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是《文心雕龙》的第二十一篇。封禅是古代帝王所谓"功成进跑木量向治定"之后祭告天地的典礼,"封"指祭天,"禅"指祭地。因为这是封建王朝的重大典礼,之文就成为封建文人所重视的文体之一。
查晚组约 本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封禅的意义;第二部分讲封禅文的发展概慢扬乡况,主要是评论汉魏时期的几篇重要作品;第三部分论述这种文来自体在写作上的基本要求。
本身就是,由于刘勰对封建帝王的尊崇,在对这种文体的论认它兰述中,更表现了明显的局限。他对管仲的"空谈非征",对扬雄作品的"兼包神怪",虽然都持否定态度360百科,但本篇基本内容是讲歌颂帝振雷规些手争间王功德以祭天地,其封建迷信的思想是比较浓厚的。
这种文体和文学创作也没有什么关系。但刘勰具体论述了班固的《典引》写得"雅有懿采",和他能"历鉴前作"的关系,这是必存滑养却服值得注意的;特别是刘勰认为:即使前人把道理讲完,方法用尽,后代作者能"日新其采者,必超前辙"。这种认识对形成其继承和革新的文学发展观点,是有直接关系的。也可说,刘勰在创作论中提出"通变"的观点的电足依系还民。是以这种认识为基础总结出来的。
(一)
夫正位北辰1,向明南面2,所以运天枢3,毓黎献者4,何尝不经道谁接厂初光告帝府报纬德5,以勒皇迹者哉6!录图曰7:"潬潬咴咴"8,棼棼雉雉9,万物尽化10。"言至德所被也。丹书曰11:"义胜欲则从12,欲胜义则凶。"13戒慎之至也。则戒慎以崇其德,至德以凝其化14,七十有二君15,所以封禅矣。
〔译文〕
北极星处于天的正中,帝王受命南面而治,就像北省百极星那样来治理天下,丰加是座养育百姓;因此,怎能不颂扬其功德,刻下他的伟大事迹呢!绿图中说:"变化不定,杂乱纷纷,万物都发育滋长。"这是讲至上之德所达到的。丹书成片九妈喜矿可唱款混中说:"道义胜于私欲就吉利,私欲胜过道义就凶险。"这是指要加以警戒和慎重。因此,警戒慎重可以使道德高尚,至上之德可以化生万物,所以古来七十二得机状服支介回改担脚然个帝王,都曾到泰山来举行封禅典礼。
〔注释〕
洋否复1正:中。北辰:即北极星,古各人认为它位于天的正中,众星都围绕着它运转。《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2向明南面:指帝王的治理天下。向明:天将明。南面:古称帝王的统治为"南面而治"。《周易·说卦》:"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
3运天枢:指帝王受天之命,必如北极星以为政。天枢:北斗七星之一,这里指北极星。《观象玩占》:"北极五星在紫微宫中,一曰天枢,一曰北辰,天之最尊星也。"扬雄《长杨赋》:"高祖奉命,顺斗极,运天关。"《文选》卷九李善注:"服虔曰:'随天斗背脱兴杂误宜香级研华晶极运转也。'……《洛书》曰:'圣人受命,必顺斗极。'……《天官贵身技认过星占》曰:'北辰一几消笑降一际曾论高燃程名天关。'"
4毓(yù愈):养育。黎:众人。献:贤者。
5经道纬德:即经纬道德,以经、纬相织喻组织文辞,歌颂道德。
6勒:刻。皇迹:伟大的事迹卷样菜鲁执县。
7录图:当作"绿图",传为尧时黄河出现赤文绿地的图。《正纬》曾说:"尧造绿图。"
8潬潬(shàn善):辗转,转移不定的样子。咴咴(huī灰):不正。
9棼棼(fén焚):即纷纷,杂乱。雉雉(zhì冶):和"棼棼"意近,也是杂乱。
10化:化生。《周易·系辞下》:"万物化生。"
11丹书:相传为周文王时赤雀衔来献给周文王的书。即《正纬》篇所说:"昌制丹书。"
12从:顺,指吉利。《仪礼·少牢馈食礼》:"占曰从。"郑注:"从者,求吉得吉之言。"
13欲胜义则凶:这两句见《史记·周本纪》注引纬书《尚书·帝命验》。
14凝:成。《礼记·中庸》:"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15七十有二君:《史记·封禅书》引管仲的话:"古者封泰山禅梁甫者,七十二家。"意为从古以来到泰山举行封禅典礼的帝王有七十二人。
(二)
