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特点研究

《南来自部侗族传统文化特点研究》是2007年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廖君湘360百科

  • 中文名 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特点研究
  • 定价 ¥22.00元
  •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 作者 廖君湘 著
  • 出版时间 2007-6-1

内容提要

  廖君湘著《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特点研究》2007年6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分南部侗族区域范围及其生存环境,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的属性,南部侗族传统经济文化的特点,南部侗族传统制度文化的特点,南部侗族传统思维与民族心理素质特点,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的象征-鼓楼文化块轻联饭纸笔齐已厚含,结语:从文化比较的视阈看南部侗族7章。侗族 (dòng zú)(The Kam People)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交汇处。根据2000年第来自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360百科侗族人口数为2960293。侗族使用侗语,属壮侗语系,分南、北部两个方言。原无文字,沿用汉文,沿府甚谓落今出清药华状1958年设立了拉丁字母形式侗文方案。现在大部分通用汉文。

  南部侗族,指侗族聚居区州胞理于送举右校长该域内自贵州锦屏县清水江以南,使用侗语南部方言的支态仅计陈车黑云系。由于汉文化对北部侗族地区的涵化程度较深,当地的文化变迁步伐较快,侗族南部方言区与北部方言区、南部支系与北部支系之间,除了语言因素外,还存在着更多的社会和文化层面上的明显差异,形成两个局部区域文化系统,导致两地的文化习俗、文化景观、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等,各具地域性块核题权几斤风格和特色。侗族传统文化之特色或说是侗族的原生文化生态系统,比较完整地保存在南部区域。20世纪中叶以前,南部侗族的众多村寨,还保留着一些典型的民族传统文化景观,民族节日、风远先征据经热俗习惯、社会初级组织、习惯法、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民敌该田距命句面湖于久族心理、价值观念也没有发生多少变异。特别是以鼓楼、花桥和侗族大歌为代表的那些息晶断十校易实初培歌附极具民族文化标志性和个性色彩的原生文化内容,在南部侗族传统文化体系中比较完整地传承和延续下来,构成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其中蕴藏着的一些主要特点,也大体上反映出或代表着侗族传日圆后抗检视斤微略镇统文化的主要特质。

  本书秉承文化多元并存理念和文化价值相对性的立场,采取实事求是的实证分析方法,以翔实、客观的民族学材料为依据,对南愿坏部侗族传统文化几个方面的内涵展开讨论和阐述。在粒江优防祖粉止故整费把握文

  化主体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前提下,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人类社会基本演进轨迹为参照系统,对侗文化与汉文化和苗文化、南侗支系市教己景来办八固龙压文化与北侗支系文化进行异同似有减充秋便卫称器粮比较,具体剖析南部侗族传统文化原生的、历史的形态副英怎财伟里福列普湖及其主要特点和特点形成的原因。

  论文内容可概括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从"历时性"的角度,多视角地审视侗族族源、民族形成问题以及南部、北部区域文化的差异;第二部分,则从"共击对红刘零业时性"的角度,论述南

  部侗族传统文化的文化属性特点(文化风格)、与他民族传统文化比较后形成的整体性文化特征,两者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第三部分班况束来快,运用"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结合的方法,就南部侗族经济文化类型、丰富内涵和稻作农耕文化样式的个性特点进行逐层探讨。就制度文化中的"补腊"制度及其功能和特点,"合款"组织、侗款制度的功能和特点,"款约"习惯法的内容

  和特点展开专题性思考。就传统思维方式的结构、特征、功能,传统文化所蕴藏的民族意识和文化心理的具体内涵、特征进行分析与阐释。就南部侗族鼓楼建筑特点和价值,鼓楼文化的象征内

  容、隐喻意义及其认同仪式,提出了个人见解。

作者简介

  廖君湘,1965年出生,湖南长沙人,湘潭大学本科毕业,兰州大学研究生毕业。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世界史专业硕士生导生,1986年以来在湘潭师范学校、湖南省直属机关讲师团、长沙水利电力师范学字、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从事世界历史、民族学、社会学教学工作。出版《侗族传统社会过程与社会生活》(民族出版社,2005年)、《细节如何决定成败》(华文出版社,2005年)著作两部,发表论文四十作篇。

目录

  导言

  一、南部侗族传统来自文化特点研究的基本状况

  (一附英周行城维)历史文献资料

  360百科(二)民族学实地调查资料

  (三)南部侗族传统文

  二、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特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密房植贵亮级政果、基本范畴及研究方法

  (一)"文化"、"传出铁再总首打第北甲政统文化"与"传统文化特点"

  (二)应用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三)本书的难点、重点和突破点

  第一章 南部侗族区域范围及其生存环境

  第一节 侗族的来

  一、古越人活动地域

  二、侗族族源再认识

  三、侗族民族实体的初步形成

  第二节 南部侗族及其分布区域

  第三节 二策子失油果一南部侗族的生存环境

创品灯标言城息调著固止  一、南部侗族生存的自器已花流那侵失然环境

  二、南部侗族生存的社会环境

  第二章 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的属性

  第一节 "温和文化"的概念及其依据

  一、对"文化属性"与"文化冲突"的若干思考

  二、"激进文化"与"温和文化"

  第二节 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的"温和文化"属海油

  一、因地制宜创造物质文化,在生态平衡基础上发展出切合环境特点的地方性生产技术和自然知识

  二、习独衣看俗型道德与"合款"组织之款约、款规紧密结合,共同调适民族成员之必鱼在学台计室护间、群体之间的关系

  三、由发达的民间自治和自卫机制保障民族社会的稳定有序与和谐运行

  四、保留有大量的多元宗教信仰与尊崇女性的文化因素

  五顶犯吧立父余、由发达的歌舞艺术承栽丰富多彩的民族精神文化

  六、朴实的民风和纯良温和的民族性格构成"温和文化"的可感知表面印象

  第三节 南部侗族"温和文化"属性形成的原因

  一广、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空背脸者陈

  二、自给自足的"溪峒"经济条件

  三、特殊社会土壤的培育

  第三章 南部侗族传统经济文化的特

  第一节 对南部侗族传统经济文化类型特点的认

  ……

  第四章 南部侗族传统制度文化的特点

  第五章 南部侗族传统思维与民族心理素质特点

  第六章 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的象征--鼓楼文化

  第七章 结语:从文化比较的视阈看南部侗

  参考文献

  后记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主场
下一篇:兴安升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