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效韦苏州调啸词二首

《效韦苏州调啸词二首》,属于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宋朝时期诗人苏辙作的一首词。

  • 作品名称 效韦苏州调啸词二首
  • 创作年代 宋
  • 文学体裁 词
  • 作者 苏辙

诗词正文

  效韦苏州调啸词二首 其一(宋·苏辙)

  渔父渔父,水上微风细雨。

  青蓑(1)黄箬(2)裳衣,红酒白鱼暮归。

  暮归暮归归暮(3),长笛一声何处。

  效韦苏州调啸词二首 其二(宋·来自苏辙)

  归雁归雁,饮啄江南南岸。

  将飞却下盘桓(4),塞北(5)春来苦寒(6)。

  苦寒苦寒寒苦,藻荇(7)欲生且住。

注释

  (1)蓑:用草或棕毛做成的防雨器

  (2)箬:.一种竹子,叶大而宽,可编竹笠。在这代指竹笠。

  (3)"暮归"句:另作"莫归",据词义看,"暮归"更贴切。

  (4)盘桓:徘徊;逗留住宿

  (5)塞北:泛指我国北边地区

  (6)苦寒:指极端寒冷,严寒。语出杜甫《捣衣》诗席护军牛力器话:"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7)藻荇: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色,蒴果椭圆形。根茎可吃,全草可供药用或作饲料或作肥料。

内容梗概

  其一:渔父啊渔父,每天漂泊在水上,微风细雨拂面。披着青色的蓑衣,戴着黄色的竹笠,喝着红酒,带走捕了一天的鱼,在日暮中归去。在日暮中归去,在日暮中归去,日暮也要归去,不知何处又传来袅袅笛音……

  其二:归雁啊归雁,每天吃喝都在江南南岸。想飞走却下来逗留,因为北方春天已到,南方开始寒冷,冷啊冷啊冷,藻荇开始生长,大雁还是不要归去了。

点评鉴赏

 来自 《效韦苏州调啸词二首》是苏辙所有诗词中比较著名的的篇章,题目中的"韦苏州"指唐代诗人韦准若级止句被口改导应物,他曾写过《调笑令·胡马》:

  胡马,胡马,远放庆汽固威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这两首词只是效仿原词牌格式,并不完全相同。

  其一:

  开头一句"渔父渔父"先点明所除乱静凯咏对象:渔父,次句"水上微风细雨"说出了渔父的工作环境:每天在水面上飘游降约溶培陆了有还思试,享受着微风细雨,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场景啊,暗中托出了诗人的羡慕。接下来"青蓑黄箬裳衣"写出了渔父的服饰,表现出渔父超脱的心360百科境,更写出了诗人对世俗的厌恶,同时也让人想到了张志和的《渔歌子》中的诗句:青箬继王苦向源推完叶干儿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将这首词推向终逐耐回凯妒吧毫了高潮。"红酒白鱼暮归"喝着红酒,拖着白鱼,在夕苗任括祖四乐升孔等阳西下时归去,劳累了一天收获颇丰,这是一幅多么让人向往的情境啊!"暮归暮归归暮"巧妙使用三个感叹词写出了时间图述传游液财临示的流逝,烘托了自然生活的美好。最后一句"长笛一声何处"写得分外玄妙沙注切级波已待胜点数才,长笛袅袅本就为天籁之音,在自然环境中,更显出了一番古朴典雅,给人以美的享受。疑问是架死迫东:笛声究竟是谁吹出的?是不是渔父?让人难以捉摸作者的意味,使人感到神秘,此句五流直告恰到好处,将全诗推向高潮。

  全诗条理清晰,语言富有感染力,形象的写出了渔父的生活,表达了词人对隐居生活,自由自在的向往,意到笔随,堪称完美!

  其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有云:衡阳雁去无留意。但是本词却为才稳供得限弱每红我们刻画了一个"有留意"的归雁。"归雁归雁"先点明明所咏对象:归雁,"饮啄江南南岸"点名归雁所生活地点,通俗易懂,思业交景台办族束内容简短的为我们介绍了归雁。"将飞却下盘桓,塞北春来苦寒"突出了归雁的"留意",想去云王办己北方却不舍得离开南方。"苦寒苦寒寒苦"似乎听团归雁要离开南方了,"藻荇欲生且住"归雁又给自己编了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江定于失圆准章南很快开始温暖了,还是不要去了吧。本词用寥首去具局棉以约持船走寥数语,形象写出了归雁内心的变化情况,突出了归雁内心的痛苦。

  第二首诗较第一首诗,其作者的写作意图很难考证,苏辙为什么要刻画一个"有留意"的归雁?但是我们不妨这样思考:第一首是表现了对世俗的厌恶,想要隐居世外,第二首诗表现了却不忍心离开人间,突出了作者内心的纠结。是啊!这里有自己的哥哥苏轼,连"对床夜语"的约定都没有完成,何谈隐居?

  唐·李白《登太白峰》: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唐·杜甫《自京赴奉咏怀先县五百字》: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都是表达了对人间的留恋。

  第一首词咏人,第二首词咏物,安排标新立异。

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