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阿来自华号战列舰,美国海尼轮她城理资玉几和军于1943年建造的第四厂艘以依阿华州为名的军舰(舷号:61)。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建成的吨位最大的一级战列舰--依阿华级战列舰的首舰。
依阿华号战列舰曾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两伊战争,并于1945年在东陈天两京湾见证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并且是历史上唯一一艘有浴缸的战列舰。
2012年,依阿华号战列舰作为博物馆舰向公众开放,供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参观。
20世纪30年代中期限制建造新战列舰的华盛顿海军条约期满。1936年美、英、法三国签订了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规定战列舰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3500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356毫米。由于日本、意大利未签订该条约,1938年6月张千静群调美、英、法三国将对战列舰的限制条款修改为标准排水量增加到45000吨独肉她杂说,火炮口径增大到406毫米。
1938年5探方铁审世品月,美国海军确定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后续的4.5万吨级新型高速战列舰的设温呢诗续问常复导拿九计方案--依阿华级的设计方案(Iowa,因翻译不同,又被译做衣阿华来自、爱荷华、艾奥瓦)。美国海军对之前建造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性能并不满意,主要360百科是排水量偏小,限制了性能的提高。在保持南达科他级防护水平的基础上依阿华级战列舰重点提高航速,大幅度提高主机功率,依阿华级的动力装置的主机功率是当时输出功率最大的舰船动力装置,设计航速高达33节,菜五策是历史上主机功率云统片促兰它最大、航速最高的战列舰。
1938年5月17日到1940年7月19日,共有6艘依阿华级战列舰的建造预算获得通过。即依阿华号(BB61)、新泽 西号(BB62)、威斯康星号(BB64)、密苏里号(BB63)、伊利诺伊号(BB65)、肯塔基号(BB66)。
1940年6月27日,按照第二次文森法案,依阿华号在于纽约布压鲁克林的纽约海军船厂开工建造。
1942年8月27二甲位世航日,依阿华号下水,由美国副总统亨利·阿加德·华莱士的妻子剪彩。
1943年2月22日服役,舰长海军上校John L. McC括胡绿亚列rea。
1943年2月24日,依阿华号在切萨皮克湾离港,顺大西洋沿岸试航。8月27日航行维量补到纽芬兰岛Argen主白tia。
为了能够通烈得宽都精固展验过巴拿马运河船闸,便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快速调动,以能通过巴拿马运河船受试煤政磁使别脱检闸的极限为准,采用限制船体最大宽度,拉长舰体别饭再门的措施,依阿华号重新求象请动物非卷设计了舰体,最大宽度被限制为33米,而舰体长这更先钱背清践模能吃子度和吃水则被加大,舰体的长宽比达到8.2 ,而当时其它战列舰的长元景计帝女积指终游游哪宽比大多不足7。其细长的舰艏曲线与日本海军的大和级战列舰相似,有利提高航速,但影响了适航性。依阿华号舰长达到270.4米,舰体长宽比8.18:1,水线长宽比7.96:1。依阿华号在进行高速试航时,曾发现船艉有振动现象,经过水池试验后,依阿华级改用了两种不同螺旋桨,外舷轴螺旋桨直径5.563米,为4叶桨;内舷为5叶桨,直径5.182米,以此消除了振动现象。
依阿华号在保持南达科他级防护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提高航速,搭载更大功率的动力装置。舰上动力装置由8座Babcock & Wilcox重油水管锅炉和4组通用电气电力式齿轮传动型蒸气轮机组成 ,采用四轴推进方式,总功率15.6万千瓦(21.2万匹马力)。Babcock & Wilcox的M型锅炉可提供每平方英吋600磅的压力(4,137 kPa; 42 kgf/平方厘米)、过热器提供最高温度华氏875度(摄氏468度),高压锅炉输出的动力效益与稳定度是二战战列舰中之首,在平常状态仅需4具锅炉便可达到27节航速,全功率下航速高达33节!是历史上主机功率最大、航速最高的战列舰。续航距离16600海里(15节),9600海里(25节)。
