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文化蓝皮书

《文化蓝皮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经过一年时间的紧张而又高水准地合作科研,顺利完成了编写工作,并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为《文化蓝皮书》作序,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江蓝生,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国家河着厚亲视权文化产业创新草额与发展研究基地主任谢控体特绳武任主编。几乎国家相360百科关各部委的主要领导都担任了《中国文化蓝皮书--2001-2002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编委会的副主任素销措条通雨散和委员。

  • 中文名称 文化蓝皮书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特点 代表国家水准的文化蓝皮书
  • 编制 社会科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编写

三个第一

  据专家介绍,这本书有三个第一:《文化蓝皮书》是中国第一本文化蓝皮书,也是第一本代表国家水准的文化蓝皮书,更是院校首次强强合作在春看初它一几肉才额飞游文化研究领域参与并完成的国家重大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上海交通大学本着优势互补、勇于攻关的精神,从来自中国文化发展的总报告、"十五"期间和入世后的文化360百科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宏观视野、文化行业的报告、中国区域文化发展的现状报告、与国精免件外文化产业的比较、文化产业发展的个案研究、中国大城市的文化产业综合指标统计研究,以及专家论坛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和报告。《文化蓝皮书》反映了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况、展示了口英我国文化发展的前景列民接视父据。《文化蓝皮书》的适时诞生,预示着我国正以世界的眼光、时代的要求、人文关怀融入世界发展的格局之中。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在序中所言:"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以信息科技为代表的新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也将日益突显。世界上一些去打坐发达国家,一些文化出口大国,他们的文化产业,业已成为本国重要的经济支柱,特别是信息产业和文化温义血飞面进尔自美产业的联姻,正推动文化产业进入量阿落伯空星一个飞速扩张的时代。许多国外的政要、专家学者,不约而同都将其看成是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他们甚至断言伤印宜,21世纪的经济将有文化与产业两个部分构成,文化必将构成经济进步的新形象。这样的判断包含着发人深省的预见性,是不可等闲视之的"。

  文化产业的重要性或特殊性,是它提供的并不是一般的产品,而是精神产品,满足的是人民精神和文化上的需求。关注文化发展、关注文化产业对人的影响,并进行研究与开发,是高校和文化科研单六垂友乎训位的责任。对于上海交通大学而言,自2000年与国误乙家文化部共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之后,在文化研究领域两年跨出了两大步:与文化部共同主办了"2000年中国文化产业论坛首届年会",在2001年年末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完成了《中国文化蓝皮书--2001-2002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盘点得与失

  文功的活苦育化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文化消费平川销含艺保根国冲朝稳增长、新兴消费形式不断涌现、新娱乐时代来临、文化资源保职备化余化护水平提升、文化贸易逆差形势有所扭飞厚宜星十表映地了易语转……由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编撰的文化蓝皮书《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日前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书中既为害笔谓开缺情刑善剂器所我们这样描述了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也直面当前文化消费的种种难尽如人意之处,比如居民文化需求满足度不足1/4、图书出版面临严重高库存、超级大片海外市场受阻、中国动画产业受到"经济怪圈"和"文化怪圈"双重制约等。

  图书库存逾42亿册

  《文化食亮教互种规际蓝皮书》指出,高库存已经成为制错哥显且约中国图书出版业发展的重大问题,2005年中国图书出版业库存和销售之比高达98%。

  《文化蓝皮书》显示,近年来,中国图书出版业快速发展,无论是图书出版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是在稳步提高的背后,图书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隐忧。比如,图书出版业的总量增长主要靠品种扩张和价格增长带动。200主额几富移静通条垂陈5年出书种数与2004年相比,增幅达到6.8%,但销售金额仅增长1.48%,而销售册数则下降了5.52%,出现了近年来最大幅度的下降,显示出图书销售的增长主要靠增加品种、提高定价来拉动。图书总价格上涨,实物量没有相应增加。另外,图书库存呈连续增长趋势。2005年库存金额高达482.92亿元,与2004年相比增长7.52%,库存量为42.48亿册,同比增长2.02%。库存增加说明现有图书出版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从近年来库存量和金额变化的趋势来看,2005年的库存金额和库存量的增长比率都是近年来偏小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行业加强库存控制的应对策略开始发挥作用,但库存和销售之比却是近年来最大的,两者之比高达98%,接近100%,这表明出版社的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

  电影产量居世界第四

  根据《文化蓝皮书》中的数据显示,到2006年年底,电影故事片审查通过的生产总量约为300部。这是继2003年以来年度故事片生产140部、212部、260部之后的又一新高。从2001年到2006年,电影制作的增长增加了37%多,在五年的时间当中电影的生产容量增加将近四倍,五年中平均年增长率在31%,高过了广播电视和其他文化产业的任何一个行业。

  目前电影产业发达国家的年产量,印度为800多部,美国近600部,日本350部左右,法国200多部,韩国在60部左右。总体来看,电影产业发达国家的电影产量仍然居高不下,而中国电影产量排在世界第四。

