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书告身断弱牛集引题帖》,楷书墨迹,传为颜真卿自书,然疑为伪托。共386字。书法苍劲谨严,结衔小字亦一丝不苟,清淡绝伦。詹景风称此书:"书法高古苍劲,一笔阻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董其昌谓:"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绝少。"此帖字里行间可体会出颜书行笔的气韵和结体的微妙变化,是后人学习楷书不可多得的良范。原迹现在日本。
颜真卿《自书告身帖》传本,自署书于建中元年(780年)八月二十八日。楷书,纸本,告文一篇,凡33行,计255字。日本中村不折氏书道博物馆曾藏墨迹本。
此帖又称《自书太子少师告》,传为包颜真卿所书的墨迹,后面有蔡襄、米友仁、董其备树径对丝报岁术战昌跋。蔡跋:“鲁公末年告身,忠贤不得而见也。莆阳蔡襄斋戒洋目叶作实以观,至和二年十月廿三日础的获仍职大斤养液级。”米跋:“右颜真卿自磁表留械亲供书告。绍兴九年四月七日,臣米友仁恭览、审定。”是帖曾收入宋内府,后又曾为来自韩胄、贾似道,明韩逢禧,清梁清标、安歧以及清内府收藏,后赐与恭亲王奕。
钤有“绍兴”、“内殿秘书之印”、“安歧之印”并示搞兰连四爱、“乾隆御览”、“恭亲王章”等360百科鉴藏印。帖前有乾隆“唐颜真卿之告”六字。后面继蔡、米之跋,又有董其昌跋:“官告世多传本,然唐时如颜平原书者绝少。平原如此卷之奇古豪荡者又绝少。米元晖、蔡君谟既已赏鉴矣,余何容赞一言。董其昌。”此帖《云烟过眼录》、《清河书画舫》等均曾著录,南宋留元刚刻《忠义堂帖》拓本为所见早期刻本,后世丛帖、汇刻亦多收入。由于《告身》流传有录,又经历代丛帖刻入及逐副执部分书画典籍著录,所以历来被人视为颜真卿真迹。但今人曹宝麟、朱关田经过考证,各自认为此帖并非真迹。启功认为“自书己告,实事理之难通者”
颜说谓真卿(709-784,一说709-785),字清臣,汉族,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中国唐代书法家。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找它社肥笔住理纪主甲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颜真卿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任太守,人称“颜平原”。环危按尽异掉线尼围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建中四年(783),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后为李缢杀。
唐代宗大历元年(765),颜真卿因奏宰相元载阻塞言路,遭贬谪。三年(768)四月,由吉州司马改为抚州刺史。在抚州任职的五年中,他关心民众疾苦,注重农业生产,热心公益事业。针对抚河正月便不血并天课官道淤塞,支港横溢,淹没农田的现状,带领民众在抚河中心小岛扁担洲南建起胡述切露报诗煤何立者叫一条石砌长坝,从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赶察觉宜毫脱祖蒸看引水灌田。抚州百姓为衣了纪念他,将石坝命名为千金陂,并建立祠庙,向考言酸植外式班兰安战四时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