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吴淞铁路

吴淞铁路是清光绪二年(1范府右普技876年)以英国怡和洋行为首的英国资本集团擅自修建的。翌年算讲下充清政府赎回拆除 ,是中国的第一条营运铁路,全长14.5公里。光绪二年闰五月初九(1876年6月30日),来自上海至江湾段竣工通车;闰五月十二日(7月3日),吴淞铁路上海江湾段正式营业。

光绪三年九月十四日(1877年10月20日),清政府收回吴淞铁路,于当年12月18日,将铁路路轨全部拆除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清政府以官款按吴淞铁路原线路走向再建淞沪铁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建成通车。

  • 中文名称 吴淞铁路
  • 开通日期 1876年6月30日
  • 线路长度 吴淞口
  • 长度 14.5 km
  • 轨距宽 0.762米

历史背景

  国人对修建铁路意见不一

  中国人认识铁路,大约是从19世纪30年代末开始的。息力在《英国论略》中介绍道:英国"又造(车力)辘路,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郭实腊在《贸易通志来自》中比较详细地记载了西方的铁路情况,并提出铁路"亦中国所当法"。洪仁玕更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修筑铁路的计划:"先于11省通11条大路以为全国之独责系脉络"。

吴淞铁路

  19世纪板没差增新武说本高十中叶,经过二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敲开了中国国门。但中国土地广袤,交通闭塞,为追求更多的利益,以英美为主的西方商人和官员采取建议、请求、利诱等各种手段试图在中国兴建铁路。然而,西方殖民者给中国所带来的许多事物,都具有侵略性或具有殖民主义象征意义,因此,尽管到洋务运动时期,洋务官僚们看到了铁路的优越性,但出于维护主权方面的考虑,坚决反对铁路的兴建。

  当时清朝的官员,认为修筑铁路弊端有三:一为"资敌",对洋人入侵国土长驱直入360百科有利;二为"病民",占用大量农田、拆迁民宅坟墓,破坏风水;三为"失业",铁路修成后,沿线舟车挑夫、行栈铺千械收措善艺晚房无以为生,必将聚为流寇。

  西方商人为修铁路设骗局

  在上海经商的洋人铁子侵烟都抱怨黄浦江水浅,起卸货物不便渐反局工干。同治五年(1866年),英国公使阿里国均兵括向清政府总理衙门提出要求,在上海租界到吴淞口之间修在物出树永介完没门筑一条铁路,以解决黄浦江岸边装卸货物不便的问题。但和以往一样,这一要求还是遭到拒绝。

吴淞铁路上的先导号机车

  一心想在中国赚钱的洋商们,在一次次碰壁后得出结论:"想从中国政府得到正式的许可望周免斤老门是徒劳的",只有"先正式买地,然后突然把铁路造起视且内映哪某来,也许能受到(中国当局周友亮席差著硫红的)容忍。"

  同治十钱建丰蛋一年(1872年),美国驻沪副领事奥力维·布拉特福成立了一家"吴淞道路公司",向上海道台沈秉成触酒灯普的宜换福空院申请购地修筑一条"寻常马路"。沈秉成被蒙在鼓里,批准了他们的购地申请。光绪二年(1876年)2月14日议架张游,一公里的试验轨道铺成,"先导号"机车由害款清比架岩6名壮工抬上线路列干云亲秋血试运行并获得了成功。汽笛呜呜一叫,美英合伙设计的骗局也就露了底。

修建过程

 仍川复 同治十一年(1872年),美国驻上海副领事奥立维·布拉特福诡称要修筑一条"寻常马路",骗取上海道台允许。上海县还奉道台命贴出告示,宣布"吴淞道路公司"有权建造适于车辆通行的道路。

  吴淞道路公司征购了上海至吴淞间长约14.88公里、宽约13.7米的土地,随后该公司宣布已获得土地所有权,并有权建造桥梁、开挖沟渠、设置栅栏和修造适合车辆奔驰的道路。后因资金短缺,让给英国商人狄克松另外组成"吴淞铁路公司",并增购了土地,修整了线路路基。狄克松与怡和洋行签订了在上述路基上建造一条轻便铁路的合同,随后筑路工程开始。路基工程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开工,表面上仍说是修筑一条寻常马路,土方由地方保甲承包,最多时约有2000名工人,光绪元年(1875年),路基工程基本完成。

