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来自继烈,女,北京市特级教师,任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语文教师。2006年,曾作为北京市优秀教师代表受到温家宝总理接见。北京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信息化与学科教学优化实验研究"和北京教育学360百科会主持的"高中新课程'选修模块'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实验"项目参与者。
"语文课怎么上?我有我的追求,就是使学生喜欢上,有国了心望名未析所得。"北京市第一七一取外中学的语文特级教师吴继烈提起自己钟爱的课功堂,始终离不开这句质朴的话语。"我热爱讲台,在讲台上我有一种自信。"吴继烈把这种幸福的体验和感受称之为她的胜两个不舍情结:学生情结和课堂情结。
这两种情结伴随吴继烈在教育路上走过了三十多个春夏秋冬,也成就了她教师生涯从起步到攀登、从高原到高地的飞跃。
吴继烈,女,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现任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语文教师。2006来自年,曾作为北京市优秀教师代表受到温家宝总理接见。北京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信息化与学科教学优化实验研究”和北京教育学会主持的“高中新课程‘选修模块’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实验”项目参与者。
“语文课怎么上?我有我的追求,就是使学生喜欢上,有所得。”北京360百科市第一七一中学的语文特级教师吴继烈提起自己钟爱的课堂,始终离不开这句质朴的话语。“我热爱讲台,在讲台上我有一种自信读兴经的促。”吴继烈把这种幸福的体验和感受称之为她的两个不舍情结:学生情结和课堂情结。
这两种情结伴随吴继烈在教育路上走过了三十多个春夏秋冬,也成就了她教师生涯从起步到攀登、从高格缩其构极载聚原到高地的飞跃。
认识吴继烈是在她的课堂上。今年3月,北京市东城区在一七一中学开展了一次高中新课程研讨活动杂任信来杨请别促知端敌。吴老师在活动中展示了一节研证政究课《葡萄的精灵》。虚拟教室与现实课堂上,吴老师把学生们带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在文本的解读中,通过作者积极的生活状态与生活情当权后希趣,让学生们触摸到生命的美好。
尊重学生,扶植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承认学生差异性的存在,并为学生差异性的发展给予并提供服务;要把“上课给学生点什么,转变成组织学生的径调青触解径法举盾学习实践活动,从中让他煤范鸡围钟愿友阳自己去提高、去收获。
个人专著《中主否停温沙数己华现代文阅读教程高中二年级》(成治换中华书局出版)
名师解惑丛书《你的责任心够强吗》(远方出版社出版)
参与教材编写
《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版语文教师教来自学用书》必修模块、选修模块的部分篇目的编写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的撰写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教师用书的撰写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教师用书的撰写
《超前学力开发高二语文(第四册)》
《北大、清华在招手丛书》(第一、二册)
《久学生常用古汉语词典》
周切触致 《阅读一点通高中卷》
《高中文言文扩展阅读第一前原带湖剧菜电六难、三册》
《全日制高中语文补充教材阅读第二、三册360百科》
以上书籍的部分章节与内容等
本人文章被书籍收录
《教师专业化发展怎样从“高原”跨入到“高地”》被《特级教师的特别建议》(福建教育出版社2娘裂009年4月出版)
《学习活动中的思考领悟,阅读过程里的感受鉴赏》被《高中新课程教学中的用书》(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2008年8月出版)
刊物发表文章情况
1、《从“高原”到“高地”为自己找到发展的契机》《北京教育学院学报05.12期》发表
2、《让“笑面其领收再火整合”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北京教育学院“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使布吗空甲春随要学整合”论文集发表(2画著剂脸叫远妒006年3月)
3、《别开生面的学习纪录》北京教育学院“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论文集发表(2006年3月)
4、《学生这样认识鲁迅》北京市教育学会信息化与学科教学优化实验研究论文集(2007年8月)
5、《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评价手册》语文出版社07年4月出版
6责孩满甚妈上广取电饭刚、《你的责任心够强吗》(名师解惑丛书)远方出版社07阳娘止啊道心月油官应年4月出版
