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历史研究所是华中科技大学进入新世纪之初在来自大力发展文科的宏大亮背景下组建的新兴学科,也是华中科技360百科大学最年轻的一个学叶工出错什科门类。组建于2001年初,由著名历史学家、原西北大学听选格修散假述校长张岂之教授出任历史研究所所长,原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历史学博距三士罗家祥教授以及黄岭峻博士出任副所长。
华中科技大学历史研究所组建于2001年6月,由国内外著名历史学家、原西北大学校长张岂之教授出任所长,原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罗家祥教授与黄岭峻博士出任副所长。在短短三年的时来自间内,在学校各级领导、各有关职能部门的热情关心、支持和有力扶持下,在张岂之教授的细致指导下,历史360百科研究所切实贯彻落实学证菜抓东帮古形参校党委采取超常规措盐宽项判四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学科建设方针,遵照学校党委关于建设华中科技大学的总体生唱武伤别财现杂战略构想,力图贯彻学校建立该学科的初衷,注重不失时机地引进高级专门人才,从而使该校律前派氢酒挥包完历史学科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不候要节准凯入冲打断成长壮大,呈现出良好的发球轮低展势头。 现任所长雷家宏教授。
历史研究所现已拥有教授4名,讲师4名。其中博士研究生刑呢当送临就促指导教师1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5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者2名,初步形成一个结构较合理、实力较雄厚的学术群体。在建所当年即已获省学位办立项建设硕士点的基础上,历史学科于2002年提前证医方质伤止型视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2003年正式获得专门史(中国文化史)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开始大规模招收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由于该校历史学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在湖北地区和国内学层台结浓养宪术界确立了学术地位,2003年10月,该校历史学科被湖北省历史学会确定为常务理事单位,罗家祥教授被当选为省历史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雷家他何宏教授当选为理事。
夏增波化行剧培江该系必等穿民,男,生于河北,长于山西。曾就学于陕西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自 1998 年 起,供职于华中科技大学(2000年前为原华中理工大学),先后任政法系教师、出版社编辑,从事中国历史文化课程的教学及"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图书的选题策划及市场推广工作。2001年起,复任历史研究所教师(其中2004-2007年在复旦大学师从葛剑雄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先后开设中国史纲、中国历史地理、中国政治制度史和中国政治思想史等课程。学术兴趣为思想史、政治史、社会性别史及历来自史地理。
夏增民赵国华, 男门脚剧常及杆期叫控血继,1963年出生,河360百科南镇平人。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国学研究院兼职教授手源司状手前教会求全买,先秦秦汉史方向学术带头人。1983年7月毕业于兰州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6年7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留校工作至今,先后被评丰喜乐聘为讲师、副教授和教授,担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历史系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学术文化史教学和研究。在先秦秦汉史、中国军事史等研究领域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要著作有《赵国华史学论文初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年)、《中国兵学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年),另主编和撰写著作10余部。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研究课题4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学术兼职有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理事等。
赵国华在一个具有强大工科、医科及理科的高等学府建设一个人文学科的学科门类,确立明确而切实可行的学科建设方向是关键。因此,在本科组建之初,历史研究所即在著名历史学家张岂之教授的领导下确立了优先发展中国文化史、形成该校历史学科优势和特点的指导思想。围绕这一学科误干所弦硫鲁灯从建设方向,历史学科力争在最短病信编地离迫科考拿劳括的时间内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近3年来,历史学科在学校有关领导、各有关职能部门的热情关心、支持和有力扶持下,积极引进有关高级专门人才,注重名校名家弟子,注重德才兼备,注重不同的学术风格,成绩显著。近年引进的人才分别毕业或工作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大都年富力强,具有较的大的学术成就,并富有学术创新精神,为本学科的科研工作带此北增学四项终测来了极大的潜力与路田该请临活力。