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华为中兴专利战

华为中兴专利战发起于2011来自年4月28日,华为起诉中兴侵犯了华为的数据卡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LTE)专利,此外,中兴还涉嫌未经授权在产品上使用360百科华为注册商标。4月29日,中兴在国内对华为提起反诉,指华为侵犯其LTE若干重要专利。

  • 中文名称 华为中兴专利战
  • 发起 2011年4月28日
  • 原因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LTE)专利
  • IPR总监 王海波

事件详述

  2011年4月28日来自晚间,大多数中国企业开始沉浸在"五一"假期即将到来的节前气氛中,中兴通讯却不期然收到一份特殊节日"大礼"--中兴的中国同行华为在德国、法国和匈牙利针对中兴发起诉讼优块具青息头庆容。华为在起诉中称,中兴侵犯了华为的仍真百普某沿继资紧月上数据卡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LTE)专利,此外,中兴还涉嫌未经授权在产品上使用华为注册商标。

  忽然被华为起诉,中兴通讯知识产权(IPR)总监王海波颇为惊讶,但很快,20个小时后,中兴迅速作出反应。4月29殖固快坐日,中兴在国内对华为提起反诉,指华为侵犯其LTE若干重要专利。"中华之战"一夕爆发。

  "你告我,我告你",一个月内,中兴两次面临类似状况。4月1日,中兴就曾受到全球排名第一的电信巨头爱立信的突然一击。3月28日还坐在中兴谈判桌对面的爱立信一转眼就以原告身份站上了英国、意大利和德国的法庭,对中兴发起专利侵权诉讼。随后,中兴也在中国国内对爱立信提起反诉。

  身背两360百科起诉讼,有人恐怕要为中兴捏把汗了,实际上,几乎所有人们熟知的IT领域的知名企业都曾校片及种看雨海笑诉讼缠身。

  在王海波看来,对通信企业而言,"诉讼与反诉讼其实很正常,一般不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然而,类似中兴这样的中国企业能够如此淡定应对诉讼,也经历过交付昂贵学费的过程。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件发生在2003线它毫企思试甚术氢按年,而当年缴纳了"学费"的被动一方华为则成为今天主动出击的一方。

  2003年1月24台理散逐首保日,当时的网络和电信设备并烟观西裂制造业老大思科系统有限公司向美国德克萨斯东区联邦法院起诉,指控华为公司在4个方面侵犯其知识产权。此次诉讼,同苏斗思科在时机选择和起诉地选择上都花了功夫。时间刚好选在中国春节假期前最后一个工作日,而地点则选在相对保守的德克萨斯东区。

  在这观供财急左黄音盟里刑场长达1年半的诉讼中,华款川形客劳步神为最初由于缺乏"斗争经验",一度在政府、媒体等多个方面处于缺少支持的劣势地位。后虽通过与3com合作销售产品;在美国主流媒体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参与技术展会,增加曝光率树翻甚等方式逐渐扭转了企业形象和诉讼局势,但用新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时机一度被耽误了。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华为也到了"收学费"的阶段了--先是通过诉讼从诺基亚收购摩托罗拉通信部门过程中获得应得利益,又率先发起"中华之战"。

背后

  中兴和华为两家国内电信设备巨头在2候复因低编医扬011年4月底开打专利战后,一如既往地低调。《经济参考报》记者2011年些愿船输留单击整封革某5月3日致电双方相参都丰求政三工断关人士,试图对事件做进一天滑卷脚责步了解,但截至发稿时止,华为法务部人士电话始终无法接通;而中兴相关人士则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事件若有进一步进展,将在第一时间通过公告形式向外披露。

  尽管双方对围绕L T E技术专利的诉讼不做进一步说明,但外界却对此事热议不断。多位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表示,华为和中兴此次纠纷表面上是一场维护自身利益的专利诉讼,但背后争夺的却是未来全球4G市场。

  伦敦花旗银行分析师梁嘉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此次华为与中兴之间的专利纠纷,实际上反映出两家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已日趋激烈。由于这次专利纠纷的核心围绕4G关键的L T E技术,从一个侧面说明华为和中兴正在为未来的全球4G市场展开争夺。

