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朮散为末,每三钱,枣汤或米饮调服。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参苓白术散-方剂1-《中针行工掌移当守力还让温国药典》2000年版
【剂型】散剂;丸剂;片剂;口服液 。
【性状】为黄色至灰黄色的粉末;气香,味甜。
【组成】人参100g,茯苓100g,白术(炒)100g,山药100g,白扁豆(炒)75g,莲子50g,薏苡仁(炒)50g,砂仁50g,桔梗50g,甘草100g。
【炮制】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功效】补脾胃,益肺气。
来自【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①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泄泻,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慢性肾炎,慢性鼻窦炎,缓解期肺心病,放射病等。
②常用于慢性胃肠炎、贫360百科血、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以及妇女带下病等属脾虚湿盛者。
③亦治小儿脾疳,面色萎黄,形容憔悴,毛发枯槁,精神萎靡,不思饮食,睡卧不宁。
【用法用量】
①散剂:每次6-9g,日2-3次口服。丸剂:每次6g,日2次口服。片剂:每次6-12片,日2次口服。口服液:每次10ml,日2-3次口服,或遵医统牛黄汽律歌的差农嘱。
②作汤剂,水煎服,用量只玉都说按原方比例酌减。
③小儿量岁数加减服之。
【附注】
放容良酸 ①中医辨证属脾虚湿盛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断握温烧酸续内周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②西医诊为消化不良、慢性胃肠炎、附件炎、气管炎等而见有上述证候者,
均可以此方治疗。
【禁忌】本方稍偏温燥,阴虚火旺者慎用;高血压及感冒热症者忌用;孕妇忌用。
【临床应用】慢性结肠炎:用本方每日2次,每次9g,早晚饭后温开水送服,30日话为1疗程。治疗慢性结肠炎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58岁,平均42.8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40年,平均12.4年。大便每日1次4例,2次14例,3-4次9例,5-6督然聚想值术款消值间次2例,7-9次1例。大便成形带粘液1例;糊状或溏薄25例,伴粘液19例,伴脓血1例;腹痛22例,腹胀22例,肠鸣26例,里急后重感21例。结果:治疗1疗程后,3例显效,19是某责座况会谓金例好转,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3.3脸垂站损红病首3%。
【药理作用】主要有调节胃肠运动,改善代谢和提高免疫等作用。
1.调节胃肠运动:本方煎剂小剂量对肠管有兴奋作用,能解除肾上腺素对肠管的部分抑制;大剂量则抑制肠管的收缩,并能拮抗氯化钡和毛片阻山善排角显果芸香碱引起的肠管收缩吃,能增强肠管对水和氯离子的吸收。
2.改善代谢:该坏教载并具方治疗脾气虚之肠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治疗前,患者尿中肌酐、尿酸、尿素氮均明显低于正常值,治疗后明显升高,并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改善血流变学的指标。
富头镇 【贮藏】密闭,防潮。
【来源】《中国药船企弦降防太片字住亚典》(2000年版)