  光绪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876年1月20日),上海至江湾区段开始铺轨;正月二十日(1876年2月14日)铺轨至天通庵以北地段时,机车"先导号"开始试行。

  正月二十八日(1876年2月22日),冯焌光会见英领事麦华陀,对英国商人擅自建造铁路提出责问,并要求暂停筑路,俟会商周妥再行兴筑。麦华陀答应将运料机车暂停行驶1个月,等候北京公使训示。怡和洋行表面上遵守停车协议,实际铺轨工程照常进行,不到1个月又恢复了行驶。冯焌光遂将情况详报两江总督沈葆桢,请咨朝廷总理衙门向英国公使交涉。

吴淞铁路

  二月二十六日(1876年3月21日),上海道台冯焌光正式照会英领事麦华陀,不准英商擅筑吴淞铁路,并将修路情况及照会禀报清政府总理衙门。清政府多次指示上海道台和南洋大臣照会英领事停车,然怡和洋行竟置之不理,筑路工程继续进行。

  三月十三日(1876年4月7日),清政府总理衙门就吴淞铁路事再次照会英使威妥玛,请饬令英商停办。威妥玛遣派汉文正使梅辉立赴沪调停吴淞铁路事宜。随后,梅辉立先往天津与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会晤,事后李致函冯焌光详告会商情况。

  三月二十四日(1876年4月18日),梅辉立与冯焌光在沪会谈,梅称铁路如由中国收买后,仍宜交怡和承办数年,冯坚决不同意。由于英方"处处挟制中国,多不合理",遂罢议。

  交涉虽告停顿,铺轨工程仍在继续,闰五月初九(1876年6月30日),上海至江湾段竣工通车;闰五月十二日(7月3日),吴淞铁路上海江湾段正式营业。

中英交涉

  光绪二年闰五月二十七日(7月18日),吴淞铁路公司人员在来自江湾督率工人用篱笆圈占乡民之地,引起公愤,两名工人和洋人被殴伤。其时正好电业公司洋人博儿骑马过此,因人众阻路,又用手枪击伤一名中国人。于是,冯焌光即派彭心壶会同英商调查筑笆事件。

吴淞铁路

  上海至江湾通立分识与超车营业一个月,六月十四日(1876年8月3日),火车在江湾镇北面试车时轧死一源充血研名行人,乡民大愤,抗议声浪迭起。上海道台冯焌光再次照会英领事麦华陀,请其停驶火车。

  六月二十七日(1876年8月16日),发生运料火车与载客火车相撞的事故。

360百科  在连续发生"事件"、"事故"的情势下,经过上海地方官吏据理交涉,七月十二日(1876年8月20日)英公使威妥玛令上海英领事转饬英商停驶吴淞铁路火车,同时停止铁路续建工程。

  七月二十三日(1876年9月10日),李鸿章与威妥玛在烟台会商滇案时,插补作明花反宗冲厂兴派害入讨论吴淞铁路事。会后威妥玛派梅辉立,李鸿章派盛宣怀、朱其诏至沪会同冯焌光,中英双方进行会谈。梅先欲中英合资同办,继欲中国收买后仍归洋商专管,盛等不同意,会商多次无成果。

  九月一日(1876年10月17日),双方移至南京继续会谈,经南洋大臣沈葆桢向英方代表"解释",英方同意买断,订立《收买吴淞铁路条款》10条。内容大要为:铁路由中国买断,所有地段铁路、机车车辆等项中国买断后即与从前洋商承办之公司无涉;在价款没有付清之前的一年内,仍准许洋商办理客运营业,不许办理货运;铁路土地、机车车辆及站房等设备财产价值,双方联合清查确定。收买付款办法分作3期:一俟价款决定,先付1/3,铁路公答父判掉革切司所执地契移交英领事保管;第一次付款满6个月后,再付第二次的1/3,最后的1/3到一己生福查为亮年期满时(按中国农历计算)付清。经清查确定收买价格为规平银28.5万两。这项价款在上海关税收入项下拨付。至此,拖延多时的吴淞铁路纠葛得以结案。

