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述胜,男来自,1964年8月4日生,山东省烟台市人,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境情互非垂好生导师,研究领域为中国传统教育哲学、中国看却二教育现代化史、中国教配圆举龙伯历算始优育学术史 。
1981年7月,毕业于山东烟台第十六中学。同年失育血将直干尼今9月,考入山东师范大学,先后获教育学学士(1985年,山东师范大学)、硕士(1988年,东北师范大学)和博士学位(1991年,来自华东师范大学)。
1991年7月至2001年6月,任教于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先后任副教授(1与屋轻993年)、教授(1996年),2000年获聘教育学原理博士生导师。为山东省高校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荣获霍英东教360百科育基金会全国高校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为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精管几武士伯背参能即创分会理事,曾当选济南市历下区人审开殖斤留罪过你二喜大代表,兼任学校工会委员会副主席。2001年6月,作为引进人才,任职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部)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所(研究院),为教育史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起,担任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高校文科重点教材《中国教育思想史决言严议氢须较货收府》首席专家。2013流花怕小眼似试只前着免年,获聘"昆伦学者"讲座教住础外致授。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国际儒学研究》主编,《教育学报》执行主编,《教育史学》(韩国)特增气团广道局础优过约国际编委,国学教育联盟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常务理事。2005至2010年,兼任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所(院)的所(院)长。曾任《读书时报》主编。
《中国教育史》(本科课程)和《中国传统教育哲学》专推写住杨广太张抓温(研究生课程)。
《教育史前沿》、《教育基本理论前沿》及《教育科学前沿》(博士课程)。
(一)主要学术著作有:
1.《战创们州城家层亮思朱熹与南宋教育思潮》(专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来自;
2.《中国传统教育哲学》(二人合著,第一位),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
3. 《现代教育理论》(主编),山东友谊出版社,1996年。
4. 《中国教育制度通史》(民国卷,专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5.《中360百科国教育哲学史》(第二、三卷,合著),山东教育出版积吸排附款里花社,2000年。
6.《中国教育三十年(1978-2008)》(三人合著,第一位),2更压害备进封府金008年,四川教育出版社。
诉万参缺阿练两振四干 7.《中国现代教育学术史论》(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望作 8.《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教师读本·大学》(专著),济南出版社,2015年。
9.《中国教育口述史》(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诉了消级翻称陆秋各吸011-2015船真永小呢委孙艺我。
10.《民国时期社会教育史资汇编》(主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年。
(二)主在要学术论文有:
1.火两建风升格村硫儿士快《为什么说"人性本善"-刘咸炘对传统性善论的现代总结》,教育学报,2017年第3期。
2.《"意义-感通"的教化哲学-儒家教育思想要义新释》,教育学报,2016年第6期。
3.《尊严师道,敦品砺行-宋代书院中的师道精神》,人民论坛,2016年第9期。
4.《生生:天地之德,人生之的-先秦儒家思想中的意义世界通诠》,教育学报,2015年第6期。
5.《"学-教"之道以感应(感通)为根本机制-儒家教育观的义理阐释》, 教育学报,2014年第5期。
6.《"意义-感通"之学以情意为本-以《礼记·大学》为中心的义理阐释》,北京大学教收写笑分掌论育评论,2014年第3期。
7.《儒者之"学":修身与学艺》,教育学报,2013年第3期。
8. 《也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历史意识"--基于教育研究的理论思考》,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
9.然父露与马搞《 切近中国历史文化语境的教育史研究--以孔子之"学"的阐释为例》,教育学报,2012年第5期。
10. 《真直实干的教育学家--陈信泰教授访问记》,教师教育研究,2011年第1期。
11. 《真正的学者--追何孩对若慕陈友松先生》,中国教师,2011年3期连载。
12. 《近30年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研究的不同理路》,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封保与见群迫风丝唱配论 13. 《在积累与反思中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史支等概威研究》,教育学报,2010年第4期。
14.《傅统先教授的学术人生毛石》(陆有铨口述,于述胜访谈),教育学报,2010年第5期。
15.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六十年来中国的教育学话语史论》,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11期。
16.《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教育学话语与教民任育变革》,教育学报,2008年第5期。
17.《中国教育史学科结构方式的历史探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18. 《"大粮之往样发学精神"的另一种探寻》,载《现代中国》第十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19. 《学术与人生--解读舒新城和他的道尔顿制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第4期。。
20. 《教育史学科建立时期的中国问题--解读舒新城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学术理路》,华东师范大房过光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6期
21. 《教育交流视野中的中国教育现代化史研究--兼评<中外教育交流史>》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第4期。
22. 《民国时期社会教育问题论纲--以制度变迁为中心的多维分析》,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第3期。
23. 《从教育学史到教育学术史》,教育研究,2005年第12期。
24. 《中国现代课程改革的文化问题论纲》,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10期。
25. 《跨学科视野中的百年中国大学研究》,教育学报,2005年第1期。
26. 《论大学的师者与作述者--以章太炎的《程师》为中心》,临沂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27. 《道家教育智慧的现代启示》,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28. 《论自然的合理性与文化的合理性--以鲁迅论父子关系为中心》,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29.《探寻中国教育研究的民族话语》,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第12期。
30.《中国教育传统与教育创新》,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第1期。
31. 《宋明理学的"本体-工夫"之辨--兼论其教育哲学内涵及理论深化》,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32.《论宋代理学教育哲学的本质主义特征》,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33.《论民国时期教育制度的评价尺度及其发展逻辑》,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第3期。
34.《说"孝"与"教"-中国传统伦理与传统教育》,山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4期。
35《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现代转化》,教育研究,1996年第6期。
36. 《礼·教育内容·教材结构--朱熹教育思想的一个侧面》,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2年第3期。
37.《朱熹的自修原则新诠》,山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6期。
四、文化与教育普及工作
1.任《读书时报》主编期间,曾先后发表《文化的力量》等十余篇文化随笔;
2. 曾在《中国教师》上开设"品古酌今"栏目,发表了《书呆子说》等十余篇教育随笔。
3.曾在改版后的《中国教师》上开设"读经明理"栏目,以师生对话的形式,交流研读中国文化经典的体会。
4.在2017年1月17日《光明日报》发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文。
5.近年来,经常参与全国各地的教育家工程和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专题讲座,涉及《素质教育与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儒家教育思想要义》等讲题。
6.近年来,一直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学教育中心举办的国学教师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培训班讲授《大学》。该培训班已举办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