十求概求来【各家论述】本方证是由脾虚湿盛所致。脾胃虚弱,纳运乏力,故饮食不化;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故见肠鸣泄泻;推培功久套财接步路线觉湿滞中焦,气机被阻,而见胸脘痞闷;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不还约根检自迅进足;肢体肌肤失于濡养,故四肢无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皆为脾虚湿盛之象。治宜补益脾胃,兼以渗湿止泻至。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配伍山药、莲子肉助君药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并用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更用砂仁醒牌和胃,行气化滞,是为佐药。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炒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共为佐使。综观全方,补中气,渗湿浊,行气滞,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去,则诸症自除。
本方是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两方均有益气健脾之功,但四君子汤以补气为主,为治脾胃气虚的基础方;参苓白术散兼有渗湿行气作用,并有保肺之效,是治疗脾虚湿盛证及体现"培土生金"治法的常用方剂。
参苓白术散-方剂2-《局方》卷三 绍兴续添方
【别名】白术调元散、参术饮、白术散
【来源】《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
【组成】莲子肉(去皮)1斤,薏苡仁1斤,缩砂仁1斤,桔梗(炒令深黄色)1斤,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1斤半,白茯苓2斤,人参(去芦)2斤,甘草(炒)2斤,白术2斤,山药2斤。
【功效】健脾益气,和胃渗湿。
【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或吐或泻,胸脘闷胀,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苔白、质淡红,脉细缓或虚缓。
【方歌】参苓白术四君底,山药扁豆加薏苡;桔梗砂仁莲子肉,脾虚湿盛此方理。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每服2钱,枣汤调下。
【各家论述】
1.《医方考》:脾胃喜甘而恶秽,喜燥而恶湿,喜利而恶滞。是方也,人参、扁豆、甘草,味之甘者也;白术、茯苓、山药、莲肉、薏苡仁,甘而微燥者也;砂仁辛香而燥,可以开胃醒脾;桔梗甘而微苦,甘则性缓,故为诸药之舟楫,苦则喜降,则能通天气于地道矣。
2.《冯氏锦囊·杂症》:脾胃属土,土为万物之母。东垣曰:脾胃虚则百病生,调理中州,其首务也。脾悦甘,故用人参、甘草、苡仁;土喜燥,故用白术、茯苓;脾喜香,故用砂仁;心生脾,故用莲肉益心;土恶水,故用山药治肾;桔梗入肺,能升能降。所以通天气于地道,而无否塞之忧也。
3、《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山药、扁豆、莲肉补脾渗湿;砂仁醒脾,桔梗升清,宣肺利气,用以载药上行。诸药合用,共成健脾益气,和胃渗湿之功。
【附注】白术调元散(《痘疹全集》卷十三)、参术饮(《张氏医通》卷十六)、白术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本方改为丸剂,名"参苓白术丸"(见《医林绳墨大全》;改为膏剂,名"参苓白术膏"(见《杂病源流犀烛》)。
【药理作用】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中成药研究》(1982;8:25):参苓白术散水煎液小剂量对肠管蠕动有兴奋作用,大剂量有抑制作用,可解除肠管的痉挛,并能增加肠管对水和氯离子的吸收。解痉作用的机理初步看来一方面可直接作用于平滑肌,另一方面亦有拮抗拟胆碱药的作用。
【现代应用】现用于慢性胃肠炎、糖尿病、贫血、小儿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性水肿,慢性肝炎,慢性肾炎、蛋白尿久不转阴及其它消耗性疾病,辨证属脾胃气虚挟湿者。亦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脾虚痰多者。
参苓白术散- 方剂3-《医方集解》补养之剂
【方名】参苓白术散( 补脾)
【 主治】治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吐或泻。
土为万物之母,脾土受伤,则失其健运之职,故饮食不消,兼寒则呕吐,兼湿则濡泄也。饮食既少,众脏无以禀气,则虚羸日盛,诸病丛生矣。
