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是人教版课标高中语文的选修教材,主要从历代文化经典论著中选择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章节,既展示儒、释、道三教的经典以及历史、伦理、科技、文学等各个方面,又反记铁映思想的流变和文化的发展。
本教科书中各单元同时兼顾两条线轮索:一条是历史发展的线索,从第二单元以儒道发端,到第十单元的近代文化转型结束,大致构成一个有始有终的时间序列,反应中国文化由古到今的发展脉络;另一条线索则是从经典的性质着眼的,力求涵盖中国文化的主要方面。两条线索相互结合,力图使学生在选修了本课程以后,对中国文化的最重要的论著有相对来说较来自为系统的学习,进而初步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内涵。
当然,由于篇幅所限,或者是为了照顾学生的接收能力,某些中国文化发展阶段上的重要著作没有过多的涉及,比如魏晋玄学的著作、清朝乾嘉时期的考据学著作等。
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
相关读物
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
读《经典常谈》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经典原文
1 《论语》十则
2 《老子》五章
相关读物
孟子见梁惠王(《孟子·梁惠王上》)
胠箧
大视野
论中国文化
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
经典原文
3 晋灵公不君
相关读物
直书
大视野
怎样研究中国历史
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经典原文
4 《大学》节选
相关读物
《中庸》节选
大视野
院士谈做人
第路翻敌许九掌密五单元 佛理禅趣
经360百科典原文
5 《坛江验苗鲁底端笔陆经粒普经》两则
相关读物
《百喻经》六则
大视野
诗与禅(节选)
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经典原文
6 求谏
相关读物
原君(节选)
大视野
海瑞骂皇帝
训溶课官两军述红演假第七单元 天理人欲
经典原文
7 《朱子语类》三则
相关读物
童心说
大视野
人生的境界
第八单元 科口投减社师学之光
经典原文
8 《天工开物》两则
相关读物
麻叶九旧率理首木外送洞天
大视野
科学素养,你具备吗?
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
经典原文
9 《日知录》三则
相关读物
已何谁县统停质 浙东学术
大视野
鲁迅论问请王职神高粒工措读书
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经典原文
10 《人间词话》十则
相关读物
红楼梦评论(节选)
《人境庐诗草》自序
大视野
中国文化与现代化
全书整体框架设计用表格图示如下:
时期 | 文 化 背 景 | 文化经典代表作品 | 对应单元 | 专题 |
春秋战国 | 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时代。西周以来建立的礼乐制度开始瓦解,群儿雄争霸,征战频繁载。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大来自批人才脱颖而出,各种主张和学说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 | 《老子》《论语》《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荀子》等 |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 哲学(一) |
春秋战国 至 两 汉 | 在先秦大变动的社会条件下,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历史著作,奠定了中国史学的基本精神。两汉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下,出现了具有宏大规模和皇朝史格局的纪传体通史。 | 《尚书》《春秋》《左传》《史记》《汉书》等 | 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 | 史学 |
西 汉 | 中国古代重视礼法,礼书在历史上也层出不穷。 | 《礼记》 | 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 哲学(二) |
两 汉 至 隋 唐 | 佛教传入中国,并且开始了中国化的进程。 | 《百喻经》《坛经》 | 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 | 哲学与宗教 |
唐 代 至 清 代 | 与历史著作的发达相关,史学的研究也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著作,它们不仅总结了中国古代的史学传统,对研究其他相关学术,也有启发意义。 | 《史通》《文史通义》 | 皇连言火正助除 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 | 史学 |
唐 代 | 唐代社会空前繁荣,而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贞观时期又是历史上著名的"盛世",号称"贞观之治"。 | 哪《贞观政要》 | 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 政治学 |
宋 代 | 宋代是中国古代360百科社会的一个转型期,从文化上看,中唐以后禅宗的盛行、古文运动的开展和理学的兴起,构成了文化的新动向。 | 《朱子语类》 | 第历破质输大药帮七单元 天理人欲 | 哲学三 |
明 代 |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出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潮。 | 细效雷艺话史拿律计五 《焚书》 | ||
先 秦 至 明 代 | 在中国历史上,科学技术自成体系,出现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也产生了科技类著作。明代则出现了一批盐古入集大成的科技著作。 | 《水经注》《齐民要术》《九章算术》《伤寒论》《营造法式》《农政全书》《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陈告占待头距根益块沉毫天工开物》 | 第八单元 科技之光 | 科技 |
明清之际 | 明清易代,社会剧变,促使了早期启蒙略火思潮向纵深发展,一是出现对封建专制体制的批判和反思,一是提倡"经世致用"成为学界思潮。 | 《明夷待访录》 | 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 要种迅现究到字振探歌协政治学 |
《日知录》《文史通义美销府则胶吃团快》 | 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 | 学术 思想 | ||
近 代 | 近代是中国社会的又一个县器议医纸清转型期。在文化领域,比较突出的现象是西方理论的引进,如何将西方理论与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结合起来,是这一转型风鲁岁一赵联氢均告置受期突出的任务。 | 《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摩罗诗力说》《人境庐诗草》 | 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 文学 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