  IT业资深分析师王一江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中兴和华为的销售数据显示出两家公司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一直在采取积极的态度。而此次双方纠纷涉及的德国、法国和匈牙利,是欧洲较为核心的电信市场,相关的运营商都已宣布了建设LTE商用网络的计划。据此推断,双方的此次争端可能与未来4G市场布局有紧密关系。

  目前,被广泛接受的4G商用标准仍未出炉,不过作为标准候选之一的T D -L T E技术,已被众多业内企业看好,包括英国沃达丰、日本D oCoM o在内的多家国际运营商,已选择T D -L T E搭建测试网络为商业运营进行系统测试。中兴和华为被认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并有可能在未来国际4G市场占得先机。

  据了解,在电信行业,专利诉讼经常被当做争夺市场时打压对手的手段来使用。专利诉讼成为各方争夺市场,至少是达成和对手合作的一种有效手段。而随着未来4G商用进程地不断推进,厂商间围绕4G技术的专利纠纷也会日益增多。

主要评价

  对于专利权的问题,王海波直言,通信产业发展到目前,参与到产业中的厂商几乎都有相关专利,这来自样就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就你",而通信厂商们或以明示的方式签署一份IPR的交叉许可协议,或默认"你不找我麻烦,我不找你",从而达成专利默契。

  显然360百科,华为与中兴的默契没有得到华为方面的认可。华为方面减妒专的呀少装尽阻绝钱数据显示,2010年,华为为获得专利许可花费了2.2亿美元。显然,如此庞大的一笔成本支出绝不能轻易被别人"白用",这或许是华为发起侵权诉讼的直接原江知州精娘皮矛染因。

  市场当然是鲁尔余重委广右绝圆每或电信设备厂商争斗的根本。目前,爱立信、华为、阿尔卡特朗讯、诺基亚西门子和误费基茶如话啊析中兴分别占据了电信设备厂商全球前五名。

  面对咄咄逼人的华为,中兴显然不愿当"软柿效严子"。经过了近十年在通信国际市场的同击练模摸爬滚打,中兴也看到了专利的价值。去年,中兴PCT专利申请量官以担直贵害顶全球排名第二,华为茶针工来帮这系排名第四,2011年第一季度,中兴攀升至全球第一。

  实际上,所谓的平衡和安全就是指"你告我的时候,我也有证据告你"。这种企业间依靠专利发展出的相互制约从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企业开发新专利的动力,提高了行业技术水准。

  "频繁的专利诉讼表明企业已经逐渐开始重视知识产权,并已经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中国知识产权律师网首席律师徐新明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时表示,一方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如果在他看来,另一方有涉嫌侵犯其专利的行为,那么盾误专利拥有方有权利对另一方提起诉讼。对于此次诉讼,主要还是笑总儿土判看华为在起诉地的国家是否已经申请了专利和商标注册,并且已经取得了专利权和商标权。如果确实如此,那么中兴可能构成侵权。

索赔

  华为或索赔数百万美元

  华为一共在德国、法国和匈牙利对中兴许够放材提起了四起专利诉讼,指责中兴苏语侵犯其一系列专利技术,涉及数据卡和高速4G LTE网络技术。

  华为出具多张图片称,中兴数据卡损静吗日列批现油油抄袭使用了华为的商标,并印上华为的标识,而没有向华为支付相应的授权费用;此外,华为一项数据卡旋转头设计已申请专利,而中兴生产的数据卡模仿了华为旋转头故离金候坚议钱专利设计。

  "为了保王代手红护我们的创新成果以序零约求展支意免系权及在欧洲合法注册的知识产权,华为不得不采取此次法律行动。我们的目标是终止中兴通讯对华为知识产权的非法使用,并通过协商解决纠纷。"华为首席法务官宋柳平表示。

  华为仍在计算当多数部中兴侵权应当支付的赔偿金额,宋柳平指,这笔赔偿金有可能达到数百万美元。

  "你专利很少的时候,肯定要向其他企业支付专利许可费。所谓互换专利,也要看你的专利有没有那么多价值。比如我有个房子,你拿价值相近的房子来换才行,彼此差距不能太悬殊。"有设备商人士向本报指出,2010年,华为支付了2.21亿美元的专利许可费,而中兴一直拒绝给爱立信、华为等厂商支付专利费用。