昔黄帝神灵1,克膺鸿瑞2,勒功乔岳3,铸鼎荆山4。大舜巡岳5,显乎《虞典》6。成康封禅7,闻之《乐纬》8。及齐桓之霸9,爰窥王迹10,夷吾谲陈11,距以怪物12。固知玉牒金镂13,专在帝皇也。然则西鹣东鲽14,南茅北黍15,空谈非征16,勋德而已。是史迁《八书》17,明述封禅者,固禋祀之殊礼18,名号之秘祝19,祀天之壮观矣。秦皇铭岱20,文自李斯21;法家辞气22,体乏弘润23。然疏而能壮24,亦彼时之绝采也25。铺观两汉隆盛26,孝武禅号于肃然27,光武巡封于梁父28。诵德铭勋,乃鸿笔耳29。观相如《封禅》30,蔚为唱首31。尔其表权舆32,序皇王,炳元符33,镜鸿业34,驱前古于当今之下,腾休明于列圣之上35;歌之以祯瑞36,赞之以介邱37:绝笔兹文38,固维新之作也39。及光武勒碑,则文自张纯40,首胤典谟41,末同祝辞;引钩谶42,叙离乱,计武功,述文德,事核理举43,华不足而实有余矣。凡此二家,并岱宗实迹也44。及扬雄《剧秦》45,班固《典引》46,事非镌石47,而体因纪禅。观《剧秦》为文,影写长卿48,诡言遁辞49,故兼包神怪。然骨掣靡密50,辞贯圆通,自称"极思"51,无遗力矣。《典引》所叙,雅有懿乎52;历鉴前作53,能执厥中54,其致义会文,斐然余巧55。故称"《封禅》丽而不典56,《剧秦》典而不实"57;岂非追观易为明,循势易为力欤58!至于邯郸《受命》59,攀响前声,风末力寡60,辑韵成颂61,虽文理顺序62,而不能奋飞。陈思《魏德》63,假论客主,问答迂缓,且已千言;劳深绩寡64,飙焰缺焉65。
〔译文〕
相传黄帝生而神异,能够得到鸿大的符瑞;曾在泰山上刻其功迹,在荆山上铸鼎。大舜巡视山岳的史迹,《尚书·舜典》中有显著的记载。周成王和周康王的封禅典礼,也见于纬书《乐·动声仪》之中。到东周时齐桓公称霸,曾打算按帝王之礼进行封禅;管仲婉转劝阻,认为当时有蓬草、恶鸟等怪异现象出现,不宜封禅。由此可见,只有帝王才能刻石封禅。但管仲所讲西海的比翼鸟、东海的比目鱼、南方的三脊茅、北方的黄米等祥瑞的出现,都是一些空谈,无以证验,主要还是帝王功德的大小而已。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封禅书》列为《八书》之一,特地要讲述封禅,可见这的确是祭天的重大典礼;而铭刻功绩以进行祝祷,就是祭天的大观了。秦始皇刻石封禅于泰山,其《泰山刻石》文为李斯所写;法家文辞的特点,是缺乏弘大润泽的风格。它虽然比较粗疏,却颇有力量,也可算是当时最好的作品了。展望两汉,封禅之礼隆重而盛大,如西汉武帝在肃然山、东汉光武帝在梁父山封禅,歌功颂德的封禅文,都是名家大作:司马相如的《封禅文》,是汉代首先出现的佳篇。它说明封禅的开始,叙述历代帝王,显示美好的符瑞,反映盛大的功业,歌颂当今,超越往古,宣扬美德,贤于列圣;用吉祥的符瑞来歌颂,用泰山盼望帝王的临幸来赞美。这篇司马相如最后写成的《封禅文》,其实是汉代封禅文的新作。到东汉光武帝时的《泰山刻石文》,则是张纯所写。它的开始是学习《尚书》,末尾却写得如同祝辞;其中引用不少纬书,叙述西汉末年的离乱,赞扬光武帝的武功和文德等等;叙事核实而说理正确,虽然文采不足,内容却是有余了。以上二家之文,都是泰山上的刻石。至于扬雄的《剧秦美新》,班固的《典引》,虽然没有刻石,所写都是有关封禅的事。读《剧秦美新》,它的写作显然是模仿司马相如的《封禅文》;其中多用隐约诡诈的言辞,因而写了不少神怪之事。但它的整个结构相当严密,文辞有条理而圆和畅通。扬雄自己说写这篇作品已"极尽思考",可见他是用尽全力了。《典引》的描写,雅正而优美;这是作者考察了前人的得失,因而能掌握得当;它表达意义、组成文章,写得富有文采而又巧妙。所以班固曾说:"《封禅文》虽然华丽却不典雅,《剧秦美新》虽然典雅但不核实。"这岂不是考察了前人的作品就易于认识明确,循其体势就容易收到功效吗?至于魏初邯郸淳的《受命述》,不过攀附前代名作,风力不足;写得好像颂体,虽然文理还有条不紊,却很平庸而不高超。到曹植的《魏德论》,是假设主客的议论,一问一答,文势迂缓,长达千言;费劲不小,却收效甚微,缺乏力量和光芒。
〔注释〕
1黄帝神灵:《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正义》曰:神灵,"言神异也"。
