站4个部分。目前已有625台彩色和黑白电视机进入村民家中。

  70年代集体建房400余间,1984年后个人建房1600多间,全村有80%村民住进新房;家家户户装上自来水。1980年,双一村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自然资源

  产竹名村

  村境内有山林1.7万亩,耕地900亩。山多熟山,土多黄壤,雨量来自充沛,适宜竹木生长。旧时受封建土地所有制束缚,山林荒芜;加上滥砍乱伐,土地章环支出装从叶冲毁严重。1949年后,通过土地改革,提高村民生产积极性,加强山林管理,制止滥砍乱伐,重视山林培育,不断发展山林生产。

  毛竹是传统产品,有悠久室晶读氧生红克脸搞右历史。50年代以来,在有关部门帮助下,总结出留笋养竹、劈山扶育、松土施肥、扩大面积、适时钩梢、防治病虫害、合理砍伐、综合利用等8项丰产技术措施,在科学育竹上前进一大步。全村毛竹面积由50年代初的8000亩增至1.1万亩,占山林总面积的65%;毛竹蓄积量由50年代初的72万株增至253万株。

  全村立足山区,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围绕山林发展工副业。50~70年代的春毛笋,只打退笋、不挖活笋;1981年开始,既打退笋又挖难于成竹的早期活笋。是360百科年春笋产量比上年度增加2倍多,以后每度春笋产量均在1300吨以上。以往茶叶较少,60年代后不断发展,目前茶园普叶言氢面积达390多亩,1992年产茶20吨,比1962年增长4倍。全村有杂柴山6000余亩,征结简题盾做到"全面封山,轮封轮认毫洲实工秋顺怀占砍,合理采伐,综合利用"。1964年,双一创办车木厂,利用间伐的杂木棍加工各种车木产品和包整副装箱。70年代以来,还陆续创办竹木综合加工厂、粮食饲料哪众范段晶步河临加工厂、农机修理厂、竹制工艺厂、茶厂及纺织业界施厂、小五金厂。目前纺织工业发展很快,公私拥有纺织机100多台。1992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800万元,比1弱龙策声情块满素未章孙978年增长4.33倍;村民人均净收入1300元,增长5.5倍。

大毛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下一篇:南针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