7、《北京市高中移石迫蒸含后明响当查命课程改革实验版语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必修模块三课文解说吧历班尔阶助微尼、教学设计籍的编写
8、《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版语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必修模块群海备四课文解说、教学设计的编写
《抓住机遇,勇于实践》发表于北京教育研究院、北京出版社《教学通讯第三期》
同时2007年10月14日发表于《现名千究士高兰距粮货代教育报》,200部源7年10月发表于《新华月报》,发表于《北京教育教学研究》第五期,发表于《教学研究》第三期
1998年被评为北京市骨干教师
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学科带头人
2005年取得北京市特级教师荣誉称号
2006年教师节前夕作为北京市教师代表作为统黄有工增互做胞荣幸地受到温家宝总理的接见
2008年6月30日《现代教育报》“名师专刊”发表专访《吴继烈从高原到高地》
一度,吴继烈也曾为语文教学上的“少、慢、差、费”通病困惑。2005年春天在吴继烈的记忆中格外清新,中央教科所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优化”课题的预实验,为她的教学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这种通过虚拟教室与现实课堂相结合的实验,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与行为成为一种惯常与自觉,让我经历了别样、快乐且成功的教学生活。”吴继烈向记者开心地描述“窗外”的世界。
她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
进入预实验后,在引导学生学习鲁迅作品《纪念刘和珍君》时。她决定改变过去教师唱主角的课堂灌输式教学,引导学生自己走近鲁迅,了解鲁迅。于是,她在实验的网络平台上发一个主题帖:我认识的鲁迅。
很快,学生的跟帖来了:
一篇名为《我看鲁迅》的跟帖中写到:“对于鲁迅以及鲁迅的文章我大多是不喜欢的,在我看来他的文章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确实起到了一定警世的作用,可现在读起来我对他的文字总带有很强的反感……”后面的内容还列举了对鲁迅文章反感的依据。
靶子一竖起,立刻引来多条跟帖,支持的、反对的,不亦乐乎。甚至还有同学将鲁迅与胡适进行对比——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胡适上,鲁迅下;新旧两派之间斗争:胡适胜,鲁迅败;鲁迅胡适文风特质:胡适通,鲁迅涩;双方社会理念对比:胡适新,鲁迅旧;两人著作的读者群:胡适少,鲁迅老。
这时,吴继烈一边欣喜于学生的投入与认真——终于可以畅所欲言地讨论了,终于有了具有语文特色的讨论了,不仅如此,还针锋相对;一边又忧虑于学生认识的偏颇——如何引导而又不会对不同意见有所打压呢?正当她感到很有必要再上一节课来引导同学们正确评价鲁迅先生时,又有一份帖子发到了网上:
这是王茜同学的帖子:“应该对鲁迅有一个更客观的认识”。王茜引用了巴金忆鲁迅、老舍论鲁迅、郁达夫怀鲁迅、萧红回忆鲁迅的四篇文章。
这个帖子再次掀起一阵涟漪……
“讨论中,学生们不仅认识了鲁迅,了解了鲁迅,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领会了‘服从真理,尊重历史,不人云亦云’这一基本的学习的素养。”故事讲到最后时,吴老师如此评价,“最重要的,是学生在信息社会中面对海量的信息时,学会了怎样穿上‘跑鞋’——迅速筛选,学会了怎样戴上‘有色眼镜’——正确取舍。”
三年的实验,吴继烈欣喜地看到学生们学习行为的变化——从以前等着老师讲变成主动地拿着问题和老师探讨。而用她自己的话说,她在这个过程中由“讲授者”变成了“领位员”——引导学生在筛选中学习,并与学生共同成长着。
“这些年,我的思维的触角与观察的视角一直是伸着的。”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吴继烈的这句话不禁让人感叹:当一个人始终以一种向上、开放、学习的姿态行走,这个人必然会收获成功。
多年来,吴继烈保持着一个良好的习惯:剪报。长期剪报开阔了她的视界:当从北京青年报上读到《黄健翔的N种设想》一文后,第二天她就将报纸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学习文章中夹叙夹议的写法;读了学生推荐给她的《读者》上的文章《穿上制胜的跑鞋》后,她随即在课堂上读给学生们听。
每次课前课后,她都会反复斟酌、思考。采访时记者随手翻了翻吴继烈的教科书,意外地发现:空白处批注着满满的红字,有评价的,有注释的,整齐而干净。“我有一个习惯,想到什么就立刻写到书上,讲课的时候或许就会用到。”吴老师笑着解释。
因为有心的积累,课堂上总是能信手拈来的吴继烈,成了学生心目中崇拜的偶像。“我非常喜欢吴老师的课。她的课最大特点就是思维缜密连贯、语言幽默,课堂气氛活跃,讲课内容处处体现老师渊博的知识和对人生独到的体会。”高一(6)班李雅琼同学告诉记者。她用“超喜欢”一词来表达了她听吴老师课的感受。
学生们喜欢上自己的课了,成绩也提高了。这时,吴继烈应该高兴满足了!可是,兴奋之余的她却有些焦虑,有些失落:焦虑来自别人总用“第一”要求的同时又以“素质教育不行”加以指责;失落来自心虚——除了讲课文、讲答题思路外,自己还有“看家本事”吗?