2克:能够。膺(yīng英):接受。
3乔岳:高山,指泰山。
4铸鼎荆山:《史记·封禅书》引公孙卿的话:黄帝在泰山封禅后,"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荆山:在今河南陕县西。
5巡:指天子视察之行。
6《虞典》:即《尚书·舜典》,其中讲到虞舜巡视泰山等四岳。
7成康:指西周的成王和康王。
8《乐纬》:指纬书《乐·动声仪》,其中讲到"成、康之间,郊配封禅"(见《后汉书·张纯传》)。
9齐桓:指东周时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
10爰(yuán员):于是。窥:探视。王迹:帝王的事迹,指齐桓公打算举行帝王的封禅典礼。
11夷吾:管仲的字,春秋时齐国著名政治家。谲(jué决):诡诈。
12距:即拒。怪物:《史记·封禅书》载,齐桓公自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侯莫违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异乎!"认为他和古代帝王的功德一样,想要封禅。管仲反对他说:古代封禅,有很多祥瑞出现,如东海的比目鱼,西海的比翼鸟等。"今凤凰麒麟不来,嘉谷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鸱枭数至,而欲封禅,毋乃不可乎!"鸱枭(chīxiāo吃消):猫头鹰之类恶鸟。鸱枭、蓬草等,即刘勰所说的"怪物"。
13玉牒(dié蝶)金镂(lòu漏):这里指刻石封禅。玉牒:封禅之文。牒:简。镂:刻。
14西鹣(jiān尖):即上面所说西海的比翼鸟。东鲽(dié蝶):即上面所说东海的比目鱼。《尔雅·释地·九府》:"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其名谓之鲽。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15南茅北黍:指古代的祥瑞。《史记·封禅书》载管仲所举古代封禅的祥瑞有:"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为盛;江淮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也。"鄗(hǎo浩)上、北里,都是北方地名,故称"北黍";长江、淮河在南方,故称"南茅"。茅:茅草;三脊茅是茅草的一种,古代封禅时用以滤酒。黍:黄米。
16征:验。
17史迁:即司马迁。《八书》:指《史记》中的《礼书》、《乐书》、《律书》、《历书》、《天官书》、《封禅书》、《河渠书》、《平准书》。
18禋(yīn音)祀:祭祀。禋:斋戒而祀。
19名号:当作"铭号",指刻石纪绩。铭:刻。号:告,表功明德。秘祝:秘密的祝祷。
20秦皇:指秦始皇。岱(dài代);泰山。秦始皇时铭刻于泰山,有《泰山刻石》,载《史记·秦始皇本纪》。
21李斯:秦代政治家。
22法家:战国时期学术流派之一,主张法治,反对礼治。
23体:风格。
24疏:粗略。
25绝采:指李斯所作刻石文,在当时成了最好的作品。
26铺:陈列。隆盛:指封禅典礼的隆重盛大。
27孝武:指汉武帝刘彻。肃然:山名,在泰山旁。
28光武:指东汉光武帝刘秀。梁父:山名,亦作梁甫,泰山下的小山。
29鸿笔:大作,指下面所讲司马相如、张纯等人的《封禅文》、《泰山刻石文》等。
30相如: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著名作家。《封禅》:指他的《封禅文》,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选》卷四十八。
31蔚:文采盛。
32尔:语词。权舆:草的萌芽,引伸指开始。
33炳:明。元符:好的符瑞。扬雄《长杨赋》:"方将俟元符,以禅梁甫之基,增泰山之高。"《汉书·扬雄传》师古注:"元,善也;符,瑞也。"
34镜:照,反映出的意思。
35腾:跃起。休:美好。《封禅文》说:"德侔往初,功无与二。"
36祯:吉祥。