  2011年4月1日,爱立信刚刚在英国、意大利和德国对中兴通讯提起诉讼。除专利索赔外,爱立信还请求这三个国家禁止出售中兴通讯手机以及在德国禁售部分网络设备。

  核心业务肉搏战

  专利壁垒已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武器。即便是同城兄弟,在刺刀见红的肉搏战中,亦是无法回避。

  华为是仅次于爱立信的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生产商,而数据卡和LTE,既是华为中兴两家重要的增长驱动力,也是争夺焦点所在。

  目前,华为、中兴占据全球数据上网卡制造商的前两位,销量占据全球80%以上的市场:中兴2010年销售了3000万支数据卡,而华为在2009年时,数据卡销量已经突破3500万支。

  华为此前拿下了包括荷兰运营商KPNNV、西班牙电信和德国电信在内的LTE订单;中兴通讯则在瑞典、丹麦独建全球第一个LTEFDD/TDD双模商用网。

  华为之所以在欧洲的这三个国家提出起诉,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是诉讼相关产品进行销售的主要市场。

  "你做什么业务我做什么业务,你进军哪个国家我进军哪个国家",FrostSullivan首席顾问王煜全指出,华为中兴两家是通信设备商中最为相似的,因此当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必然会"打起来"。

  业内人士认为,华为起诉中兴的另一目的,在于确立自己跨国公司的形象。咨询公司BDA中国公司总裁邓肯·克拉克表示,在中国以外的地区起诉另外一家中国公司,这有利于华为的形象,因为这可以消除华为与中国政府或其它中国公司有联系的一贯印象。

  而在华为起诉中兴短短一天后,中兴也起诉华为侵犯其LTE若干重要专利。

  "我们深知,市场上充满了各种挤压式竞争,我们尊重同行和任何对手,但是不会畏惧任何来自背面的寻衅,惟有反击迎战。"中兴称,公司已经申请法院判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停止侵犯、赔偿损失以及承担因侵权而带来的其他法律责任。

  但这场官司能坚持多久仍不可知。本报获悉,华为有起诉倾向时,工信部曾约见华为董事陈黎芳;在华为正式起诉中兴后,工信部又约见华为,希望协调解决此事。

  欧盟"三反"调查是导火索

  一同从深圳起家,一同进军海外市场,又一同闯进世界通信市场前五强。作为中国通讯设备业两大巨头,华为和中兴这一次将矛头对准了对方。

  事件的导火索其实是去年欧盟发起的"三反"调查,华为和中兴作为跨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竞争日益重合之时,对簿公堂似乎不可避免。

  华为一直认为,是它推动欧洲数据卡市场的繁荣。在2005年之前,包括欧洲在内的全球市场上,基于PCMCIA接口的老式上网卡年销量不到150万只;2006年,华为推出全球第一款USB数据卡,根据ABIResearch报告,2007年欧洲移动宽带市场发货量增长率约406%,华为当年发货480万片。此后,伴随华为旋转头USB数据卡、移动WIFI数据卡等明星产品的推出,欧洲数据卡市场更是大幅增长。

  但从2007年开始,中兴的"低价策略"搅乱了这一市场,到2010年第二季度,中兴的上网卡最低报价只有17欧元,已经低于成本。而在2007年,这一产品价格还在150欧元左右。

  中兴的低价不仅让华为头疼,也让市场上的一些其他生产商受到影响。去年第三季度,在欧洲Option公司发起申诉后,欧盟提出针对中国无线上网卡厂商的"三反"调查(反倾销、反保障措施和反补贴调查)。

  欧洲lte数据卡 (下一代无线通信)市场启动在即,如果两家不能顺利实现交叉许可协议,中兴仍然会继续在欧洲市场进行低价竞争,而这行为极有可能再次引起新的 "三反"调查,并再次"殃及池鱼",因此华为提起诉讼,也希望中兴能够支付交叉的专利费用。

