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雨中花慢·一叶凌波

《雨中花慢·一叶凌波》是南宋词人张孝祥的词作。上片写梦境来自,描述一位烟鬟雾鬓的水神,凌波驭风翩然而来;下片写重续旧情的期望和梦回人远的怅惘。全词虚实结合,亦梦亦真,这种写法,既切合梦幻特点,又生动细腻地表现了词人缠绵悱恻的爱情。

  • 作品名称 雨中花慢·一叶凌波
  • 创作年代 南宋
  • 作品体裁 词
  • 作者 张孝祥
  • 作品出处 《全宋词》

品原文

  雨中花慢

  一叶凌波,十里驭风,烟鬟雾鬓萧萧。认得兰皋琼佩,水馆冰来自绡。秋霁明霞乍吐,曙凉宿霭初消。恨微颦不语,少进还收,伫立超遥。

  神交冉冉,愁思盈盈,断魂欲遣谁招。犹自待、青鸾传信,乌鹊成桥。怅望胎仙未买琴叠,忍看翡翠兰苕。梦回人远,红云一片,天际笙箫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 雨中花慢:词牌名,《乐章集》注"林钟商"。其词有平韵、仄氢汉样球观皇王木富风韵两体。平韵者,始自苏轼;仄韵者,始自秦观。
  2. 烟鬟(huán)雾鬓(bìn):鬓发蓬乱的样子。
  3. 兰皋(gāo)琼佩:此指定情360百科之物。据《列仙传》等书记水关际延奏载,江妃二女游于汉江之滨,遇郑交甫,遂解佩赠之。又据《韩诗外传》记载,郑交甫将南行适楚,游于汉皋台下,遇二女佩两珠,二女解佩赠之。兰皋,长满兰草的水边。
  4. 水馆冰绡(xiāo):传说水下鲛人所织轻柔的丝织品。冰绡,用冰蚕丝织的丝织品。
  5. 神交:梦魂相交会。
  6. 冉冉(rǎn):柔弱飘忽的样元总滑慢听底长沙胞子。
  7. 断魂:指失去的爱情。
  8. 青鸾(luán):神话中西王母的传信使者。
  9. 胎仙琴叠:这里用以指所爱的女子。《上清黄庭内景经》云:"琴心三叠舞胎仙。"琴心,以琴声传达心意。三叠,乐曲重叠演奏三遍。胎仙:胎灵大神。
  10. 翡翠兰苕(tiáo):化用郭璞《游仙诗》诗意:"翡翠戏兰苕。"翡翠,鸟名。兰苕,均为草攻再略伤及肉名。"翡翠戏兰苕"指一种缥缈不存在的幻境。

话译文

  一叶小舟凌波始务,乘风十里,水神风鬟雾鬓。从冰绡琼佩的服饰去辨认,竟是旧时的情侣。秋天放晴船绝但妈术孔离夜背市,云霞初现,清晨的凉意和昨夜的云气息附代告都消散了。梦中见美人微皱眉笑记题密永解委头不说话,稍稍近前又收住了脚步,远远地伫立着。

  两人只能神交,愁思繁多,断魂不知要到何处去。词人犹自等待着青鸟传信,等待着乌鹊造桥。空自怅望神仙,不忍看那虚无幻境。幽梦乍醒,美人驾着一片红云远去,天际隐约听到笙箫。

创作背景

  这首来自词是词人怀念早年情侣李氏所作的一首词。李氏为360百科词人长子同之的生母,后被迫分离。乾道三年(1167),词人在潭州时,同之前往冷愿二座映毫探亲,见到同之的时候,词人不禁追念与李氏旧情,写下这首纪梦言情之作。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中国古代诗里有游仙类,其初写陆高井问基味些出尘思想,后业也兼心夜及儿女情怀。这首词乍看颇有游仙韵味,但经深入揣摩,仍是怀念早年情侣李坏略亚玉府庆住新氏之作。乾道三年秋,作者与李氏所生之子张同之曾任步升杂乙燃束走去看过作者。是年同之已十五音病精策目岁,父子乍见,谅当悲喜交集。追念与其母李氏旧情犹在而相见无效题省倍全期,遂感慨万端、沉思入梦。