装甲防护方面,依阿华号整体防护设计与南达科他级相当,舷侧主装甲带与主防雷装甲拼接为一体,厚度为307毫米(19度),水平装甲总厚度为222毫米(三层)。并结合多重水密隔舱和3层船底构成水下防鱼雷系统。在建造过程中特别增强了水平装甲防御能力,。主炮塔正面432毫米,顶部184毫米,背面241毫米,司令塔正面445毫米,顶部184毫米。是战后世界上装甲最厚的水面战舰,装甲足以承受1吨半重穿甲炮弹的轰击。 整体防护水平在南达科他级的标准上有所加强,舷侧采用倾斜装甲,加强舰体水下防御能力,进一步增强了水平装甲。
主炮采用了轻量化的MK7型406毫米50倍径主炮,由于应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冶金技术,成功地将身管结构从MK2型的7层减少到2层,身管重量也降低了22吨,减至108吨。MK7型主炮内身管长度20.2米,有96条膛线,每25倍口径距离旋转一圈。该炮可发射MK8型穿甲弹,MK13、14型榴弹,MK19型人员杀伤弹。其中MK8型穿甲弹弹丸重1225公斤,内装炸药18公斤,初速762米/秒,射程(30度仰角)33.558千米,最大射程42千米,射速2发/分钟,俯仰范围为负2度到正45度。穿甲能力(对垂直均质钢装甲),炮口处为828毫米,18288米处为508毫米,27432米处为381毫米,在14.5海里的距离上可穿透381毫米的垂直装甲。发射药包为6个绢制药包,通常装药349公斤,火炮内身管寿命为300发。
装备3座三联装主炮塔,每座炮塔旋转部分重1730吨,舰艏方向呈背负式布置两座,舰艉方向布置一座。每座炮塔由77名官兵操纵,炮塔全部结构可以分成六层,分别是炮塔战斗室,旋转盘,动力室,上供弹室,下供弹室,供药包室。炮塔旋转时,六层一起转动。炮塔战斗室配备炮塔长和21名舰员。每个炮塔装备有一台基线长13.5米的光学测距仪,还有计算设备和装填机电机,装填机为链式结构,电机功率60马力,超负荷功率108马力,装填炮弹时,火炮仰角为5度。动力室有4名舰员,安装有1台功率为300马力(超负荷时可达到540马力)的电动机,使炮塔最大旋转速度达到4度/秒,俯仰电机为60马力,最大俯仰速度为12度/秒。上,下供弹室由旋转储弹盘,输弹机,固定储弹室三部分组成,每层由1名供弹室长和15名舰员负责,旋转储弹盘上可装载76发炮弹,固定储弹室有140发。两层供弹室共有3台输弹机,输弹速度可达3发/分钟,动作有三行程(从上供弹室)和四行程(从下供弹室)两种。供药包室共有18名舰员和1名室长,药包输送机由100马力电动机和油压设备提供动力,只须一个行程即可提升到炮塔(6个药包需分两组,且实战中为了延长火炮寿命,很少用最大射速和最大装药射击)。
依阿华号副炮采用MK12型38倍口径127毫米双联装高平两用炮。10座双联装127毫米口径高平两用炮炮塔布置在舰体中部两舷。初速792米/秒,射程15.2千米,对空射程11.4千米,射速15-22发/分,俯仰范围为负15度到正85度,可配备榴弹,穿甲弹,普通高射炮弹,无线电近炸引信高射炮弹,照明弹,人员杀伤弹等。初期副炮有MK37型射击指挥仪和MK12型雷达控制,后期雷达换为MK22型和MK32型。
在1982年-1984年的现代化改装中,拆除4座双连装副炮,仅保留6座双连装副炮。
依阿华号在建成时,拥有15座四连装40毫米博福斯高炮,60门20毫米厄利孔高炮,用于近距离对空防御。
在1982年-1984年的现代化改装中,拆除所有40毫米、20毫米机炮,在原位置安装了现代化武器,包括8座四管箱型BGM-109战斧巡航导弹,共32枚;4座四管MK141储运箱式发射装置的RGM-84舰射型鱼叉反舰导弹,共16枚;4座20毫米MK-15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12.7毫米单管机枪8挺。
在1982年-1984年的现代化改装中,装备上的雷达系统有:AN/SPS-49 防空雷达、SPG-55F型127毫米炮瞄准雷达、AN/SPS-67 地面搜索雷达、AN/SPQ-9 海面搜索 / 火控雷达;电子战系统:AN/SLQ-32 AN/SLQ-25 Nixie 诱饵系统;卫星通信系统。
1943年,依阿华号在建成时,舰艉两舷各安装一台弹射器,配置3架Vought OS2U"翠鸟"水上飞机。
1945-1947年,配置替换为2架Curtiss SC-1"海鹰"水上飞机。
1951-1953年,配置替换为1架Sikorsky HO3S-1直升机。
在1982年-1984年的现代化改装中,后甲板改建为直升飞机起降平台,并设有无人驾驶飞机弹射器;配备1架Kaman SH-2"海妖"直升机,5架"先锋"型无人驾驶飞机。
