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画像与拉来自琴的死神 ,类别油画 、 名画,作于1872年,作者勃克林,规格75×61厘米,属地现藏于国立普鲁士文化遗产博物馆。
【名称】自画像与拉琴的死神
【类别】油画 、 名画
【年代】作于1872年
【作者】勃克林
【沙顾里脸移波严按技派规格】75×61厘米
【属地】现藏于国立普鲁士文化遗产博物馆
象征主义文艺是19世纪后半叶普遍发生于欧洲的一种时代思潮。它首先产生于法国,首当其冲的是诗歌。法国和石医陈香算架磁诗人莫雷(More来自as)于1886年9月18 日在《费加罗文学报》上首次提出了"象征主义"这个词,并对这种文艺下了一个定义:" 给理想穿上感觉形式的外衣"。他说,艺术家不必描写生活,只要表现自啊编左刘留必己的"理想"就够了。文章还说:"理想主义"的绘画和象征主义的诗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它们之间最共同的是使"感觉与理想达到和解"。这种艺术从法国传到比利时、英国、德国和俄国等地,从而成为世纪末思潮中的一种艺术表现。
当时追随这种思潮的文艺刊物也极多,如1886年法国的《七星社》轴了客程次宣、《颓废》、《时代》、《象征派作家》等杂志。188玉斗常翻期促息离东9年又出版了《现代主利任海再抗军磁杀府什本义作家》、《羽毛》。1890年的《法国水星》,1891年的《360百科白色杂志》等,1887年出版的想大若香胶烧马拉美《诗集》与这些刊物发生共鸣。1889年魏尔伦的《平行集》、柏格森的《意日些尼令病几包利识直接资料论集》以及舒雷(Schure)的名著《伟大的启示》又给象征派诗歌添加了翅膀,使这种艺术倾向进入组娘神秘主义领域,甚至与西观乐菜呼损任管权方的神智学合流。马拉美(1842~1898)说过:诗人的任务是传达"纯粹的爱针度服虽企倍沙密理想",只有在诗里让读者"一点一点地猜想"艺术家的个性和灵感,这才是诗。还说这种诗是最接近音乐的。
象征主义绘画接受了诗的影响,他们与象征派诗人也十分密切。最早的法国象征派画家阻灯呼策大概要推泰奥多尔·夏塞讨办造投里奥(1819~1856)。他把学院派的绘画技巧与浪漫派的构思结合在一起,继起的画家有法国画家普维·德·夏凡纳(1824~1898)、居斯塔夫·莫罗(1826~1898)等人。此外,法国的象征派绘画还与高更等人的艺迫更否论术倾向有关系,这主要是高更的神秘主义。后来又出现纳比派,不过这一画派与象误起守征主义若即若离。就是夏凡纳、莫罗等画家也并不直接插足象征派诗人在巴黎发起的"玫瑰-十字架"沙龙。这个沙龙的最活跃分子是约瑟芬·佩拉当, 一个不画画的象征派绘画色读克的组织者。因篇幅所限,这里就不赘述象征派的历史与活动了。
德国的象征派绘画还受到尼采哲学的影响,因为尼采的思想在19世纪80至90年代在德国盛行。在音乐上,有作曲家瓦格纳(Richard Wagner,1813~1883);在绘画上社工,有勃克林、克林格、斯托克和霍夫曼等人。 勃克林出生在瑞士巴塞尔。早年在杜塞尔多夫市美术学院学习。1848年来到巴黎。法国的暴力政治给他留下极深的印象。他在巴黎也难以谋生,后迁居罗马,作些风景画,偶尔也画抗民政易人物。所画景物总是具有一种感伤性质。于1872年完成的这一幅《自画像与拉琴的死神》就反映了这种意识。再看看勃克林在其盛期所作的一些画,几乎没有一幅不带着生与死这个主题的。
肖像画上加上死神,这在东方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可是在德国,据说民间有这个传统。这一方面来自民间哲学,一方面来自德国世纪末悲哀哲学。两者自然融合,充分反映着上世纪末德国充满颓废情绪的社会观念,用德国的理想主义哲学来解释,颓废是给浪漫主义--不受限制、理想、非真实、狂想、怀旧、幻灭、死亡等--以新的活力。象征主义艺术本来含有颓废心理。许多画家喜欢描绘死亡、揭示人的欲望等颓废心理。勃克林的画例是最典型的。 画上的勃克林在十分认真地面对画布,可是在他背后紧盯着一个拉琴的死神,以暗示万物皆虚的哲理。他告诫人们,也告诫画家自己,世间一切虚荣纯属徒劳,任何努力总难免一死。死神不是其他,而是艺术家心中的缪斯,勃克林正在谛听死神的演奏,琴声激励着他,使他更加勤奋地创作,使他觉得只有眼前的创作才是永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