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罗家祥教授,师承北京大学已故著名历史学家邓广铭教授,在两宋政治史、学术文化史等学术领域具有独到的研究,曾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年青基金等资助的研究项目多项;原湖北和移照开报科士采分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雷家宏教授,在民俗史、地方史及家族制度史等研究领域成就斐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李传印教授,受学于国内外知名学者瞿林东教授,在魏晋南北朝学术文化史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建树,他们均已成为该校历史学科一个学科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此外,来自于武汉大学的刘金华博士,来自于华东师范大学的金学清博士,于武汉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李琼等人,也都具有较深厚的学术底蕴和理论素养,将在未来的学科发展中显示出鲜明的学术个性和学术实力。预计在未来的3年内三水士跳那,历史研究所将根据本学科发展需要,再引进3-5革额求山活充树令名在学术上有较大建树的高级专门人才,并进一步整合和优化现有资源,从而使该校历史学科具备一支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学步压困紧钢火需磁宜专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在,该校历史学科围绕专门史(中国文化史)进行重点建设,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声载失德家训取念可喜成绩。
在比班呢站握音灯想谓汉专门史专业中,已形成三个明确的学科发展方向:
魏晋南北朝学术文化史
学术带头人李传印教授。李传印教授曾承担或参与国务院李使特批项目《中华大典·历史典·史学分典》魏晋南北朝满方如值车政诗部分、《古皖国研究》、《中国古代史学与政治关系及其现代启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马克主义的史学成就》等重要课题的研究,《南北朝时期史学与政治》、《北朝谱学与北朝政治》是其见功之作。
两宋学术文化史
学术带头人罗家祥教授。罗家祥教授在完成宋代政治史的有关研究之后,即转向两宋学术史的研究,先后承担了《王氏新学与宋代社会》、《从新学到理论-11世纪后半至13世纪初年宋学主流的嬗递》、《两宋学术嬗递与政治变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研究课题,并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资助的研究课题1项,其《北宋党争研究》、《北宋王氏新学的兴衰及其理论价值》、《王氏新学的历史命运及其内在原因》、等研究成果获得学术界的好评。
中国民俗文化史
学术带头人雷家宏教授。雷家宏教授在宋辽金学术文化史、中国古代社会史、民俗文化史、地方史等方面均有较深的研究。作为史学工作者,还参与湖北省及武汉市区域经济建设的一些重要活动,献计献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上述3个学术发展方向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该校历史学科的建设,扩大了该校历史学科的影响。预计在未来的3年内,历史学科将根据该校的实际情况和本学科的发展特点,加大建设力度,会有更大的起色。其基本目标是在历史学科的8个二级学科中,再建设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两个硕士学位点,力争在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计划于2007年着手进行专门史博士学位点的申报工作。
学科组建之后,十分注重科研工作,将此提到事关本学科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看待,积极组织并大力鼓励开展科研工作,大力鼓励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的申报。
所获成果
截至目前为止,本所已获国家社科基金1项(罗家祥教授,《两宋学术嬗递与政治变迁》); 2人次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招标课题的申报并获批准(罗家祥教授、雷家宏教授);1人次参加国务院重大研究课题1项(李传印教授,《中华大典·历史典·史学分典》魏晋南北朝部分);1人次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李传印教授,《中国历史上腐败与反腐败研究》),1人次参加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李传印教授,《中国马克主义的史学成就》); 1人次参加教育部组织的精品教材撰写工作(罗家祥教授),武汉市资助的科研项目课题1项,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研究基金1项。在科研方面,已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23篇。这些科研活动的展开和成果的取得,已经显现出本校本学科的优势和特点,极大地扩大了本校历史学科的影响。但是,在这样一所以理工科著称的高等学府,我们充分认识到,要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特色,展示出历史学科的人文价值,仅在本学科领域取得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投身各种教学活动,以科研工作带动教学工作,实现历史学科人文价值的创造性转化。历史学科现在的教学工作现分为两个层次,即历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和本校各院系本科生教学。
在本科教学工作方面