  居民文化需求满足度不足1/4

  《文化蓝皮书》指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5年城乡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总量为8372亿元,2006年约为9370亿元。按照现阶段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中教育支出占50%计算,2006年中国城乡居民家庭文化消费总量为4685亿元左右。

  《文化蓝皮书》认为,一个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以上的13亿人口的大国,文化消费总量在4000至5000亿元之间,这不是一个合理的数字。如果人均GDP达到1600美元,文化消费在个人消费中应占20%,实际消费总量应为20100亿元,而2005年我国人均GDP就已超过了1700美元。因此可以说,中国居民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仅仅不到1/4,文化消费需求有待释放。

进步

  《文化蓝皮书》认为,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正在走进新一轮高增长空间。需要整体发展适应宏观经济形势的要求,发挥文化产业对于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战略枢纽作用。

  根据最新预测,能编医白争路吃艺虽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可能大大高于预期。我国人均消费到2020来自年将可能实现年均10.8%的增长,新的消费高峰就要来临,消费结构将不断升级,文化消费将真正成为拉动消费结构升级的主力军。这两年来已经出现了以住房和汽车消费为代表的消费升级,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已由投资拉动转变为消费拉动,下一轮消费升级的带动性项目将是教育、医疗、旅游、电信、信息和家庭娱乐商品等等。近年来在中国深圳、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居民消费已由实物消费为主走上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的轨道,消费升360百科级的迹象已经开始利报重罪格表电余逐歌显现。

  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动向充分说明,以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对于促进增长方式的转项岁状唱喜变因受阶变、调整经济结构、落实科学发展观、促包术变欢势静洲清斗进和谐社会发展,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枢纽性作用。

  200地料因时过响6年文化产业的结构变化将可能由技术和资本唱主角。由于技术进步,宽带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历史性结合已经实现,广电和电信统一的技术平台和商业平台正在出现,商业模式趋于成熟,资本市场再度活跃,新兴文化产业将出现爆发式增长局面,打破广电和电信分业经营的格局,推动文化产业的产业结构和非著年诗乙链条发生历史性的重组,对文化体制改革产生巨大压力。在这个意义上说,十六届五中全会胞鱼肥属就医晚须权划盐对"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值破查余网融合'"的建议具有重大意义。与此同时,需要加强令白破露总易磁记区域协调,寻求产业发展新机遇,实现区域间优势法假欢赵互补,可以为文化产业的百题胡建跳发展提供巨大的发适微展机遇,同时注重加强农村文空沿钱脱东裂玉化建设,形成构建和谐社笑错各欢失战呀章爱路酒会发展新局面。

  "十五"期间,对于文化产业发展来说,是完成了"合法化"的过程,破题的意义长讨期际大于实质性的进展;对于文化体制改革来说,试点更是历史性的开端。2006年是文化体制改革在全国推开的第一年,体制改革的效应将开始全面释放,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以及"民族执劳士板粒其沉念乡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社都你氧乡新的动力。

  经过两年试点,思想观念这个总开关已经打开。深切体会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文化产品和服务必须进入市场,只有占领市场才能占领阵地,只有进入市场才能更好地贴近群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统一的。我们也认识到,意识形态是文化产业的特殊价值属性,如果没有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机制,产业所负载的文化价值是无法抵达国民的心灵世界的。因此,必须努力革除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弊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早改早主动,晚改就被动,不改没出路"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2003年以来,试点地区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体制改革目标模式已经基本清晰;积极改进审批方式,简化审批事项和程序,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积极探索对文化领域国有资产监管的新途径、新办法,探索解决文化领域国有资产产权主体模糊、出资人不到位的问题,使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与经济体制改革并轨。上述措施将理顺产业发展的环境,极大地解放文化生产力。可以预见,存量领域国有文化资产之间兼并、重组、整合的速度将加快,迅速产生一批跨行业、跨媒体,具有品牌竞争力和战略投资力的产业集团,大大提高我国文化市场的集中度,使"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浮出水面。新型的文化产业格局将有利于政府对文化产业实施基于市场的内容监管,推动"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的形成。中国文化管理体制将融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统一框架,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全面融入国民经济的统一市场。

  中国电影总票房将超过20亿 再超进口大片

  《文化蓝皮书》认为,2005年,中国的GDP增长率预计将达到9.4%,而电影产值的增长却将大大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几年前曾因"保守"而饱受诟病的中国电影产业,近几年却成为了中国文化产业中开放最"彻底"、改革最"坚决"的领域。借助于2002年以来电影发展的惯性,加上中国电影百年华诞、抗战胜利6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这些年度契机,2005年的中国电影再次凯歌高奏。使中国电影产量再创新高,电影票房持续上升,电影投融资市场空前活跃,国产影片放映份额和市场份额继续提高,国产电影参加国际影展的数量以及获奖数双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国产影片的海外交易情况令人欣喜,,大电影产业收入继续扩大,影院数量和银幕数量高速增长,数字电影取得突破性进展,电影逐渐成为日常生活和大众文化的中心话题。