  但业内人士指出,华为一直在专利上支出较大,此次提起诉讼更在于寻求"成本的公平"。

  "2010年,我们对于研发的投入为165.56亿元人民币(25亿美元)。华为重视自己的知识产权,也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我们与电信领域主要厂商和知识产权持有人签署了一系列交叉许可协议。2010年,我们支付了2.22亿美元的专利许可费,以取得合法使用业内其他领先公司的专利和技术的权利",华为在媒体声明中强调。

  专利之争暗含商业纠纷

  据证券日报报道,华为此举与此前爱立信诉中兴隐喻相同:中兴已与其在欧洲运营商市场展开正面竞争。

  在上世纪,"巨大中华"四个字掷地有声。以巨龙、大唐、中兴、华为为首的通信业成了整个行业崛起的代称,彼时四家企业实力不相上下,但2002年前后,四家企业的业绩呈天壤之别。巨龙没落、大唐势微,而同处深圳的中兴和华为却异军突起,先后走上了海外扩张的道路。

  在将同行远远甩在身后的同时,中兴与华为的目标对手只剩下彼此。而市场中越来越多的共同契合点也一而再地将它们摆在了竞争对手的层面。

  "国际市场方面,移动宽带的发展将拉动相关设备及终端的投资,而LTE网络的全球布局也将带来新的机遇。"中兴在2010年报中这样描述。

  英雄所见略同。华为在2010年报中也称:历经30年移动通信发展,LTE终于有望在未来成为移动宽带的统一技术,并将以比以往任何移动技术都更快的速度发展。预计未来5年,全球LTE用户数将以400%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增长,2015年将达到6亿,由此实现从泛在语音向泛在宽带的飞跃。

  "华为选择起诉的两项产品中,数据卡侵权项目并不是核心技术,而中兴选择在中国针对华为侵犯LTE项目提起诉讼,也正好证明了双方真正争夺的焦点所在。"一位观察人士表示。

  "LTE技术尚处于实验阶段,但双方在不同国家分别针对LTE提起诉讼,也可以看出双方对LTE市场所寄予的厚望。"资深通信观察人士毛启盈分析,双方会以专利为诉讼利器阻击对方,是期望"通过不断的诉讼给对方施加压力,以阻击对方的进攻脚步。"毛启盈说,"如果一旦法庭认定某种商品因侵权而限制销售,对方则可趁机占领因此空缺的市场份额。"

事件结果

  2011年5月11日,华为公司赢得了针对中兴通讯德国公司商标侵权的初始禁令。根据法院判决书副本,该禁令于5月2日由德国汉堡法院颁布,内容是禁止中兴在其USB数据卡上使用华为的一项注册商标,并禁止销售印有该受特定法律保护商标的USB数据卡。该判决在没有听取中兴辩护的情况下,通过快速法律程序颁布。中兴如有异议,可提起上诉。

  首次用知识产权武器"维权"

  2011年4月28日,华为透露,在德国、法国和匈牙利对中兴通讯提起法律诉讼,指控其侵犯了华为的专利权和商标权。这是华为首次用知识产权武器"维权",起诉内容包括中兴侵犯了华为有关数据卡和LTE技术的一系列专利,并且未经华为许可,中兴在数据卡产品上非法使用了华为的注册商标。当时,华为表示,曾多次积极邀请中兴进行专利交叉许可谈判,但没有获得成功;另外,华为在发现中兴数据卡产品非法使用华为注册商标后已发送了停止侵权承诺函,但中兴并未终止侵权行为。

  华为的相关诉讼

  今年以来,电信设备领域的专利纠纷一起接一起。1月,华为向美国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阻止诺西对摩托罗拉的收购。由于华为与摩托罗拉有长期合作,华为认为此项收购将侵犯并损害华为的知识产权。4月13日双方和解,摩托罗拉向华为支付技术转让费。华为方面表示,不论侵权行为发生在全球哪个地区或哪种法律体系之下,华为都将会竭尽全力地保护这些资产。

  相关专家媒体意见

  国外媒体对该案评论称,德国法院在如此之短时间内作出裁决,说明中兴侵权事实非常清楚。从报道的禁令颁发时间看,华为应该在数日之前就已经获知此事,但并没有主动公示。华为4月28日在德国、法国和匈牙利对中兴公司提起法律诉讼,指控其侵犯了华为一系列有关数据卡和LTE技术的专利权和商标权。