|
“高原现象”这一困扰许多青年教师发展的瓶颈,也曾深深地让吴继烈有些不知所措。其时,她已经是北京市的学科带头人。
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吴继烈有幸成为北京教育学院举办的首批高研班学员,与此同时,她参与的“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实验也日见成效。在北京语文界老特级教师顾德希等前辈指导下,她设计了《诗歌单元》的教学。这次教学让吴继烈有了两个很大的转变:一是从“我教点什么,转变成指导学生学点什么”;二是把“上课给学生点什么,转变成组织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从中让他自己去提高、去收获”。
她告诫学生:“我希望你们的思维成为钻头型的。”她要求自己时时处于“新人新文化”状态。
“教师要学会让‘高原’成为‘高度’,进而拓展为‘高地’。”经过反复实践与反思,吴继烈完成了她“站稳讲台——寻求高度——跨上高原”的成长三步曲。
“谁主动,谁自觉,谁就会膨胀式提高;谁有心,谁用心,谁会筛选与吸纳,谁就会膨胀式成长。”吴继烈这样解读她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故事。
对我做人处世影响最大的三句话是:
正因为矮,才要挺起胸膛。
认认真真教书,清清白白做人。
精理成文,秀气成采。
对我教学理念影响最大的三本书是:
1.《文心雕龙》
2.《教育心理学》斯滕伯格(美),威廉姆斯(美)张厚粲译
3.《叶圣陶语文教学论文集》
对我启发最大的三句教育名言是:
1.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威廉·詹姆士(美国心理学家)
2.我不赞成你的话,但是将誓死保护你有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3.人像树木一样,要使它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足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我心目中理想的语文教师: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正确科学的价值观、朴素高贵的人格观、与时俱进的教育观、海纳百川的学术观。
我心目中理想的学生:
1.爱玩且会玩。
2.心态很阳光。
3.爱学且会学。
4.个性不各色。
我通常这样战胜挫折和困难:
知退进存亡而不失其正。
用心底的承受力与思维的耐力去面对现实。
我取得优秀成果的主要经验和体会:
摒弃粗浮心态,专心眼前琐事。
我最想对教师说的话:
清贫是读书人的顺境,清高乃教书人的品行。
这是吴继烈多年来在课堂教学中一直孜孜以求的。最初走上讲台时,19岁的吴继烈很苦恼:课堂没有趣。“自己讲得干巴巴、学生听得昏昏睡”,这样的场景不知多少次出现在年轻的小吴老师的课堂上。
这时,她遇到了两位好老师:她刚到北京一中教书时的师傅丁维中老师告诫她,“有能力以一当十”,鼓励她苦练基本功;当时的北京市教育学院苏立康老师对她的点拨与鼓励,“做教师要做学者型教师”。
从此,吴继烈走上了“要让学生喜欢上,有所得”的课堂教学探索之路。
2005年教师节,东城区的学生们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东城教育网上开辟了一个以“唤醒生命意识”为主题的专题网页,由人教版教材高中一年级第一册中的一组文章组成的解读生命、追溯生命、静观生命、享受生命、阅读生命、放歌生命等专栏,让东城的高中生在阅读、思考中触摸到了生命的美丽与价值。
这份礼物是吴继烈老师送给同学们的。此前,她去东城信息中心录制指导高三备考的网络教学课,与时任中心主任杨清偶然聊起应该怎样帮助高中生提高生命意识与生命质量,杨主任对吴老师在教学中组合“唤醒生命意识”相关课文进行讲解的做法大为赞赏,请吴老师将此专题推荐给全区的高中生学习。于是,那个教师节,东城的每个学生都收获了一份特别的礼物。
“每一篇课文,我都会向学生传递对生命价值的理解。”这种教育理念成为吴继烈课堂上最能吸住学生的秘笈。当“5·12”汶川地震灾难降临时,在每一篇课文中都不断感受到生命美好的吴继烈的学生们,对生命有着更深刻的反思——
陈达是吴老师现在执教的高一(8)班学生,他在作文中写到:“灾难带给中国的不仅是苦难与感动,他像一面镜子,让中国照见了自己的成长。这面镜子让中国看到了自己满是坎坷的过去,看到蓬勃的现在和光明的未来。”而他的同学郭昊丽却为地震发生时远离灾区的身边的人感动:“当我看到我家附近商场旁边的献血车,在晚上还挤满了献血的人们,车里车外排着长长的队伍,我明白了什么叫万众一心。”……
“吴老师不仅教我们知识,还教我们做人。”吴继烈教过的学生多年后还会这样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