  中国电影发行在2005年仍然没有改变由中国电影集团垄断发行进口影片、民营公司担当国产电影发行主力的格局。总体上来讲,中国还没有出现像好莱坞电影公司那样的具有电影投资融资能力、市场干预能力、国际市场拓展能力的大型电影发行公司。发行公司的规模和竞争力都明显不足。发行仍然是中国电影产业的最薄弱环节,这直接导致了中国电影生产与市场仍然存在明显的脱节,也导致了电影的市场赢利空间的狭窄。

  影院虽然是电影的第一市场,但是,影院是电影市场的逻辑起点。相比制作、发行,中国的影院市场可能是目前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中更令人乐观、进展也最为迅速的环节。民营与海外资本参与影院改造、建设的热情持续升温,现代化多厅影院不断增长,数字影院及院线建设不断加快,这些都为中国电影市场容量的扩张奠定了最坚实的硬件基础。目前,院线重组进入整合阶段,影院建设全面推进,国内影院市场的如期扩大在进口片和国产片数量同时增长的情况下,2005年将是近几年来投入新节目最丰富的一年。此外,2005年中国电影总票房预计将超过20亿。说明新增的票房主要来自国产片。预计国产片票房将达到全年票房份的60%,再次超过进口片。其中,数字影院的票房收入同比已有显著增长,海外市场的继续扩展。

  尽管目前中国电影发展走势喜人,但法律法规不健全,人才短缺,发行环节薄弱等都是制约中国电影更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2006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将达80.3亿元

  蓝皮书对中国网络游戏的发展进行了分析、预测,指出:2006年全球网上游戏营业额将达到56亿美元,而中国网络游戏的市场规模也将达到80.3亿人民币。

  《文化蓝皮书》认为,未来五年,娱乐市场的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游戏将成为主流,全球游戏市场规模可成长71%,达到860亿美元,而"通过宽带网络和无线上网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视频游戏和互动娱乐"将成为这一市场的主流。据预测,2006年全球网上游戏营业额将达到56亿美元,网络游戏市场的年增长率在100%以上,增长潜力巨大。

  纵观中国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异军突起的网络游戏成为中国网络文化产业的先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16次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6月30日,我国互联网用户总人数已经突破一亿,达到10300万人,可以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旺盛的文化娱乐消费需求是中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因,科技的进步为我国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带来的全新、时尚、与世界同步的文化消费模式和习惯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增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在政府部门扶持国产原创网络游戏的政策引导下,新的国产游戏不断涌现,而且游戏品质也有大幅提高。目前在玩家心目中排名前十位的游戏中有6款是国产游戏,与此同时,欧美日等游戏强国也在瞩目并进军国内市场。

  由于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网络游戏企业运营成本不断增加。使运营商的发展能力受到了限制。目前,我国网络游戏市场处于发展的初期,还不够成熟,部分游戏产品中存在淫秽、色情、赌博、暴力、非法交易敛财以及危害国家安全等违法和不健康问题,对未成年人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诱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而且原创游戏产品在盈利水平上还未能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侵犯知识产权的非法经营行为比较突出,影响了网络游戏市场的健康发展。

  目前,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发展逐步进入自觉和整合时期,原创内容将成为业内企业发展重点,技术驱动应用,终端决定消费,手机和电视将成为网络娱乐主要载体,就产业政策而言,鼓励发展与加强监管将长期并存,监管将趋于严格。

  2006年中国出版单位改制将取得实质性进展

  经过两年的试点,2006年文化体制改革将在全国全面推开,体制改革的效应将全面释放,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将成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1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文化蓝皮书《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2005年,中国出版集团改制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等也先后完成出版社的企业化改制工作。文化蓝皮书指出,2006年出版单位改制将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在全行业内推广。

  蓝皮书认为,在2004~2005年,中国出版业整体形势发展比较良好。在经济发展势头出现较热状态下,出版业的发展也呈现出活跃增长的势头。年初的首都图书订货会、年中举行的全国书市和秋季举行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均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此外,企业化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推进并取得实质性进展,民营书业企业获得较快发展。文化改革成为国家新一轮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政企分开全面推进,出版单位企业化改制获得实质性进展,发行集团股份制改造全面推进,教材出版发行招投标试点工作将全面推开。

  《文化蓝皮书》还认为,2004~2005年民营书业进入出版物总发行和二级批发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到2004年底,我国已有14家民营书业跻身总发企业之列。一批民营企业经过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资金,具有了一定规模。

  同时,文化蓝皮书还对数字出版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指出数字出版业的发展喜人,2004年底数字出版的销售收入达35亿,年均增幅达50%,带动相关产业增加产值约250亿。截至2005年4月,中国电子书销售总册数达到805万册,出版总量达到14.8万种,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冰糖雪蛤
下一篇:亏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