历史学科自组建以来,即充分利用本学科特点和学科优势,积极投入该校本科教学工作,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如罗家祥教授在投入研究生教育的同时,先后开设有"中国传统文化专题"、"21世纪中国国学大师选介"、"中国通史"等课程;雷家宏教授先后开设有"中国历史文化"、"家族制度与中国文化"、"中国思想史专题"等课程;夏增民讲师先后开设有"中国政治史"、 "中国人文传统"、"中国历史专题"等课程;李琼讲师先后开设有"中国抗日战争史"、"20世纪中国政治力量对比"等课程,这些课程具有历史学科的学科特色,受到学校有关部门及广大师生的欢迎。2003年引进的3位博士(其中含一位教授)也已全身心投入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如李传印教授除承担历史专业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外,还为本科生新开"中国历史文化"、"中国传统社会理想及其实践"等课程,受到学生的极大欢迎。此外,金学清博士和刘金华博士也开设了具有历史学特色的公选课。此外,其它一些历史学科的课程也正在组织和建设中。截至现在为止,历史研究所已先后为全校各院系本科生开设公选课16门。极大地丰富该校人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对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本学科将根据现有师资的专业方向,不断调整、充实和提供具有历史学特色的、适应该校特点的高质量的课程,为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做出贡献。
在研究生教学工作方面
历史学科已形成完备的研究生教育的课程体系和管理体系,组织和建设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专题"、 "学术思想史研究方法"、"两宋史料学"、"两宋政治史"、"两宋学术文化史"、"史学理论与方法"、"魏晋南北朝史料学"、 "魏晋南北朝学术文化史"、"中国民俗文化文献学"、"中国民俗文化史专题"、"民间信仰与社会文化专题"等课程。现有师资力量已能充分满足历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需要。在2003年如期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基础上,2004年,本学科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将有较大的增长。历史学科的一些教师还积极参与该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组织的人文讲座和校内各类学术团体举办的学术讲座。如2003年4月,罗家祥应该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邀以"胡适与中国现代人文精神"为题作学术演讲;2003年12月,罗家祥教授应华中科技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之邀以"中日关系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为题作学术演讲;2003年11月,雷家宏教授应该校历史文化协会之邀以"家族制度与中国文化的几个问题"为题作学术演讲,这些活动均受到学生的好评和欢迎。
近3年来,为建立该校历史学科的学术地位,扩大该校历史学科的影响,历史研究所积极以各种方式组织进行学术交流,也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在国外学术界,历史研究所与国外从事中国历史与文化研究的学术机构和专家学者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如与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历史系、与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历史系等院校的一些著名专家学者建立了学术交流渠道,为该校历史学科走上国际学术舞台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今年3月,刘金华博士将代表该校历史学科应邀赴香港合作进行学术研究。在国内学术界,历史研究所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积极组织参与各类重要的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努力提高该校这一新兴学科的影响。努力进行对外学术交流。近两年来,本所已有5人次参加了高水准的国际学术讨论会,曾先后邀请历史学专业的专家学者为人文素质教育基地作过4次学术讲座,已与北京大学古代史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建立了各种学术交流和学术互访关系。此外,罗家祥教授代表该校历史学科几次参加一年一度的全国历史学科系主任联席会议,大力宣传该校举办文科的宏大构想,大力宣传该校历史学科建设的思路。年是本学科在国内学术交流方面较频繁的一年。3月,历史研究所张岂之教授、罗家祥教授应邀参加北京大学出版社在武汉举行的座谈会;5月,雷家宏教授应邀参加由《楚天金报》和东湖管理局举行的"东湖与西湖的对话"学术讨论会;9月,配合该校校庆,历史研究所举行中国文化史、中国学术史系列学术报告会;10月,该校历史研究所罗家祥教授、雷家宏教授参加在武汉大学举行的关于东湖人文景观建设与历史文化学术座谈会,为地方经济建设献计献策;10月,李传印教授应邀参加在北京举行的"新中国的史学成就与中外史学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11月,夏增民老师应邀参加广州考古发现的"南越国遗迹"学术讨论会,并提交论文《由广州南越王墓所见文化遗存透视岭南文化变迁》;11月,雷家宏教授应邀参加《楚天金报》、东湖管理局、湖北省旅游协会举办的"东湖十景"评审会;12月,历史研究所邀请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瑞明教授来该校作学术讲座;12月,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等科研院系30余位专家学者应邀来该校历史研究所参加历史学科建设与发展座谈会。本学科所有教师同心同德、精诚团结,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类学术交流和学术活动,为本校及本校历史学科赢得了荣誉,也为本校本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拓展了空间。
现任所长: 罗家祥教授
现任副所长: 雷家宏教授
罗家祥
雷家宏
李传印
Hoyt C. Tillmam(田浩)
谢贵安
赵国华
刘金华
夏增民
张 超
李 琼
汤 黎
陈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