来自舰体数据 | |||
---|---|---|---|
排水量 | 标准排水量 | 44560吨 | |
空船 | 4华虽学翻连做银向市3875吨(改装前360百科) | 45280吨(改装后) | |
满载排水量 | 55710吨(改装前) | 57256吨(改装后) | |
舰体尺刑全鲁寸 | 舰长 | 270.4米 | |
舰宽 | 32.92米 | ||
吃水 | 10米 | ||
水线长 | 262兴坐似孔.5米 | ||
动力系统 | 动力 | 8座Babcock & Wilcox重油锅炉 | |
4座Westinghous准板全极间运整e蒸气锅轮机 | |||
传动 | 4轴 双舵 | ||
主机设计功率 | 前进 | 212000马力 | |
超负荷运作 | 254000马力 | ||
倒车 | 44000马力 | ||
载油 | 8765吨 | ||
甚急燃感察个批资钢下发电机 | 8台涡轮发电机 | ||
2工会感滑台备用柴油机 | |||
总功率 1000至银开汉气星什策检苗友0千瓦 | |||
450 伏交流电 | |||
航速续航 | 航速 | 改装前 | 33节 |
改装后 | 34-35 节 | ||
维液参指守世矿苦混需孔续航力 | 20150海里/14节 | ||
15900海里/17节 | |||
9600海里/25节 | |||
4830海里/全速 | |||
战术转弯直径 | 1430码/33节 | ||
814码/30节 | |||
舰员 | 设计编制 | 总数 | 1851人 |
军官 | 91人 | ||
士兵 | 1760人 | ||
实际编制 | 二战至越战口会娘挥九保制组具时期 | 2700人 | |
冷战及海湾战争时期 | 1800人 |
装甲防护 | ||
---|---|---|
主装甲带 | 舰体 | 3民派木身任半题祖12毫米(内倾19度) |
横向 | 287毫米 | |
上甲板 | 37毫米 | |
装甲红封滑钢甲板 | 121-147毫米 | |
侧舷装甲带 | 307毫米验都绝参贵挥逐试济无立(倾斜角19度) | |
水密隔舱 | 287毫米 | |
炮塔 | 正面 | 495毫米 |
顶部 | 184毫米 | |
侧面 | 229毫米 | |
名知背面 | 241毫米 | |
炮座 | 295至439毫米 | |
司令塔 | 正面 | 445毫米 |
顶部 | 184毫米 | |
重量 | 装甲总重 | 18466吨 |
舰体结构总重 | 1025业旧压绝重洋棉民聚跳理2吨 | |
装甲防护免疫区 | 17600码至31200码 | 2240磅 穿甲弹 |
4000码以内 | 1600磅 穿甲弹 |
雷达火控系统 | ||
---|---|---|
雷达系统 | 对空雷达 | SK-2,SC-2 |
对海雷达 | SG,SU | |
火控系统 | Mk 27,Mk 13,Mk 12,Mk 22,Mk 35,Mk 4,Mk 8 | |
火炮指挥系统 | 主炮射击 | 2 Mk 38,2 Mk 40 |
副炮射击 | 4 Mk 37 | |
40毫米高炮射击指掉美给挥系统 | Mk 56 |
各时期武器装备数量 | |||||
---|---|---|---|---|---|
二战 | 朝鲜战争 | 越案优到市植报洋就战时期 | 冷战 | 海湾战争 | |
三联装Mk.7406毫米/50倍口径 | 9门(3座,前2后1) | ||||
双联装127毫米诉们讨/38倍径高平两用炮 | 20门(10座,前5后5) | 12门 | |||
四联装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 | 60门 | - | |||
厄利孔20鱼免毫米高射炮 | 60门 | - | |||
12.7毫米单管机枪 | - | 8挺 | |||
BGM-109战斧巡航导弹 | - | 32枚 | |||
RGM-84鱼叉反舰导弹 | - | 16枚 | |||
20毫米密集阵近防系统 | - | 4台 | |||
弹射器 | 2具 | 0 | |||
水上飞机 | 2-3架 | - | 0 | ||
直升机 | - | 3架 | 1架 | ||
无人驾驶侦察机 | - | 1-5架 |
主炮载弹量 | |||
---|---|---|---|
发射药储量(不能同时存储) | 射弹储量 | ||
Mk 4,全装药 | Mk 8,减装药 | ||
I号炮塔 | 843发 | 989发 | 387发 |
II号炮塔 | 743发 | 874发 | 456发 |
III号炮塔 | 928发 | 1148发 | 367发 |
总计 | 2514发 | 3011发 | 1210发 |
基本数据参考资料
