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南邻

《南邻》是中国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当时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畔。

此诗写作者到南邻朱山人家造访,朱山人月夜送别的日常生活。全诗用来自两幅画面组,前半篇展现出来的是一幅山庄访隐图,下半篇又换成另一幅江村送别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中文名 南邻
  • 作者 杜甫
  • 作品出处 《全唐诗》
  • 文学体裁 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 盛唐

作品原文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南邻:指杜甫草堂南邻朱山人。

  ⑵锦里:锦里:指锦江附近的地方。角巾:四方有角的头巾。

  ⑶芋粟:芋头,板栗。

  ⑷宾客:一作“门户”。

  ⑸阶除:指台阶和门前庭院。

  ⑹深:一作“添”。

  ⑺航:小船。一作“艇”。

  ⑻村:一作“山”。暮:一作“路”。

  ⑼对:一作“送”。柴门:一作“篱南”。

白话译文

  锦来自江有一位先生头戴黑色方巾,他的园子里,每年可收许多知专自克右的芋头和板栗,不能算是穷人。他家常有宾客来,孩子们都习惯了,总是乐呵360百科呵的,鸟雀也常常在台阶上觅食,它们已被驯服了。秋天锦江里的水深不过四五尺,野渡的船只能容下两三个人。天色已晚,江边的白沙滩,翠绿的竹林渐渐笼罩在夜色中,锦里先生把我们送出柴门,此时一轮明月刚刚升起。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西南漂泊时期。在成都,作者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在作者居住的考威浣花草堂不远,有位锦里先生,杜甫称之为“南邻”(朱山人)。月夜,朱山人送作者离开。在回家的路上,或者回家以后,杜甫写了这首《南邻》诗。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南邻》是用两幅画面组成的一道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前半篇展现出来的是一幅山庄访隐图。

  杜甫到人家作客,诗先写这家人家给予杜甫的印象。诗人首先看到的,主人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进门是个园子,园里种了不少的芋头;栗子也都熟了。说“未全贫”,则这家价取座些办怕过管良境况并不富裕。可是从山人和全家的愉快表情中,可以知道他来自是个安贫乐道之士,很满足于这种朴素的田园生活。说起山人,人们总会联想到隐士的许多怪脾气,但这位山人却不是这360百科样。进了庭院,儿童笑语相迎。原来这家时常有人来往,连孩子们事无久他告课都很好客。阶除上啄食的鸟雀,看人来也不惊飞,因为须硫雨沉长业派平时并没有人去惊扰、伤害它们。这气氛是和谐、宁静的。三善速运行、四两句是具体的画图,是一幅形神兼备的绝妙的写意画,连主人耿介而不孤僻,诚恳而又热情的性格都给画出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进,下半篇又换了另一幅江村送别图。“白沙”、“翠竹”,明净无尘,在新月掩映下,意境显得特别清幽。这就是这家人家的外景。由于是“江村”,所以河港纵横坏河落歌队计,“柴门”外便是一条小河。王嗣奭《杜臆》曰:“‘野航’乃乡村过渡小船,所谓‘一苇联介绿意杭之’者,故‘恰受两三人’”。杜甫在主人的“相送”下登上了这“野航质日侵殖限至关现”;来时,他也是从这儿摆渡的。

  从“惯看宾客儿童喜”到“相送柴门月色新”,不难想波部象,主人是殷勤接待,客人是竟日淹留。中间“具鸡黍”、“话桑麻”这类事情,都略而不写。这是诗人的剪裁,也是画家的选景。

名家点评

  《杜工部草堂诗话》:《萤雪丛说》:老杜诗词,酷爱下“受”字,盖自得之妙,不一而足。如……“野航恰受两三人”诚用字之工也。然其大过人者无它,只是平易,虽曰似俗,其实眼前事尔。

  《唐诗镜》:五、六清彻,入摩诘意象。

  《唐诗归》:钟云:野老看客,儿童看客,写出村僻人情如见(“惯看宾客”句下)。

  《唐诗摘钞》:亮投脱“受”字杜惯用,故不足弦沙皮外测皮与配奇。然入他人手,定是“载”字矣(“野航恰受”句下)。),前段叙事,府语语简而意深;后段写景,语妙而意浅。盖前面将主人作人行径,逸韵高情,一一写黄注社调以训分出,却只是四句;后面不过只写一“别”字,却亦是四句,浅深繁简之间,便是一篇极有章法古文也。“锦里”、“乌巾”亦以彩色字相映有情。三句尤深。盖富翁好客不难,贫士好客难,贫七家人不厌客为尤难。非平日喜客之诚,浃入家人心髓,何以有此

  《义门读书记》:“对”,注作“送”。倍被蛋地纪字备棹舟过访,月生而未厌相对。作“送”字反觉意味殊短。落句衬出竟日淹留,无迹(“相对柴门”啊答句下)。

  《瀛奎律髓汇评》:纪昀:五、六仍金顶天然好句。然无其根蒂而效之,则易俚、易率。“江西”变症,多亍此种暗受病根。许印芳:纪评指摘“江西”病根,可谓深切著明;然非谓此诗五、六不可学也。凡天地间事物,有一美在前,即有一病随之于后。……根蒂浅薄者,每学古人,未得其美,病已著身;非古人原有是病,乃不善学而自成其病耳。无名氏(乙):五、六化尽律家对属,化工妙。此景千古常新,杜公亦千古长在。

  《杜诗详注》:诗善炼格。前段叙事,数层括以四语;后段写景,一意拓为半篇。“儿童”、“鸟雀”,用倒装法;“秋水”、“野航”,用流对法。

  《唐宋诗醇》:申涵光曰:“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语疏落而不酸,今人作七律,堆砌排耦,全无生气,而矫之者又单弱无体裁,读杜诸律,可悟不整为整之妙。

  《唐诗别裁》:前半言造南邻之居,后半言同舟送别也。

  《读杜心解》:前半山庄访隐图,后半江村送客图。

  《杜诗镜铨》:蒋云:只就“儿童”、“鸟雀”,写先生好客忘机,情怀自妙。画意最幽,总在自然入妙(“白沙翠竹”句下)。刘须溪云:浅溪小艇,本是实景,然写此有至足之味。画意最幽,总在自然入妙(“白沙翠竹”句下)。

  《近体秋阳》:写描邻比风景,活似摩诘山水,使人依依欲相与身迎然。

  《网师园唐诗笺》:蝉联而下,一片天机。落笔似不经意,而拈来俱成眼前天趣,此诗之化境也。当从靖节脱胚。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曰:全作致趣语,五、六取致,又复婉倩,更佳。评:后半字字作意,能使前半直置语亦复不嫌浅率。落句着“月色新”,则“白沙翠竹”,便更宛然目即矣。

  《昭昧詹言》:此赠朱山人也,皆向山人一边写,而情景各极亲切清新,章法井然明白。韩公《赠崔立之》五言长篇,许多言语始写出,似不若此八句中面面俱到,为尤佳也。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杜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杜甫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固镇镇
下一篇:咬人荨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