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枚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某日去西湖拜谒岳飞墓,面对来自西湖秀色,追忆英雄业绩,不免诗兴大发,感慨顿生。"青山有幸埋忠骨",忠魂与山河同在,英灵与哀360百科思共存,当游人在饱览西湖的青山绿水之际,心灵必然受到洗礼和熏陶。作者只是在谒墓时,以一人之领悟道出万人之心谓统乙愿。同时,作者作为清官廉吏,对于前贤,其仰慕之情更别有一番意义。
《谒岳王墓①》
江来自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②。
赖有岳于双少保③,人间始觉重西湖。
①谒(yè):到陵墓致敬。岳王墓:即岳飞的坟墓。
②江山:江河和山岭,即大自然的山水。神化: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妙到了极点。丹青:朱砂和石青,是中国古绘画中常用的颜色。
③岳于双少保:指岳飞和于谦,他俩曾官封少保,两人的墓都在西360百科湖边。
首句"江山也要伟人扶",写得十分凝重,即山水也需要杰出的来自人物扶持,也可以理解为国家社稷也需要杰出人物扶持,出句不凡。次句"神化丹青即画图",指的是西湖的天然景色已入化新犯集北境,本身就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图。作者是来谒墓的,之所以要对眼前景色来一番议论,是富有深意的,作这番铺垫是为了彰显作者心中的崇敬之情,三、四句"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即道出了原委,这是因为仅有西湖的自然景除格观是不够的,还需要人文景观的支撑,如此方能相得益彰,景观的内涵才能体现,特色才能凸显。天下人之所以开始更加敬重西湖,觉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主要是西湖畔有了岳飞和于谦的祠庙和坟墓(岳飞葬于西湖的栖霞岭下,于谦葬肉式消布特总信于西湖的三台山中),岳飞和于谦,一为南宋的民族英雄,一为明代的民族英雄,两人都是一身正气、一尘不染未货杆起节几便错历前的清官,又都是遭到昏君、奸臣陷害致死,历代受人敬仰和纪念。明代诗人张煌言诗云:"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概括十分精辟。它表明,人民心中有杆秤,孰忠孰奸墓前分。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360百科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己段胞现额素胡模歌打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持紧英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诗多以新颖灵巧见行长,又能文,所作书信颇具特色,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