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云从古室

云从古室乃闽南名刹,经过历代修缮,既是寺院,也是书院,是英都人文的发祥地。原为禄寿来自院,五代后唐僧人智绪创建。后废。南宋端平年间,乡人于下农此修建龙山书院。

  • 中文名称 云从古室
  • 位置 南安市英都镇良山村的龙山北麓
  • 始建于 五代
  • 重修 北宋熙宁八年(1075)

简介

  云从古室乃闽南名刹,经过历代修缮,既是寺院来自,也是书院,是英都人文的发祥地。原为禄寿院,五代后唐僧人智绪易根复创建。后废。南宋端平年间,乡人于此修建龙山书院

修缮历史

  云从古室原为禄寿院,由五代后唐僧人智绪创建。

  北宋熙宁八年(1075)重修,后废。

  南宋端平年间(1234-1236),乡人于此修建龙山书院。

  明成化间(1465-148360百科7),英都洪氏六世祖洪旸道在此设馆,首创乡学,乃并寺院、学馆,更名为"云从古室"。到清乾隆间(1736-1795),又作较大重修,此后不断有所修缮。

  1978、1990年先后重修主殿、护厝等主体建筑,并塑造佛像及殿内设施,增建山门、石阶、凉亭、水榭、眺望台、罗汉阁。山门牌坊横额"云从古室"四字系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亲笔题字。该寺现在有在云版、和尚塔墓等文物。

云从古室山门

  1978年,为保护古刹兴复佛法禅光,弘扬先贤传播文化美德,侨胞洪恭兰先生率先捐资维修。

  1990年,侨胞洪维新先生热心倡导,征得印尼、新加坡、港台宗亲及袁句怎村中热心人士踊跃捐资,遂组建筹委会,做围油死求复啊径苗战坚重修主殿及护厝主体建筑,并塑造佛像及殿内设施。殿宇雕宇雕梁画栋,石柱镂镀金字,门面青石浮雕,砌石基红砖墙,朱丹琉璃弯瓦,燕尾高翘飞脊,显得富丽堂皇。远眺显出"万绿丛中一点红"之风采,古室前侧尚保存古代名僧骨灰罐及其塔墓遗迹。增建山门、石阶、凉亭、水榭、眺望台、罗汉阁等许多风景点,亭台错落有致,林荫苍翠映衬,使古室既保存原貌,又展新什较边装多素概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卫汽学片的"云从古室"匾额,熠熠闪光,更为增辉添彩。

人文历史

  南宋端平年间(公元1234-1236年),乡中有识来自之士鉴于此地环境幽雅,便在旧址360百科修建龙山收院。相传宋理学家朱越走空族说熹曾住过该院,观赏此地山川灵秀而赞叹不已,并作出"玉兔附岭,必掌互右承面板出贵人"等诸多评断,后果有灵验。

  到了元朝时候乎先感玉书厂孙声,有个儒生屡考不第,寄寓于此,致志笃学,适院侧龙兴寺废,便迎清水祖师供奉于书院。是夜,儒生梦见祖师对他说:"宜树人育才为先。"儒生听了,便无意功名,在此设馆授徒。宁极受标汉集石美往部学子有成,尊师为"云从先生",盖针国取《易经》:"云从过经殖粮角龙,龙起而致云气"之意。古室面前有数棵古老苍翠的大榕树,盘根错节;埕下有密范船变帮一棵亘古的挂树,四季飘香;右边有一股清泉,潺流不息;寺院东厢为禅房;西厢即是当六沿全年云从先生读书和执教的书斋号级击己毫双老再几背损。古室背山面水,遥对北面巍峨英山,气势磅礴,景色万千。

  云从古室是英山人文发祥地,历代有许多子弟在此攻书。英都族人重视教育,置田兴学,培育子弟,因而人才辈出,科甲蝉联。据地方志书记载,自明永乐至清光绪年间,仅英都洪氏族人出秀才570人、贡生63人、举人65人、进士16人,授任朝廷官员有21人、省司官员14人、州府官37人、县邑官44达投注夫人,并留下了"祖孙三进士"、"父子双翰林"等传奇佳话。

  云深藏古室,胜景催人往。历代文人墨客对此颇有偏爱,曾留下诸多诗词题咏和楹联佳句。惜年久散失。近年,诗人榕光有七绝《云从室怀古》,静穿走错歌功颂德咏了云从古室千年历史及嬗变过程:

  禄寿开山说智绪,梵宫设馆数云从。

  千年嬗变知多少,惟有香灯措背九全买亮益常找万载红。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吴长庆
下一篇:五家渠一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