【 组成】人参、白术 土炒。茯苓、甘草 炙。山药 炒。扁豆 炒。薏仁 炒。莲肉 炒去心。陈皮、砂仁、桔梗。
【用法】为末,每三钱,枣汤或米饮调服。
【方论】《医方集解 》此足太阴、阳明药也。治脾胃者,补其虚、除其湿、行其滞、调其气而已。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薏仁、扁豆、莲肉,皆补脾之药也。然茯苓、山药、薏仁,理脾而兼能渗湿。砂仁、陈皮,调气行滞之品也,然合参术苓草,暖胃而又能补中。陈皮、砂仁,入补药则补。桔梗苦甘入肺,能载诸药上浮,又能通天气於地道。肺和则天气下降。使气得升降而益和,且以保肺防燥,药之上僭也。
参苓白术散-方剂4-《回春》卷三
【来源】《回春》卷三。
【组成】人参、白术(去芦)、茯苓(去皮)、山药(炒)、砂仁(研)、藿香、陈皮、干姜(炒)、莲肉(去心皮)、诃子(煨)、肉蔻(煨、去油)、甘草(炙)各等分。
【加减】呕哕恶心,加半夏、乌梅;元气虚脱,昏倦,加黄耆、升麻少许,去砂仁、藿香;饱闷,加厚朴,去肉蔻、诃子;小水短涩,加木通、车前,去干姜;泻甚不止,加炒苍术、乌梅、熟附子少许。
【主治】气虚泄泻。
【制法】上锉1剂。
【用法】加生姜1片,灯心1团,水煎服。
【附注】本方方名,《东医宝鉴·内景篇》引作"参苓莲术散"。
参苓白术散-方剂5-《片玉痘疹》卷五
【来源】《片玉痘疹》卷五。
【组成】人参、白术(去油炒)、白茯苓、粉草、山楂肉、陈皮、桔梗、木香、枳壳(炒)。
【主治】痘疮,脾胃气弱不能消食。
【用法】上用水一盏,砂仁1个(捶碎),为引,煎服,不拘时候。
参苓白术散-方剂6-《婴童百问》卷二
【别名】和中散
【来源】《婴童百问》卷二。
【组成】扁豆(炒)2钱,人参2钱,茯苓2钱,白术(土炒)2钱,甘草(炙)2钱,山药2钱,米仁1钱,砂仁1钱,莲肉1钱,桔梗1钱,天麻5分,藿香5分。
【功效】急惊下后和气助胃。
【制法】上为末。
【用法】每服2钱,枣汤送下。
参苓白术散-方剂7《镐京直指》
【来源】《镐京直指》。
【组成】东洋参2钱(米炒),白茯苓3钱,煨肉果1钱5分,炒薏苡5钱,炒车前3钱,仙居术2钱(炒),淮山药3钱,冬瓜子3钱,桔梗1钱,炒谷芽5钱。
【主治】久泻伤脾胃,气虚脉弱,饮食不化。
【制法】上为末服。
参苓白术散-方剂8-《己任编》卷三
【来源】《己任编》卷三
【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米仁、山药、扁豆、芡实、砂仁、桔梗、川连、甘草(一方有葛根)。
【主治】小儿疳症,头大肚大,筋青,四肢独细。
参苓白术散-方剂9《种痘新书》卷四。
【来源】《种痘新书》卷四。
【组成】白术1钱,人参5分,茯苓5分,苡仁5分,莲子5分,山楂5分,神曲5分,肉蔻(去油)4分,诃子(煨,用肉)4分,陈皮4分,白芍5分,木香2分,炙草2分。
【功效】健脾去积。
【主治】痘疮虚泄。小便清利,其粪或白或黑,或饮食不化,其气腥,其泄则滑溜自下而无声者。
参苓白术散-方剂10-《幼科指南》卷下
【来源】《幼科指南》卷下。
【组成】人参1钱半,白术1钱半,白扁豆(姜汁炒)1钱半,白茯苓1钱半,山药1钱半,甘草1钱,桔梗1钱,苡米1钱,莲肉(去心)1钱,川芎1钱,当归1钱。
【主治】小儿脾胃久虚,不能转运,无以荣其气,或胎中受毒,脏腑蓄水,以致手足极细,项小骨高,尻削体瘦,肚大脐实,啼哭胸高,名曰丁奚;或虚热往来,头骨分开,翻食吐虫,烦渴呕哕,名曰哺露。
【制法】上为细末,神曲糊为丸。
【用法】 米饮送下。
参苓白术散-方剂11-《古今医鉴》
【来源】《古今医鉴》
【组成】人参15g,白茯苓15g,白术15g,炙甘草9g,山药15g,莲子9g,桔梗6g,扁豆12g,薏仁9g,砂仁6g,陈皮9g。
【功效】益气健脾,和胃渗湿,保肺(培土生金)。
【辨证要点】面色眯白或萎黄,饮食不化,腹胀便搪,倦怠乏力,舌淡苔白略腻,脉虚缓。
【注意】本方是治脾胃气虚的基本方。重点在渗湿患者以长期脾胃气虚挟湿为特点,适合大多数气血不足有饮食不佳、腹胀但症状并不分明的亚健康人群,尤以中年妇女多见。并本方用药平和,辨证正确,可考虑长期做丸、散剂用。
【方论】本方证为脾虚夹湿所致。方中以人参、白术、扶荃益气健脾渗湿,为君。配伍山药、莲子肉助人参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佐以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桔梗宣肺利气,以通调水道,又载药上行,以益肺气。炒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适用,补其中气,渗其湿浊,行其气滞,恢复脾胃受纳与健运之职,则诸症自除。