  九月二十七日(1876年11月12日),冯焌光会同梅辉立等人在沪就《收冷例布愿护短王服胡裂买吴淞铁路条款》双方签字盖印,各执为凭。十月十六日(1876年12月1日),中断多日的吴淞铁路恢复行车营业,正式宣告上海至吴淞全线通车。全程行驶30分钟。

赎回拆除

  光绪三年九月十四日(1877年10月20日),清政府如期付清了赎买铁路你交对织最济据评的第三笔银两,英国人只好办理移交手续。清政府赎买之后掉宗考广会杀置席容名即,如何处置这条铁路成了各台南更制销红见方关注的焦点。时任两江总督的沈葆桢以异乎寻常的速度下令拆圆论著若线轴茶度车规选毁铁轨、铲平路基、推倒车站。

吴淞车站站内(1877年)

  吴淞铁路拆除后,经福建巡抚兼台湾学政丁日昌奏准,将铁轨等器材运至台湾,拟于台北敷设铁路使用,后由于无力筹款,筑路被长期搁置,运至高雄的差便矛鲜气阶胶吴淞铁路钢轨,亦因日久锈烂,不堪再用。

线路设施

  吴淞铁量决模装于路是一条轻便窄轨铁路,全长14.5公里,轨距宽0.762米。路基约宽4.6米,高1米。使用轻型钢轨每米重13公斤,左取亮岩查安城石如枕木长1.4米,宽约15厘米。

吴淞铁路

  沿线桥梁均为木结构东叫车保联斯市慢,有跨越小河木桥15座、涵渠20座。铁路与其他道路交叉处大都设有平交过道,两侧道口设国行要烧东干有防护栅栏,全线道口约50处。

  全线设旅客乘降车站3处,即上海站、江湾站和吴淞站。上海站设于今河南路桥北堍,车站东面为陆家宅和孙家宅,北侧为陆家坟山,西为徐氏未园,这一带原为棉花种植田地。站屋为木结构,共2间,一为票房,一为行李房、值班室。站内建有单侧式月台,长约50米。

再建过程

再建经过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张之洞,援北洋修筑军用铁路之例,先后两次向清政府总理衙门建议修筑吴淞-上海-江宁之间的铁路,并建议此路分为5段筹办,同时提出预算及筹款办法。

  其时,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迫于全国舆论,宣布施行"力行实政"政策,表明要改变过去在建设铁路问题上的拖延态度。

  光绪二十二年十二月一日(1897年1月3日),铁路总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以盛宣怀为督办,同时在上海设立事务所。总公司因兼办淞沪铁路,不久便移总公司于上海。

  光绪二十三年正月二十六日(1897年2月27日)淞沪铁路开工,由盛宣怀亲自驻沪督造,并聘德人锡乐巴主持造路事宜。线路大体循原吴淞铁路走向,利用旧路基约3/10。翌年六月十八日(1898年8月5日)全线竣工,七月十六日(9月1日)正式通车。

线路设备

  淞沪铁路沿线所经均为冲积平原。建路之初,自上海站(今闸北区东华路)至吴淞炮台湾,全长16.09公里。

淞沪铁路江湾站旧址

  全线共用地7273公亩。路基全为填土,宽5.34米。钢轨每米重32公斤,每根长12米,采用1435毫米标准轨距。所铺轨枕均为德制钢枕,每公里铺1250根,道床全用碎石。沿线有曲线27处,最小半径为327米,在上海、江湾之间。最大坡道为3.3‰,全线有2处,各长320米。有桥梁8座,涵渠17座。

  建路初期,设上海、江湾、张华浜、蕰藻浜、炮台湾等5个车站。除张华浜外,各站都有交会车股道,江湾站为三股道。

铁路变迁

  光绪三十年(1904年),淞沪铁路归并沪宁铁路管理后,改称"淞沪支线"。

  民国21年(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淞沪铁路沿线站屋全部损毁,线路桥梁被炸。停战后,线路修复,但沿线站屋延至民国23年(1934年)才重新建成,客货运输逐步恢复至战前水平。民国28年(1937年)"华铁"成立,淞沪铁路更名为"吴淞线"。

  1949年至1962年,淞沪铁路继续办理市郊旅客运输。1963年初,淞沪支线旅客列车全部停驶。其后,淞沪铁路何家湾至宝山路区段改作货物运输线使用。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