  有专家表示,中华互诉有助于在中国企业界普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让企业彼此尊重知识产权和创新成果,有利于扭转目前企业界存在较为普遍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事件分析

  这是华为与中兴首度公开交恶。

  2011年4月28日,华为以"侵犯公司数据卡、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LTE)专利和商标权"为由,在德国、法国和匈牙利对中兴通讯提起法律诉讼,率先拉开战幕。中兴迅速做出回应,在国内以"华为侵犯中兴LTE的若干重要专利"为由发表了反诉声明。

  兄弟反目,廿载恩怨

  "如果没有华为,中兴不可能始终保持着活力,而如果没有中兴,华为也不会有如此快的发展速度。"一位先后在中兴和华为工作过的企业人士这样评论这两家公司。同道竞逐的华为和中兴,最终难免擦枪走火。

  这次,作为大哥的华为毅然将兄弟中兴告上法庭,公然与国外的竞争对手爱立信站在了一起。这种"大义灭亲"又带有"落井下石"嫌疑的举动,也许正是华为老大任正非一直秉承的"狼性"的企业文化的体现。尽管两家公司的高层在公开场合对两家竞争这件事避而不谈,但事实上,关于华为和中兴交恶的消息在业内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中兴董事长侯为贵曾对媒体坦言,两家的竞争从开始到现在已经持续了20多年,两家企业能够有今天在世界上举世瞩目的成就,竞争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诉讼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也表明两家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电信专家、Frost Sullivan首席顾问王煜全指出,两家企业实在是太像了,想要在一个领域里并行不悖地发展是不可能的,"打架"是迟早的事情。

  明争暗斗,意在市场

  日前,华为在媒体面前指责中兴在欧洲市场使用低价策略恶性竞争。业界有关人士认为,中兴的低价策略严重影响到了欧洲数据卡市场一些生产商的利益。对此,欧洲option公司于2010年提出了针对中国的无线上网卡的"三反"调查(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和反补贴调查)。

  "如果调查结果属实,包括华为在内的一系列中国通讯设备商将面临退出欧洲市场的威胁。华为这次把矛头指向中兴的深层原因大概就是为了防止被三反调查殃及,华为的意思和欧洲市场的其他同行一样,我也是受害者。"

  中兴一位不愿意具名的管理层人士向记者表示:"价格是一种策略,不能被算作恶性竞争。而设备商的利润来源不仅仅来自于销售设备,还来源于设备的售后服务以及增值业务等很多方面。而使用低价策略并非中兴一家,各家企业都使用过,大家都是有头有脸的企业,没有必要为了竞争做赔本赚吆喝的买卖。"

  据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华为当年正是用低价策略打开了欧洲数据卡市场的大门。在海外市场,华为比中兴发展得要早一些,而中兴采取的多是跟随战略。Gartner电信运营商首席分析师田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一些国外市场,华为打开局面后,中兴通常就会亦步亦趋地凭借相似的竞争优势杀入。所以相对海外市场,中兴和华为相比,起步较晚,实力也相对较弱。"

  中兴在欧洲市场的突围,使其迅速成为了华为的"眼中钉"。为了阻止中兴在欧洲市场的突围,华为制定了一系列策略阻止中兴的发展。另一位曾先后供职于中兴华为的业界人士向记者透露,为了和中兴竞争,华为曾经在内部推行过一种类似象棋里面的"对子"策略,凡是中兴做得好的产品,华为一律通过价格竞争来打压,削除中兴的利润,来达到竞争的目的。

  这次诉讼显然是把两家长达20余年的暗斗搬到了明面上。两家此次将战场选定在欧洲,显然是为了争夺欧洲市场。除了价格战之外,两家在欧洲市场跑马圈地的时候也出现了不少"撞车"现象:2006年,华为成为荷兰皇家电信(KPN)核心网的设备供应商;2007年华为承建沃达丰数据网络,闯入欧洲主流市场,成为欧洲的主流通讯设备商。3年后,中兴和挪威的Telenor公司在匈牙利签署了HSPA+/LTE数千个基站合同,又和KPN签署了在德国的数个WCDMA合同。至此,中兴同样敲开了欧洲市场的大门。而匈牙利和德国被华为选作此次诉讼的战场,也说明了此次起诉和这些撞车事件不无瓜葛。