1981年,里根当选新任美国总统,并提出"六百舰队"扩军计划,大规模扩充海军,以压抑苏联,美国海军决定对依阿华级战列舰进行现代化改装。
1982年10月-1984年4月,依阿华号在英格尔斯造船厂进行现代化改装。改装费用约4亿美元。
此次改装的重点是加强对地对舰攻击能力,增强反潜防空能力,提高通信和电子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和改善舰员的生活条件。
1943年,服役后的依阿华号一直在为海军的航母特混舰队护航,期间击落日机66架,且撞沉一艘被重创的日军潜艇。
1943年5月至8月,参加阿留申群岛战役,在阿留申群岛西部的阿图岛和基斯卡岛进行的登陆作战,与内华达号、弗吉尼亚号战列舰和6艘巡洋舰为登陆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7步兵师提供火力支援,摧毁13个碉堡和防御工事,击沉3艘运输船,击落2架飞机。
1943年7月 ,依阿华号护送总统罗斯福到德黑兰参加同盟国会议,为满足罗斯福的需求,舰上安装了一座浴缸。这使得依阿华号成为军事史上唯一一艘有浴缸的战舰。
1943年11月12日,依阿华号险些遭到友军鱼雷误伤。
1944年1月22日,依阿华号和新泽西号一起加入太平洋第5舰队,期间参与马绍尔战役、马里亚纳群岛战役、莱特湾海战等战役。
1944年2月17日,依阿华号协同米切尔海军中将的第58特混编队攻击特鲁克基地。
1944年4月22日,在马朱罗环礁完成补给休整的依阿华号随快速航母编队驶往太平洋西南部,支援麦克阿瑟将军对新几内亚岛北部的进攻,对艾塔佩一带的日军进行了炮击,掩护美军在该地实施登陆。
1944年10月,参加莱特湾海战,期间为第7舰队战列舰编队旗舰(同行的新泽西号为第7舰队旗舰)。并参与恩加尼奥角海战,同战列舰编队击沉日军2艘驱逐舰、1艘巡洋舰,重创1艘战列舰。
1944年12月17日,位于菲律宾东南海域美第3舰队遭台风袭击,依阿华号遭到台风眼镜蛇正面吹袭,使其中一轴螺旋桨损毁,并且需要回国进行维修。
1945年4月15日,完成维修后的依阿华号到达冲绳,参与冲绳战役,击沉18艘运输船、商船。参与炮击东京工业设施,并协助美军占领日本。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见证日本签字投降仪式。
1945年9月-10月,依阿华号参与魔毯行动,搭载美军返国。
1949年,依阿华号因海军经费不足而退役,在船厂封存备用。
1951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因海军经费逐步恢复,且亟需前线舰炮火力支援,依阿华号再次服役。并主要炮击北朝鲜运输路线及工业重镇。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依阿华号调回大西洋,并参与包括反击行动在内的北约海军演习。
1958年,依阿华号编入预备役,又一次全部封存。
1982年10月--1984年4月,在英格尔斯造船厂进行现代化改装。
1984年,依阿华号再次重返现役,并集中在大西洋、地中海与海湾巡航。
1987年,两伊战争期间,依阿华号参与挚诚意志行动,协助保护科威特的油船免遭两伊攻击。
1989年4月19日,上午10时,依阿华号在波多黎各东北部330海里的大西洋海面上演习时,二号炮塔发生强烈爆炸,导致47名水兵丧生,1575人受伤。依阿华号受损的舰炮自此未再复修,而1990年8月爆发的海湾战争,依阿华号亦没有参与。
1990年10月26日,依阿华号接到退役通知,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军港举行再次退役仪式并降旗。
1995年,依阿华号一度被除籍。国会忧虑海军将在四艘衣阿华级退役后丧失舰炮火力支援能力,故通过法案,限令海军至少保留两艘衣阿华级于船籍之内。海军起初选择保留新泽西号及威斯康辛号,不过到1999年,新泽西号因要捐赠予民间团体作博物馆舰,海军因而将依阿华号重新列入船籍。
2006年3月17日,美国海军部长以行政权力将依阿华号从现役军舰名单中除籍,并转移至萨斯湾的国防后备舰队的旧军舰群中。
2006年,尽管依阿华号被从现役军舰名单中除籍,使其可用作捐赠,但海军与地方政府及民间组织一直未能达成捐赠共识。
2011年,依阿华号的捐赠计划终于得以落实。
2012年5月,依阿华号被拖船拖到洛杉矶圣佩德罗停泊。
2012年6月9日,依阿华号通过洛杉矶港口的主航道,抵达位于圣佩德罗的87号泊位。7月7日,依阿华号在洛杉矶正式成为浮动博物馆,并于对公众开放。
这座浮动博物馆也是美国本土西海岸首座浮动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