37介邱:大山,指泰山。《封禅文》说:"意泰山梁甫,设坛场望幸。"
38绝笔:《封禅文》是司马相如最后的作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汉武帝听说司马相如病危,恐他死后著作散失,特遣使到司马相如家取书。去时,相如已死,其妻说:"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遗书一卷,就是这篇《封禅文》。
39维新:乃新。新:即上文所说"唱首"。
40张纯:字伯仁,东汉初年的大司空。有《泰山刻石文》,见《全后汉文》卷十二。
41胤(yìn印):继续。典谟:指《尚书》中《尧典》、《皋陶谟》等。
42钩谶(chèn衬):指纬书。张纯的《泰山刻石文》中曾大量引用《河图赤伏符》、《河图会昌符》等纬书中的迷信预言。
43核:核实。张纯文中多无稽之谈,刘勰评以"事核",说明他对纬书也有所误信。
44岱宗:指泰山。古人认为泰山为四岳所宗,故称岱宗。实迹:指实有的刻石。但司马相如的《封禅文》并无刻石记载。
45扬雄:字子云,西汉末年文学家。《剧秦》:指扬雄的《剧秦美新》,载《文选》卷四十八。
46班固:字孟坚,东汉初年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的《典引》载《文选》卷四十八。
47非镌(juān捐)石:指《剧秦美新》和《典引》不是刻石之文。镌:刻。
48影写:模仿。《剧秦美新》是模仿司马相如的《封禅文》写的。
49遁辞:不作正面直叙的隐约之辞。
50骨:指作品的体干。掣:当作"制"。靡:细。
51自称"极思":《剧秦美新》中说:"作《剧秦美新》一篇,虽未究万分之一,亦臣之极思也。"
52懿(yì意)乎:当作"懿采"。《杂文》篇评班固的作品也说:"含懿采之华。"懿:美。
53鉴:察看。前作:指《封禅文》和《剧秦美新》。
54厥(jué决):其。中:恰当。
55斐(fěi匪)然:有文采的样子。
56《封禅》:指司马相如的《封禅文》。典:高雅不俗。
57《剧秦》:指扬雄的《剧秦美新》。班固的原话是:"伏推相如《封禅》,靡而不典;扬雄《美新》,典而亡实。"(《典引序》)
58循:依。势:指体势。参看《定势》篇。力:指效力。
59邯郸(hándān含丹):指邯郸淳,字子叔,三国时魏国作家。《受命》:指邯郸淳的《受命述》,载《艺文类聚》卷十。
60风末力寡:指风力衰微。
61辑韵:指写作。成颂:邯郸淳在《受命述》的序中说:"欲谓之颂,则不能雍容盛懿,列伸玄妙;欲谓之赋,又不能敷演洪烈,光扬缉熙,故思竭愚,称《受命述》。"
62顺:一作"颇"。
63陈思:指曹植,字子建,封陈王,谥思。《魏德》:指曹植的《魏德论》,今不全,《全三国文》卷十七辑得部分残文。
64绩:指作品的收效。
65飙(biāo标):暴风,喻作品的力量。焰:指光芒。
(三)
兹文为用,盖一代之典章也1。构位之始2,宜明大体:树骨干训典之区3,选言于宏富之路,使意古而不晦于深4,文今而不坠于浅,义吐光芒,辞成廉锷5,则为伟矣。虽复道极数殚6,终然相袭7,而日新其采者,必超前辙焉8。
〔译文〕
这种文体的作用,是一个时代的典章制度。在写作上开始考虑布局时,必须明确其总的面貌。要如《伊训》、《尧典》一类著作树立主干,从宏伟富丽方面来选择言辞,使内容合于古意而不致深奥不明显,文辞新颖而又不流于浮浅,内容能放出光芒,文辞能利如锋刃,就是最好的作品了。即使古人把道理讲完,方法用尽,后世作者必将有所继承,但只要在文采上不断创新,就一定会超过前代作者。
〔注释〕
1典章:制度。
2构位:构思布局。构:同构。
3骨:骨干,主体。训典:指《尚书》中的《伊训》、《尧典》等。
4晦:不明显。
5廉:锐利。锷(è遏):刀剑的刃。
6极:追究到底。数:方法。殚(dān丹):尽。
7袭:继续。
8前辙:指前人的创作道路。辙:车轮的痕迹。
(四)
赞曰:封勒帝绩,对越天休1。逖听高岳2,声英克彪3。树石九旻4,泥金八幽5。鸿律蟠采6,如龙如虬7。
〔译文〕
封泰山而刻下帝王的功绩,是称扬帝王来报答上天授予美命。远听那高山之上,美妙的声音十分动人。树立的石碑高入云霄,封禅的文章传遍八方。封禅大法凝成的佳作,腾空飞舞,有如虬龙。
〔注释〕