  2010年,中兴的营业利润仅为25.89亿元,远远低于华为的292.71亿元。据一份数据显示,在2010年全球LTE布局中,华为占全部市场份额的23%,中兴占21%,爱立信和诺西则都为18%紧随其后。在全球五大通讯设备商积极抢占LTE市场的今天,这组数据似乎从一个侧面解释了这次诉讼和之前华为和诺西、中兴和爱立信之间的专利之战,无非是为了抢占全球的LTE市场。

  沙场夺旗,专利为名

  在这次诉讼之前,无论是中兴还是华为都曾经和国外的通讯巨头由于专利问题对簿公堂。在专利上做文章,似乎成为了国际通讯商竞争的首选手段。

  华为刚刚结束的和摩托罗拉的诺西收购案诉讼就是为了保护华为的知识产权的。华为的CMO余承东曾经向媒体表示:"华为目前是唯一一家与国外竞争对手签订专利交叉许可协议的公司,每年华为付出的专利许可成本都在2.2亿美元,为专利买单,我们已经买了十年了。"

  中兴品牌部副总经理张锦章表示:"由于通讯设备企业之间互相使用竞争对手的专利是不可避免的情况。而在最开始的时候,使用其他企业的专利,也是被行业内默许的。但是后来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那些企业又开始对自己的专利收费,这个费用很高,所以坐下来谈判价格以及其他细节问题也是必须的过程。这是行业内的惯例。"

  易观国际的一位通讯分析师分析道:"通讯行业发展到如今,厂商之间在专利上有交叉使用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理清专利归属,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也是走出国门走向国际的一个必经之路。而国际上关于专利的法规各国都不一样,这也使专利诉讼成了国际通讯巨头用来达到在市场上排挤对手,恶性竞争的一种惯用伎俩。"

  据易观国际的一组数据显示,2010年仅仅发生在通信行业内部的专利诉讼就有数百起,其中苹果公司46起,摩托罗拉公司44起,三星公司32起,诺基亚公司27起。由此可以看出通过专利诉讼来达到竞争目的已经成为了通讯领域竞争的一种常规武器。

  该分析师还认为,之所以设备商们喜欢在专利上做文章,原因有两个:首先不同国家之间对于专利权的相关法律规定不同,且较为混乱,这给各大设备商在法律上钻空子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其次,许多设备商要发展必须使用竞争对手的专利,通常在这个时候的解决办法是企业之间就有交叉的专利签订相关的专利交叉许可合同,然后向对方缴纳专利使用费,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许多设备商为了达到竞争的目的,一旦价格或者条件谈不拢就会引起官司。

再起波澜

  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国内通信设备两强华为与中兴通讯之间的专利之争再起新波澜。2011年6月6日,记者从接近中兴通讯的人士处获悉,中兴通讯已在深圳中院起诉华为侵犯其三项LTE专利 。

  中兴起诉

  在一个月前,中兴通讯就向深圳中院提出了针对华为LTE侵权的诉讼申请,但深圳中院并未在第一时间决定受理,而据记者了解,上个月底,中兴通讯的诉状已经送到了华为公司,这一起诉也进入到了司法流程之中。据接近中兴通讯人士透露,中兴在诉状中的要求包括:判定华为立即停止制造和使用TD-LTE系统设备,并且禁止华为开展TD-LTE规模技术试验。

  原因分析

  此次中兴通讯针对华为的诉讼,其实是对于之前华为在欧洲起诉中兴的一种反击。今年4月28日,华为在德国、法国和匈牙利起诉中兴通信侵犯其数据卡、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LTE)专利和商标权,而德国法院也批准了华为的请求,向中兴发布了临时禁令。作为回应,中兴通讯也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在欧洲申请华为的商标和专利无效,以及此次在国内发起的侵权诉讼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华为交换机
下一篇:乐天木糖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