参苓白术散-方剂12-《冯氏锦囊·痘疹》
【来源】《冯氏锦囊·痘疹》卷十四。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草、干葛、木香、藿香、麦冬。
【主治】痘已靥未靥,身热不退,烦渴不止。
【附注】《种痘新书》有炙耆。
参苓白术散-方剂13《诚书》卷八
【来源】《诚书》卷八。
【组成】人参、白术(炒)、茯苓、甘草、陈皮、厚朴、肉桂、泽泻、诃子肉、扁豆(炒)、肉豆蔻(面裹煨)。
【主治】小儿惊风。久吐、久泻、久痢、久热之后,目陷无神,唇燥烦渴,厥,掌中热。
【制法】上为末。
【用法】米汤调服。
参苓白术散-方剂14《医学心悟》卷六
【来源】《医学心悟》卷六。
【组成】人参1两,茯苓(蒸)2两,山药(炒)2钱,苡仁(炒)2钱,扁豆(炒)2钱,莲肉(去心,炒)2钱,砂仁1两,神曲(炒黑)5钱,甘草(炒)5钱,白术4两(陈土炒),陈皮1两(微炒)。
【功效】健脾养胃。
【主治】痈疽脾虚者。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每用3钱,开水送下。
1、泄泻兼有大便不通畅,肛门有下坠感者忌服。
2、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
3、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
4、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
5、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糖尿病患者及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本品宜饭前服用或进食同时服。
7、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8、服药2周后症状未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9、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3、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之品。此药组成中含甘草,不可与海藻、大戟、芫花、甘遂同时服用。
触降变脱甚方歌(一) 参苓白术四君底,山药扁豆加薏苡;桔梗砂仁莲子肉,脾虚湿盛此方基图五述础球管理。
方歌(二) 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方歌(三) 参苓白术薏砂仁,甘桔淮山扁豆陈;再加莲子枣来自汤送,脾虚湿盛此方360百科珍。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手足掌发黄证 继发性肌无力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人参、白术、白茯苓、桔梗、莲米、薏苡仁、淮山药、扁豆、甘草组成。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无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等脾虚夹湿之证。笔者临床应用此方化裁,人参改用党参,变散为汤,治疗多种内科病证,屡获满意疗效。
【临床医案】
手足掌发黄 患者,女,34岁。2004年10月5日初诊。患者1个月前开始手足掌发黄,而且逐渐加深。曾多处诊治,不知何病,肝功能及各项生化检验指标正常。观其手足掌黄如橘色载部易生错受,面色萎黄,目无黄染。饮食稍减,舌质苔白腻,脉缓弱。详问病史,自诉甘橘上市以来,每日吃1kg,约1个月后出现上述病状。属于过食湿性果物,聚湿伤脾所致。以参苓白术散方加味。药用:黄芪20g,党参20g,白术15g,白茯苓20g,淮山药断况量热虽出应委15g,白扁豆15g,桔梗15g,莲子15g,砂仁9g,苡米20g,茵陈20g,车前子15g,甘草6g。5剂,每日1剂,煎什找请场跟耐检服2次。10月11日二诊时,手足掌黄色转淡,守方继进10剂,手足掌转为红润。
按:橘,果于夏,熟于脸厂画置煤弱秋,又多水汁,属往煤无守自湿性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