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腹部断层解剖

名称:腹部断层解剖

作者:山东大学医学院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来自版社

出版日期:2002言免年12月

编码:ISRCCN-M22-02-0071-0/V.R

语言:中文简体

读者对象:医学院校教学使用

价:¥48.00

  • 书名 腹部断层解剖
  • 作者 山东大学医学院
  • 译者 山东大学医学院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2年12月04日

简介

  本片讲华派晚银量混委血奏核为"十五"国家重点音像出来自版规划品种、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本片介绍了人体腹部断层解剖。片中全部采用实360百科体标本,介绍了腹部台黄边剂理算斤24个横断层面(每层厚1cm)的解剖结构。并介绍了经第二肝门面、第一肝门平面和胰腺平面的CT断层图像。片中紧密配合解说,同步使用大量的标识箭头,使讲解清晰明了。本片由山东大学医学院制作,片长35分钟,可供医学院校教学使用。

应用

  断层解剖学是随着现代医疗影像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新学科,就是用把人体切成断面的方法来研究人体形态和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腹部断层解剖学的应用

  1.肝肝的大小是判定肝是否正常湖装伤如践青所的重要指标,目前断层影像送场核明源振占斤意时工通过以下方法估计肝的大小;测量径线、使用其对应的椎体高度等相对值、以SPECT计算体积等。肝外形变化各异,常致误诊,为此,刘树伟等利用大量整体肝标本、草化优买京提标缺露断层标本和断层影像探讨了肝副裂、肝门右切迹、"H"形沟、尾状叶、方叶、左外叶和右叶的变异及断面表现。

  在断面上精确划分肝段有利于占位性疾病煤汽试选乎的定位诊断和外科手术。19效再识进府粉80年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利用离体标本、腹部连续断层标本、肝管道铸型、B超、CT、MRI图像等,详细研究了肝段在横、矢、冠、斜四种断面的划分。上述肝段划分法是以Glisson系统的分支与分布及肝静脉走行为基础的,但在肝门以下断面肝门静脉和肝静脉均较细小,应如何在CT、MRI图像上精确划分肝段洲觉妈左期兵组规尚需深入研究。 肝段备满众危往亮慢此孙状个体间变化甚大,Gupta和戴义华等用管道铸型研究了肝静脉段的变化。肝段脉管构筑的断层解剖对疾病的鉴别诊断和介入治疗有重要意义,是亟待开展的研究课题。

  许多学者用离体的肝标本岁夜肥裂运游液限采外、断层标本和断层影像观测了肝门结构、肝内门静脉、三大肝静脉、肝右后下静脉和尾状叶静脉的横、矢、冠状断层解剖及常见变异。近几年来,三维超声、CTA和MRA已成为研究活体肝内管道立体形态的现代手段。1988年以来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兴起,于是,学者们研究了经颈静脉插管因烟特载色宣告响质并科的应用解剖和肝静脉、肝内门静脉的变异及其空间关系,并探讨了建立肝静脉与肝门静脉间分流道的适宜部位。

  2.胆B超可显示肝总管和胆总管,但无法确定两者间的界限。CT胆道造影可在86% 的个体显示专沿沿众妈导谈候书肝外胆道,王德杭等秋一甲陆补视布独曾用此法观测了左、右肝管、肝总持派缩华管和胆总管。冯光华和刘树伟不均宗定老很立特染杨试等利用断层标本分别探讨了肝外胆道的横、矢状断层解剖,但尚未见冠状断层解剖的研究报道。临床上胆囊容积较为重要,超声图像可通过胆囊最大截面积予以推算。螺旋CT三维清种固细其电皮异族看距表面重建可展现活体胆囊的立体形态。

  肝内肝管走行复杂、管腔细小,多借相应的肝门静脉支予以寻找,沈宗文等有关肝内肝管的断层解剖及超声研究是这一方面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资料。三维CT胆道造影可展现肝内肝管树的立体形态,是这一领域的新进展。

  3.胰在断层影像上常须借助胰周血管来到判断胰的周界和大小。栾宝庆等在340例正常CT图像上测量了胰头、体和尾的大小。 宋彬等研究了胰头静脉弓的CT表现。杨开清等在30例腹部横断层标本上,详细研究了胰头、体、尾的出现范围、毗邻和识别标志。1991至1997年间,刘树伟等利用60余例腹部连续断层标本、CT和MRI 图像,系统探讨了胰头、颈、体、尾的横、矢、冠状断层解剖及CT、MRI表现,并在矢状断面上测量了胰各部及其主胰管的径值。

  4.脾判定脾是否增大有径线测量和李果珍等提出的计算对应肋单元两种办法。脾外形变化甚多,一些资料进行了详细报道,甚至从胚胎学角度追根求源。1984年,Vibhakar等提出了脾裸区的概念并探讨了其CT应用。1991年,刘树伟等又进一步将其区分为脾门部和脾肾部并在矢状断层标本上测量了其大小。张武等对350例正常成人脾进行了实时超声测量;巴特尔等则在500例CT图像上测量了正常成人脾的横断面大小。一些学者还分别利用腹部断层标本研究了脾的横、矢、冠状断层解剖。

  5.肾和肾上腺在断层影像上,肾和肾血管均能较好地显示,钱学华和刘树伟等利用断层标本分别研究了肾的横和矢状断层解剖。肾上腺体积小、位置深、毗邻复杂,断层影像常难显示。为此,许多学者利用断层标本、超声、CT和MRI研究了肾上腺及其血管的横、矢、冠状断层解剖及影像学表现。

  6.腹部血管和淋巴结除肝血管外,彭婵娟等分析了50例正常人肠系膜上动、静脉的MRI图像:1998年,韩景茹等报道了籍奇静脉回流的异常下腔静脉的横断层解剖;韩景茹、杨开清等还研究了腹部其它血管的断层解剖。CTA、MRA和DSA为充分揭示活体血管解剖及侧支循环带来了美好前景,但有关腹部血管的显微断层解剖学研究尚少。

  1985年,Zirinsky等提出了门腔间隙的概念。又有学者以腹部断层标本结合CT、MRI图像在横、矢、冠状断面上观测了门腔间隙内的脏器、血管及门腔淋巴结等。而对腹部其它淋巴结的断层解剖尚需进一步研究。

  7.腹膜与腹膜腔腹膜形成的韧带和系膜,由于含有脂肪,USG、CT和MRI常能显示,这些结构常是腹内疾病播散的途径。弄清腹膜腔分隔的局部解剖和断层解剖,对腹内疾病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高贤华、闵鹏秋等利用尸体探查、X线摄影和腹部矢状断层标本研究了肝左三角韧带和冠状韧带的位置及其在膈下间隔隙划分中的意义。Rubenstei等探讨了肝周间隙的超声和CT表现。刘树伟等以尸体探查和腹部横、矢、冠状断层标本观测,详细研究了肝周间隙和脾周间隙的连续横、矢、冠状断层解剖和计算机图像三维重建,并纠正了有关网膜囊上隐窝的错误概念。

  8.腹膜后间隙腹膜后间隙位置深在,解剖学上存有争议,故是临床影像诊断中的难点。许多学者利用整尸剥离、间隙灌注、断层标本、CT扫描和计算机图像三维重建等手段,详细研究了肾筋膜的附着、腹膜后间隙的上、下及左、右交通,提出了许多新颖观点,其中以姜苏明的研究较为系统。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凯特·托德
下一篇:固氮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