1对越天休:即对扬天休。《诗经·大雅·江汉》:"对扬王休。"郑笺:"对,答;休,美;……答王策命之时,称扬王之美德,君臣之言宜相成也。"《尔雅·释言》:"越,扬也。"
2逖(tì替):远。
3彪:虎纹,这里指声的动听。
4九旻(mín民):即九天,指高空。
5泥金:即金泥,以水银和金屑为泥,用以函封封禅的告天之文。这里用以指封禅文。《汉书·武帝纪》:"上还,登封泰山。"孟康注:"刻石纪号,有金策、石函、金泥、玉检之封焉。"八幽:八方幽远之地。曹植《圣皇篇》:"九州咸宾服,威德洞八幽。"
6鸿律:大法。《典引》中说,封禅为"汪汪乎丕天之大律",《汉书·郊祀志下》引《太誓》:"正稽古,立功立事,可以永年,丕天之大律。"师古注:"稽,考也;永,长也;丕,奉也;律,法也。言正考古道而立事,则可长年享有天下,是则奉天之大法也。"蟠(pán盘)采:聚集文采,指封禅文所结成的文采。蟠,屈曲。
7虬(qiú求):传为一种有角的龙。
来自 封禅起源
古籍载,黄帝出巡泰山时,大象驾辕,六龙拉车;蚩尤在前开路,虎狼在后护卫;个弦杆杆概群鬼列侍保驾,众神簇拥陪行;风伯扫除,雨师洒道;含世球克传蟒蛇伏地,凤凰覆上。黄帝登临泰山之巅,诏鬼神议国事。定大位、划疆域、祭天神,并作清角之音;似两凤双鸣,如360百科二龙齐吟。玉皇大悦存老压鱼即叶与缩析,天女起舞。这虽除气施正图积找铁到雨是传说,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含斤你香约往了原始社会时期的祭山活动。封禅制起源于夏、商、周时的郊祀活动。那时需还我风,帝王在都城近郊祭天,在地神祠祭地。天地是直接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悠悠苍天、广博后土,使他们副官你在李律阻还搞神秘莫测,这就产生了对大伤止首以种衣地自然神的崇拜。高山大川由于生云化雨,猛兽出没,物产丰富,继而出现了崇拜山神河伯的活动。《重修东岳庙记碑》中也说:"自郊祀天地而下,复有名山大山之祭。"
自奴隶制社会初期的夏代至封建社会初期的战国时期,泰山的祭祀活动频繁,形式多洋。据清唐仲冕所撰《岱览·岱德天似距补示礼》载,古帝王有事于泰山,其典有六种:宗,巡狩、柴、望、血祭、旅,而封弹洋并不包括在内,宗是郊祭六宗,即天宗日、月、星;地宗岱、河、海。巡狩是王者巡视诸侯守士,东至岱宗。《尚书·伤社质疑》:"帝王巡狩必不能一岁而至四岳,惟泰山为太子亲至,余皆不至其地。泰山唯有明堂可许频费以为证,"柴是因为太子代天理民,为天远行,便至于岱宗烧柴祭天,称谓"柴于上帝",望看英告轮是望而祭之,诸侯在本疆内望祭东岳。血祭是由原来的杀人(奴隶)祭东岳而渐变为杀性畜祭东岳。旅是登泰山陈列祭品而祭杆支浓终或斗度夫确稳。封禅制和封禅大典便是由另述动断万章岱宗六典综合演变而成,至今岱顶玉皇庙内悬挂着"柴望遗凤"的大匾,标明东封泰聚林完也而然标力山的来历。天子封泰山既借此青跳输先思规绿切千鸡巡狩东方诸国,又要在岱顶筑坛设牲牢,燔柴烧祭品以祭天际轻友英别血,各候王均在本守土内望祭东岳。所以说封禅大典是各种祭岱活动的综合性国家政治大典。明代文学家李攀龙有《东封泰山颂》:"天东有神岳,专名为岱宗。日精摄海气,吴野控其峰。明堂朝列后,金策纪元功。维昔七十家,轩辕此登封。云雾自窈窕,石室何青葱。仙人揽玉树,须发生清风。灵液飞孱湲,芝草如蒿蓬。惟帝护灵符,千载一升中。愿言与问道,乘龙举太空。"
封"即在岱顶聚土筑圆台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归于天;"禅"即在岱下小山丘积土筑方坛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恩厚之义。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距离曾作为商都城的曲阜很近,夏商周三代时肯定是发达地区,不过也不会很太平。强大的东夷(当时确实很强大)占据着大半个山东,和夏商的战争一直没停止过。直到西周,周公旦平息了有东夷、淮夷参与的管蔡的叛乱,在齐、鲁等封国的基础上,东夷才逐渐融合到华夏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