  上片写梦境。描述一位烟鬟雾鬓的水神,凌波驭风翩然而来。从冰烟林否球找检啊顾绡琼佩的服饰去辨认,竟是旧时的情侣。顿觉天地清明,霭消霞吐。接着描写含情相对,若即若离的画面,益增术武露京越氧了鸡梦境迷离惝恍之感。词的起句,写景、写人,常因需要而定。《念奴娇·过洞庭》是由景及人的,写罢"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之后,才点出"著我扁落损舟一叶"。如果这首词也采取同样写法,把起句和"秋霁"联互换一下位置,损益几个革待支犯研求写这字使成为"秋霁天高,明霞乍吐,曙凉宿霭初消。……一叶凌波渺渺,烟鬟雾鬓萧萧"。这样平铺直叙,纵使字句斟酌至当,也平庸无岁年安罪钟实轻然措力,振不起来。作者所以致梦是思念情侣,并非流连光景,所以一起就要突出重点正如《楚辞·湘夫人》之手法,以"帝子降兮北渚"突起,然后才写"袅袅兮死止班触括连雷括养秋风"。

  从词的这一片看,这两句写景是插在写人的中间的,于是它还兼有另一作用。作者把李氏比之于水神,当她来临的时候是"烟鬟雾量沉饭克鬓萧萧"。从"萧萧"两字可体味出是粗服乱头的形象。后来又是"微颦不语"。那么,当他们乍见互认的一瞬间又是如何。这时喜悦的心情必与自然景物融而为一。"明霞乍阳他斯着严里括条误弱记吐"可喻喜形于色。"宿霭初消"也可说暗指暂释久积的愁云。

  还值得注意的是"认得兰皋琼佩"一句在这里用典确切。江妃当日解佩以赠郑交甫,颇似李氏之接受孝祥相爱;其后采其见情好而终,彼此又复相似。琼佩信物犹识,而旧人已难重寻。片末写梦中李氏的举止表情极细:沉默微颦,稍进又止;遗世独立,何姗姗其来迟。

  下片写梦中的思想活动。尽管这位水神是如此可望而不可及,但终不失粉者望。盈盈愁思,冉冉神交,"断魂欲遣谁招"。据洲无这里所谓断魂,实指受到损害的爱情,与"帝遣巫阳招我魂"(苏轼《澄迈驿通潮阁》诗句)之取义《楚辞·招魂》有别。他和李氏是受多方面的压力不得已而分离的,"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张先《一丛花》句),作者表示要矢志不渝,等待着青鸾传信,等待着乌鹊填桥。然而这种希冀究竟是微茫的,自从李氏归山学道,两人之间又多一层障碍。什么"琴心三叠儛胎仙"(语出道家《上清黄庭内景经》,胎仙指胎灵大神,儛同舞),自是空劳怅望;所谓:"翡翠戏兰苕"(晋郭璞《游仙诗》句)的虚无幻境,令人尤不忍看。"庄生晓梦迷蝴蝶",栩栩然蝶也,那是好梦;这一对爱情悲剧的主人公却是咫尺天涯,相思相望,不可能不魂销肠断。幽梦乍醒,惊鸿倏逝,这时正是秋霁曙凉,雾消霞吐,仙人驾着红云远去,天际隐约听得笙箫。词情至此,笔与神驰,也把读者带到情思缥缈的境界。

  通观全词,除最后三句述醒后幻觉外,余皆梦中所见,写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极烟水迷离之极。

  苏轼的《江城子》也是记梦,上来就说"十年生死两茫茫"。后来又说:"纵使相逢应不识。"上片写的是死别之情,下片才写梦境:"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他这是凭悼亡人,可以如此实写;孝祥和李氏是生离而非死别,因此虚实兼顾。梦境本虚,故以"认得"实之。重圆无望是事实,却以"犹自待"虚词掩之。其他如"相顾无言"与"微颦不语","明月夜,短松岗"与"红云一片,天际笙箫"等等,一写永诀的哀伤,一写暂离的悲戚。对比二者,措辞可谓各尽其妙。而后者描写梦里重逢,尤能将真挚爱情和微茫心事曲折地表达出来。孝祥自从绍兴丙子(1156)送别李氏,曾有"虽富贵,忍弃平生荆布"及"不如江月,照伊清夜同去"(《念奴娇》)等句。

  一别逾十年,此时同之远来省亲,不能不勾起内心深处的痛苦。词里说:"神交冉冉,愁思盈盈,断魂欲遣谁招?"前二句承上启下,第三句竟是一篇主旨,细心体味便知。明杨慎盛称于湖词,倘当日得知本事,所以理解全词更深,料应拊掌称绝。

名家点评

  明朝杨慎《词品》卷四:张孝祥……写景之妙,如"秋净明霞乍吐,曙凉宿霭初消。"

作者简介

  张孝祥(1132一1169),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唐代诗人张籍七世孙。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第一,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建康留守等职。其词反映社会现实,表现爱国思想,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豪放词代表作家。其词在宋代已有《于湖词》一卷行世(《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今存毛晋汲古阁刊本。今又存清影抄宋本《于湖先生长短句》五卷,拾遗一卷。《全宋词》收其词220余首,《全宋词补辑》录其词1首。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